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王乙康說,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會更明白要對不經意的種族歧視等言行,提高警惕,以免冒犯他人而不自覺,同時學習如何應對這類狀況。
新生代學生更願意探討種族宗教課題,教育部下來會培訓更多教師,讓他們更好地引導學生就這些課題對話。這類討論課會成爲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的一部分。
教育部長王乙康昨天走訪淡濱尼中學視察該校如何紀念種族和諧日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他近年觀察到不少學校除了會配合種族和諧日,讓學生穿不同傳統服裝,了解彼此的文化習俗,也開始引導學生討論種族宗教課題。
他說,這是一個好的趨勢,也反映出不同世代對待種族、語言及宗教課題的不同心態。他認爲,年長一輩的國人經曆過種族暴亂,一般避談種族課題,對不同種族的人,抱著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到了他自己這一輩,各種族已增進互相了解,也會欣賞彼此的文化特色。
“但如果讓我這一輩的國人坐下來討論這些課題,可能還是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有點尴尬。但這一代的學生不同,他們希望坦誠地探討這類課題,但他們也需要引導。”
由于今年種族和諧日(7月21日)碰上學校假期,各校選擇在本周紀念這個日子。淡濱尼中學昨天針對人們對不同種族的刻板印象、不經意的種族歧視(casual racism)等課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王乙康說,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會更明白要對不經意的種族歧視等言行,提高警惕,以免冒犯他人而不自覺,同時學習如何應對這類狀況。“希望久而久之,學生會了解種族和諧的真谛,也就是曆代國人所明白的,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爭執不休,難有和諧社會,大家退一步,共同空間才會比較大。”
教育部下來會支持學校爲學生提供更多這類對話的機會,讓它成爲品格與公民教育課程的一部分。王乙康說:“我們在培訓更多教師,讓每所學校都有教師可專門引導這類討論。”
中三學生絲茹帕蘇曼薇(Srivupasumanvi Balanagu,15歲)認爲,今年在課堂上針對種族課題進行的討論比往年更深入。“談到不經意的種族歧視等課題,雖覺得敏感,但我認爲我們應正視這個現象。在課堂上,由于大家抱著開放的心態,不帶成見,讓我很放心地參與討論。”
品格與公民教育教師李家向(28歲)說,在引導學生討論敏感話題之前,教師會提醒他們要尊重彼此的意見,讓大家更勇于發言。“我們希望學生了解,當自己或他人碰到種族歧視時,不該視而不見。如果自己有明確的立場,應以適當方式表達。如果自覺無力勸說他人,可尋求長輩或教師的援助。”
探討恢複課程輔助活動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期待學校假期後能恢複課程輔助活動(CCA)。王乙康受詢時說,教育部仍在探討恢複多一些課程輔助活動,但須小心翼翼,以確保防疫措施到位,目前沒有具體時間表。
王乙康也重申了教育部在學校出現冠病病例時,會采取的應對措施。這包括根據情況,盡量讓受影響的班級或年級的師生接受隔離或休缺席假,而不是第一時間就關閉整所學校。他對多數家長及教師理解教育部的方針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