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它,本地員工面對的競爭更激烈;沒它,或許連競爭都沒門。自由貿易協定讓新加坡走向世界,也把世界帶進新加坡,但隨之引進的外籍員工,讓不少本地員工擔心飯碗不保。面對新的經濟格局,新加坡多年來辛苦建立的自貿協定網絡能發揮什麽作用?
面對巨變,我國還能如何開創新局,既保住自貿協定的益處,同時讓本地企業和員工繼續受惠?
貿工部長陳振聲和經濟發展局局長莊凱峰本月28日接受《聯合早報》和《海峽時報》聯訪,就圍繞自貿協定的疑惑提供解答,及分享自貿協定爲我國創造的增值作用。跨國和中小企業也分享他們對自貿協定的看法。
①有了自貿協定,飯碗會被外國人搶走?
國人圍繞就業前景産生的焦慮情緒,是疫情下經濟放緩所致,而不是因爲面對外籍員工的競爭。
經濟放緩,導致許多人失業,或是面對減薪。貿工部長陳振聲說,一些國人認爲應把矛頭指向外籍員工,但實際上外籍員工也面對失業情況。
據人力部長楊莉明上個月初透露,今年1月到5月間,外籍員工就業人數減少了6萬人。
吸引外來人才並不是因爲國人技術水平不夠好,而是因爲單靠本地人口不足以達到“群聚效應”。陳振聲指出,如果專注于培養一個領域的人才,我國經濟會變得脆弱,下一代的就業機會也會因其他領域沒有獲得充分發展而受限。
陳振聲說,國人對就業和未來感到擔憂,這是能理解的,但更重要的是“擔憂對的事情”。
“去除自貿協定,或在不對的時候重新商討自貿協定並不是正確的解藥。正確的做法是果敢地把握住能爲國人創造更好就業的高增長領域,快速提升國人技能,把技能在地化,讓國人有個公平的競爭空間。”
②新印自貿協定導致來自印度的新公民越來越多?
我國與印度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並不賦予印度公民在本地的公民權或永久居留權,或自動授予就業准證特權。本地印籍人士近年更爲密集,是行業供需所致。
2005年簽署的《新加坡—印度全面經濟合作協定》(簡稱CECA)條款還寫明,新印之間自然人流動的相關條例,不適用于公民權、永久居留權和永久性雇用等相關措施。
我國在協定中也沒有義務賦予印籍人士申請就業准證的特權。所有申請就業准證的外籍人士都必須符合薪金門檻等現行條例,雇主也必須遵守公平考量框架。
即便是通過企業內部調動前來我國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必須符合條例。他們向來只占就業准證持有者不到5%,並且來自多個不同國家,印籍人士只占一小部分。
至于新移民,陳振聲說,政府精細調控移民人數,公民人數中印族人士占比也“保持平穩”。
某些行業,如資訊通信、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行業出現印籍人士較爲密集的現象。陳振聲說,這些行業目前是增速最快的領域,全球多個城市也積極吸納這些領域的人才。
不過他也不點名指出,在培訓出這些領域最多人才的兩個大國中,其中一國擁有龐大內需,能留住本國人才;但另一個國家由于內需不足,導致人才過剩,因此這些人才散布到世界各地尋找機遇。
③新就業准證申請者的薪金門檻上調,等同于給外籍員工變相加薪?
