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心髒中心的研究員發現,四肢細但腰圍粗的亞洲心衰患者,46%患有糖尿病,臨床療效也最不理想,住院與死亡率和其他心衰病患相比,在一年內高出79%。
他們也被稱爲“糖尿病瘦子”(lean diabetic),算是“檸檬型”身材,身體質量指數(BMI)雖然較低,但腰圍脂肪高。他們的生活素質差,患有糖尿病的風險高,是亞洲獨有的心衰病表型(phenotype)。這類表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較爲普遍,35.4%是女性。
新加坡國家心髒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婵查醫生(Chanchal Chandramouli)上星期五在記者會上透露,大多關于糖尿病與心髒疾病的研究是針對西方人做的。
“不同種族的人脂肪分布不同。亞洲人的脂肪大多在腹部和內髒周圍,影響到身體機能。”
研究團因此分析了亞洲心髒衰竭登記局的數據,從約7000名來自11個亞洲的46所醫療中心的病患記錄發現,亞洲心衰病患比歐洲和美國病患更年輕,有糖尿病的比率也是西方病患的三倍。
退休人士雷金納德(Dharmanayagam Sassoon Reginald,68歲)約2005年患上糖尿病。于2017年,他不時感到氣喘和胸口疼痛,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因冠狀動脈疾病,心髒功能降至35%,心髒衰歇概率極高。
雷金納德說:“我的身體質量指數在健康範圍,每周步行三次,一次約30分鍾,生活還蠻活躍。”
招募糖尿病患者研究心髒病高風險群
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研究團隊在國家心髒中心心內科高級顧問醫生兼女性心髒健康主任藍淑彬教授的帶領下,展開名爲亞洲糖尿病轉歸預防試驗(Asian Diabetes Outcomes Prevention Trial,簡稱ADOPT),招募還未患上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旨在找出心髒疾病的高風險群。
通過驗血檢測生物標志物(biomarker),研究團隊希望能識別出患上心髒疾病概率較高的糖尿病患者,爲病患做更針對性的治療,預防心衰。
他們日前在樟宜綜合醫院招到首名願意接受臨床試驗的糖尿病患者,也將在兩年內持續觀察病患。
研究團打算在六個亞洲的30所中心進行研究,希望在四年內招募2400名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