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筠 報道
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給消費者習慣帶來巨大改變,尤其是在實行病毒阻斷措施期間,實體店不得營業,他們唯有轉向網購。盡管我國邁入解封第二階段,一些消費者仍可能爲了避開社交接觸或出于便利,而在疫情後繼續網購。
電子商務平台各式各樣,首次轉戰線上的中小企業想必眼花缭亂,受訪網絡營銷專家認爲,沒有線上銷售經驗的商家可先在小範圍試水,待建立信譽後再擴大管道,一步一步打造更全面的數碼品牌策略。
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商學院營銷與國際商務系講師黃競妍博士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與實體購物不同的是,網購少了觸摸産品的體驗,所以消費者在做決定時一般會參考其他客戶評價。對于首次上線的商家,第一步是要建立銷售記錄和良好評價,才能憑著信譽爭取更多客戶。
黃競妍說:“初試者可參考競爭對手主要在哪個平台銷售,該平台或較能吸引到購買某類産品的客戶。建議商家先集中資源在一個平台上,了解市場反應,慢慢提高能見度。”
相對于實體購物,在線上通過搜索貨比三家更爲容易。黃競妍認爲,消費者對電商平台的品牌忠誠度不高,他們對價格比較敏感。不過,這不意味要打價格戰,因爲賣得太便宜反而讓人覺得産品可能有問題。
本地商家使用的大型電商平台包括了趣天網(Qoo10)、Lazada、蝦皮(Shopee),以及亞馬遜(Amazon)新加坡專網。其中,趣天網和亞馬遜新加坡專網收取的費用相當高。前者不但收取至少100元前端費,也征收高達12%的費用;後者每月收費29.95元,另根據産品類別征收額外費用,但目前正進行促銷,可豁免月費至年底。
針對有些平台的收費爲何較高,新躍社科大學研究生辦公室副主任關沖副教授指出,大部分較成熟的電商平台最終都會以抽傭作爲商業模式。爲了吸引更多商家加入,較新的平台如Lazada和蝦皮可能在起步時免除抽傭,只要求商家支付信用卡或其他付款平台的費用。
根據應用策略分析公司SimilarWeb的數據,以5月的浏覽量來看,蝦皮是這四個平台中最吸引眼球的,該月份有1175萬人次浏覽。另一個觀察是,亞馬遜新加坡專網的“網站跳出率”(bounce rate)最高,爲44%。換言之,這些人加載首頁後就離開,沒有進一步點擊選項或浏覽相關網頁。
企業選擇平台時也應考慮其定位和品牌形象。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零售管理學院業務發展經理陳藝玲說:“一些平台大量依賴戰術促銷手段,通過具競爭力的産品定價推動銷量。這些平台看起來比較淩亂,但可吸引到喜歡撿便宜貨和限時優惠的消費群體。那些售賣快速消費品如服飾、電子配件或食品的商家,能從這樣競爭激烈的銷售環境中獲利。”
此外,Lazada、蝦皮、趣天網和99%SME網站主要針對本地客戶,有意擴充海外業務的商家,則可考慮使用亞馬遜、阿裏巴巴和eBay等平台。
有的平台采納較嚴謹的産品展示策略,以監管商家素質。例如,商家提供産品說明和照片時須遵守一套標准。
以Fave購物平台爲例,商家須獲批准,確保是可靠和有信譽才可銷售。多數電商平台允許任何人在注冊爲用戶後,展示産品和服務並立即銷售。
Fave新加坡執行董事黃億鴻把該平台比喻爲購物商場,租戶素質一般比較高,讓購物者享有精心策劃的零售體驗。這個平台不收注冊費,每件售賣物品抽傭從10%起。
爲了協助業者在冠病期間滿足顧客的需求,新加坡企業發展局推出“零售電子商務增強配套”,爲符合條件的業者提供高達9000元的一次性津貼,資助他們首次經營電子業務的九成費用。企發局在受詢時透露,自4月1日以來,已收到超過730份申請。
商家應同時設立自家品牌數碼店面
大型電商平台有助于轉戰線上的商家起步,但單靠這些管道可能無法建立客戶忠誠度,應同時設立自家品牌的數碼店面。
由于彙集大小品牌産品,加上消費者對電商平台的品牌忠誠度不高,商家單靠這些平台爭取長期客戶群,可能較難。受訪專家認爲,更全面的數碼策略是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同時,也設立自家品牌的數碼店面。
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零售管理學院業務發展經理陳藝玲認爲,商家從電商平台索取的客戶資料有限,借助這項管道建立長期客戶忠誠度可能較不易。隨著軟件即服務(SaaS)科技的出現,商家可通過Scash、Shopmatic和Shopify等平台設立自家品牌的手機或網絡店面,更好地收取買家資料。這類平台主要以訂用模式爲用戶提供所需的技術資源。
不過,這也意味著商家需親自處理營銷和物流等運作,浏覽量也可能比不上大型電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