調高新就業准證申請者的薪金門檻,並不是給外籍員工變相加薪,而是讓國人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政府後天起將新就業准證申請者的最低月薪從3900元大幅提升至4500元,金融業的從12月起,還要進一步調高到5000元。消息傳開後,部分輿論認爲一些外籍員工的工作仍無法由本地員工取代,企業照樣不會聘請本地員工,因此調高薪金門檻實際上是給外籍員工加薪。
陳振聲回應這方觀點時指出,調高薪金門檻,是因爲“我們要的是最頂尖的”。門檻調高後,如果企業仍願意給同一名外籍員工支付新價位的薪水,說明這名員工“值得這個價”,否則企業就得另尋替代方案,如聘請本地人或投資器械。
假設一名剛投入職場的畢業生的起薪是3500元,就業准證申請者的薪金門檻調高前,他只能在3500元到3900元的區間競爭,但門檻調高後,他可競爭的區間就擴大到3500元至4500元之間。
“每次調高門檻,我們就能給新加坡人創造更多向上發展的空間,本地員工就能不斷增值……每次調整,我們都知道大概會影響多少人,所以必須在對企業和勞動隊伍影響之間找到平衡。我們向來也采取漸進的做法。”
④少一項自貿協定,無關痛癢?
我國自由貿易協定網絡的價值大于個別協定價值的總合。每增加一項協定,整體效益就會遞增,反之則遞減。
我國缺乏天然資源和腹地,自貿協定網絡對我國而言就是人造的競爭優勢。陳振聲說,投資者決定在哪裏設廠的時候,並不只是考慮到服務單一市場,而是要面向國際市場。因此,投資地點對他們是否具吸引力,並讓他們設廠創造就業,取決于投資者是否認爲在這裏投資和運作能提高他們的競爭力。
“讓投資者有特權獲得本地産品的自貿協定越多,我們吸引投資和創造就業的競爭力就越高。”
自貿協定網絡越密集,通過新加坡做生意就更便利。同樣的,如果從網絡中去除自貿協定,每去除一項,網絡價值也會遞減。
“所以每當有人提出要逐一評估自貿協定的利益,我們確實能逐一評估,但也別忘了網絡效應。”
經發局局長莊凱峰:培養企業領袖 我國需要 “絕地大師”
不少年輕人向往到谷歌、面簿等外國知名科技企業工作,實際上這些企業已來到新加坡,國人可在這些企業工作,學習大企業管理技能。
——經濟發展局局長莊凱峰
跨國企業可扮演重要的“絕地大師”(Jedi Master)角色,訓練本地人成爲未來能獨當一面的企業領袖。
經濟發展局局長莊凱峰接受《聯合早報》與《海峽時報》訪問時指出,培養本地企業領袖並非一蹴而就的事,除了需要本地人才積極提升自身領袖能力,還需要跨國企業協助,提供更多國際市場管理機會和擴大全球性視野。
他指出,經發局不斷吸引跨國企業到我國設立及擴大業務,不僅是要吸引外國投資,爲本地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爲具企業領導才能的本地人開創更多提升工作技能和領導能力的途徑。
莊凱峰說:“在全球競爭世界中,我們首先是要爲國人創造更多進入成功跨國企業的機會,其次是讓國人吸取這些跨國公司經驗,進一步提升技能和領導能力,讓他們在下來10年至15年,有望成爲這些企業的高管。”
“這就好比《星球大戰》(Star Wars)中,你需要找來絕地大師,引領訓練絕地學徒(Padawan)成爲未來身懷高超武藝與高尚品德的絕地武士(Jedi Knight)。”
他舉例,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亞太公司主席兼董事經理顔少奇和新加坡蚬殼集團(Shell)主席區嘉冰都是新加坡人,擁有豐富的海外工作經驗。
他也指出,不少年輕人向往到谷歌、面簿等外國知名科技企業工作,實際上這些企業都已被吸引來到新加坡,國人可以在這些企業工作,同樣學習到大企業管理技能。
談到外國公司人才可能搶去本地人才的就業機會,莊凱峰強調,經發局在引入這些外國公司和人才時,不時會確保外國人才不會替代或阻礙本地人才的就業機會,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此外,外國公司爲本地人提供的工作,不應只是行政或文書等,還需包括了核心或占策略性位置業務的工作。
