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認爲,結婚人數少已是全球趨勢。去年結婚人數少是因爲越來越多人晚婚,首次結婚的男女平均年齡分別爲30.4歲和28.8歲。她建議多鼓勵年輕人,可以同時設定工作和婚姻的目標,因爲一旦延誤婚姻,也會影響孩子的數量。越遲婚,孩子更少了。
去年有7623對怨偶結束婚姻,比前年的7344對增加3.8%,爲40年來最高。
結婚人數也有所下降,新加坡統計局昨天(7月28日)公布的“2019年結婚與離婚概況”數據顯示,去年有2萬5434對新人結婚,比前年的2萬7007樁婚事少了5.8%,人數是九年來最低。
雖然婚事樁數下跌,但過去五年的婚事年均總數(2萬7389),還是高于2010年至2014年的年均數2萬6844樁。
統計局數據顯示,1980年只有1721對怨偶結束婚姻(離婚或者婚姻無效),1998年增加兩倍多(5640對),2006年更超過三倍(6904對)。
2015年至2019年結束婚姻的年均總數爲7536,比之前五年的年均7402高。
過去10年,男女離婚率則持續下跌,每1000名年齡20歲及以上的已婚男性,離婚率從2009年的7.5人減至去年的6.9人;已婚女性的離婚率,則從2009年的7.1人下滑到去年的6.5人。
至于結婚的情況,10年前(2009年)有2萬6081對新人結婚,隔年(2010年)跌至2萬4363人後,2011年躍升至2萬7258起,過後數據平穩,保持在2萬7000、2萬8000的數字。
2018年,結婚的新人還有2萬7007對,去年卻跌到2萬5434對。
去年,每1000名15歲至49歲單身男性中,有40.7人結婚,比10年前(2009年)的43.3人少;每1000名同個年齡層的單身女性中,有37.9人結婚,也比10年前的38.9人少。
首次結婚的男性年齡中位數過去10年保持穩定,從2009年的29.8歲略升至去年的30.4歲。首次結婚女性的年齡中位數則從2009年的27.5歲,提高至去年的28.8歲,說明女性越來越晚婚。
首次結婚男女都趨晚婚
另外,首次結婚的男女都趨向晚婚,平均年齡都比往年高,其中新娘比新郎“老”的現象也增加了,從2009年的16%,增至2019年的18.3%。
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認爲,結婚人數少已是環球趨勢。去年結婚人數少是因爲越來越多人晚婚,首次結婚的男女平均年齡分別爲30.4歲和28.8歲。她說,年輕人做事要一步一步來,先完成教育、找好工作,再找伴侶,才考慮結婚生子。
“我們應鼓勵年輕人,可以同時設定工作和婚姻的目標,因爲一旦延誤婚姻,也會影響孩子的數量。越遲婚,孩子更少了。
“但我們也須制造一個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的環境,才能鼓勵年輕人同時追求兩個目標。”
她也指出,去年結婚人數雖然是九年來最低,但過去五年婚姻年均總數還是比2010年至2014年的高,說明人們還是重視婚姻。
至于離婚宗數的增加,她認爲原因之一是戀愛階段的基礎打得不夠牢固。離婚個案中,有近三分之一(29%)的夫婦結婚五到九年婚姻就觸礁,她認爲可能是男女方無法妥善處理年幼子女的壓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恩賜指出,結婚、生育率下跌是因爲個人或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工作壓力、無法好好平衡工作和生活、經濟差和失業。
其他原因還包括一些人選擇遲婚,以及價值觀的改變,讓人較易接受同居、單身和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