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說:“雖然這個比率較2018年下跌4%,但總的來說成功率還是很高。每一批人數的多寡、他們的背景如年齡和風險高低、情況複雜性,以及對改造接受度有多高,都會影響那一年的緩刑成功率。”
去年總結的個案中有80%完成緩刑監視,這個比率是2015年以來最低的。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解釋,部分原因是去年有更多涉及16歲以下少年的個案,而他們完成緩刑的成功率一般較低。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昨天發布2019年的緩刑與社區改造服務(Probation and Community Rehabiliation Service)報告。最新數據顯示,去年總結的454起個案中,80%(364起)完成緩刑。2015年的百分比爲81%、2016年84%、2017年83%,以及2018年84%。
社會及家庭發展部說:“雖然這個比率較2018年下跌4%,但總的來說成功率還是很高。每一批人數的多寡、他們的背景如年齡和風險高低、情況複雜性,以及對改造接受度有多高,都會影響那一年的緩刑成功率。”
16歲以下的個案完成緩刑的比率,普遍低于較年長的個案。2015年至2019年間,青年法庭的緩刑成功率介于66%至73%;國家法院爲84%至88%。青年法庭審理的案件,被告都在16歲以下,16歲及以上的被告由國家法院處理。
去年法院撤銷了90個緩刑監視令,當中約七成是因爲被告屢次違反緩刑條件,另外三成在接受緩刑期間重犯。
去年發538緩刑監視令 絕大多數未滿21歲
至于新案件,法院去年發出538個緩刑監視令,絕大多數獲得緩刑機會的是未滿21歲的年輕人,16%在16歲以下,67%介于16歲至20歲,緩刑期介于六個月至36個月。約半數緩刑監視令附帶更嚴格的條件,包括入住感化院如“新加坡男童宿舍”,或佩戴電子追蹤器。
首席緩刑官緩刑與社區改造服務總監卡米拉納登(Carmelia Nathen)在文告中說:“緩刑的過程爲緩刑者帶來正面影響,他們學會爲自己的行爲負責、改過、對社會做出貢獻、避開犯罪之途,多數能好好地過生活。”
雪兒(假名,17歲)是其中一名在去年完成緩刑的個案,她在2017年底因動粗、非法集會和偷竊,被判18個月緩刑。
目前就讀于工藝教育學院的雪兒受訪時說:“很慶幸有機會接受緩刑,讓我學到很多學校不會教的東西,可以改變自己。”
她坦言過去只要被激怒,她會毫不猶豫地跟對方吵架,做事也不會考慮後果。現在遇到讓她生氣的事,會先讓自己冷靜,想清楚了再行動。緩刑期間她離開了損友,過去與她不熟絡的同學也一直支持她,比如大家會在下午出門,以免她違反門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