想成爲跨國公司主管 要勇于接受激烈競爭
與此同時,他敦促年輕國人,如果他們想成爲跨國公司主管,就應勇于接受外國人才激烈競爭,並有不斷學習和擴展能力的決心。
他說:“許多跨國企業都了解,他們要在海外地區取得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走向多元化,不能單單只依賴自己國家的人力資源,還要結合當地人才。但新加坡人始終得具備跨國企業管理的能力,才能爭取到這些機會。”
個案①吸引外資選擇我國作爲區域據點
自由貿易協定吸引外資選擇以新加坡爲區域據點,也協助本地企業進入海外市場和加強全球競爭力。
在我國經營超過125年的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在本地投資超過250億元。公司所制造的石化品、潤滑油和燃料産品,約95%出口到亞洲及其他地區,每年産值超過400億元。
埃克森美孚亞太公司主席兼董事經理顔少奇受訪時說,包括廣泛的自貿協定網絡在內,新加坡與世界的聯系協助支持公司的投資決策以及在本地的發展。
同樣的,業務營收過億,總部設在新加坡的醫療設備企業Advanced MedTech,也借助自貿協定網絡的力量,在全球市場都有業務。過去幾個月,該公司在本地研制出全球首台遠程醫療呼吸機(telehealth ventilator),自貿協定方便公司把新設備帶入印度尼西亞等區域國家,協助鄰國對抗冠病。
對于我國正積極與他國簽訂數碼經濟協定,Advanced MedTech表示大力支持。公司說:“隨著我們擴大線上和電子商務活動的規模,有這類協定明文制定標准,能協助公司更容易利用電商,並把業務數碼化。”
金橋食品目前則利用去年11月生效的歐盟—新加坡自貿協定,提高罐頭豬肉午餐肉在歐盟國家的銷量。根據協定,每罐進口當地的産品須繳付的關稅將減少六成。
金橋食品業務發展高級經理彭成元說,隨著協定將于今年11月進一步降低關稅,這將有助于公司通過降低售價與當地産品競爭。公司預計銷量將增長20%,並計劃擴大産品範圍。
彭成元希望當局接下來能就食品認證與相關自貿協定夥伴展開協商,否則即使有自貿協定,公司還是無法出口罐頭肉類産品到中國、越南、印尼和韓國等國家。
個案②新興行業須借助外來人才拓展業務
新興行業領域的公司要培養本地人才和開拓海外市場,除了需要自由貿易協定的加持,也少不了外來人才的貢獻。
本地香水制造商盛香國際(Senses International)總裁陳啓賢受訪時說,作爲小衆行業,要在本地找到稱職的調香師不容易,因此公司聘用了兩名外籍資深調香師。
這家公司主要從事企業對企業銷售,爲其他公司的産品研制芳香材料,銷售網絡覆蓋東南亞和中南半島市場。陳啓賢說,公司非常願意栽培本地人才,以發展本地香水業,目前的30多名員工中,有七八成是20來歲。
要成爲合格的調香師至少要經過10年培訓,因此公司現階段還是要靠外來人才傳授知識和經驗。
陳啓賢說:“我們須學習如何提高競爭力,因爲市場競爭只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電動車在本地尚未普及,電動電單車原件制造廠商艾昂動力(Ion Mobility)在本地的10人團隊也有兩名美國籍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這家起步公司去年在本地成立,並在中國深圳和印尼雅加達設有辦事處。
公司聯合創辦人兼總裁陳亮宏說,自貿協定所制定的框架讓公司産品的組件和子系統(subsystems)可從亞細安國家或中國,直接出口到印尼,也可經過新加坡進一步增值,然後再重新出口到印尼,以將所有散件組裝起來,准備出售。
“在進入印尼市場時,與其他亞細安或中國以外的同行相比,我們的公司在關稅方面占有優勢。”
陳亮宏認爲,政府可以更深一層地探討中小企業的供應鏈和加工性質業務,並與企業洽商現有自貿協定應如何增強。
“我們不要總是爲了降低成本而選擇其他國家進行增值,導致本地員工錯失從供應鏈不同環節獲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