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科研人員在冠病康複者的血清中發現特定抗體,可有效中和冠病病毒,防止病毒侵入人體細胞。這個突破性的新發現有助于研發疫苗,以及提高現有檢測工具的精准度。
這兩項研究由國家傳染病中心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屬下的新加坡免疫學組(Singapore Immunology Network,簡稱SIgN)聯合進行。
國家傳染病中心負責規劃、招募康複者及采集血液樣本,再由新加坡免疫學組構思研究和進行試驗。
研究團隊在超過100名冠病康複者的血清中找到的特定抗體,能與冠病病毒表面的四個表位(S14P5、S21P2、S20P2和N4P5)結合,從而有效中和病毒,防止病毒複制或侵入人體細胞。
表位(epitope)指的是冠狀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表面的部分。
梁玉心:僅少數抗體能有效抑制病毒入侵細胞
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昨天在視訊記者會上解釋,雖然病患染病後會産生大量抗體,附著在病毒多個部位,但只有少數能有效抑制病毒侵入細胞。
梁玉心說:“抗體是人體防禦機制對抗病毒的關鍵,我們必須了解哪些特定抗體能阻止冠病病毒感染細胞,以及這些抗體附著在病毒的哪個表位,起到的保護作用又能持續多久。”
新加坡免疫學組高級首席研究員伍芳葆教授補充說,由于冠狀病毒的體積比骨痛熱症和茲卡病毒大三倍,抗體可附著的範圍很廣,如果沒附著在特定表位,就無法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
科研人員可根據抗體對表位的中和作用,研發單克隆(monoclonal)抗體或多克隆(polyclonal)抗體藥物,以及改善現有的即時檢測工具,提高檢測的精准度。
伍芳葆指出,其中兩個B細胞表位S14P5和S21P2的中和作用較強,適合用來研發疫苗。
研究團隊接下來兩年將每三個月從康複者身上采集血液樣本,以觀察康複者體內的抗體含量變化,從中了解抗體可在體內存留多久。
這兩項研究成果已分別發表于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柳葉刀》(The Lancet)出版的“EBioMedicine”生物醫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