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大選,好些選民把選票投給反對黨時,滿以爲人民行動黨鐵定會繼續執政,因爲他們相信其他國人會確保行動黨繼續擁有國會的多數優勢。
但李顯龍總理批評,這樣的投票策略是“搭便車”(free-rider)的行爲,不僅不合道義,更可能造成國家政權一夕變天,使穩定運行的社會和制度陷入動蕩。
李總理昨天在國會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就政黨的選舉策略和選民的投票行爲提出觀察。他指出,由于新一代國人的教育程度更高,與世界的聯系更緊密,對自己也更有自信,他們的態度和志向因此發生了變化,包括希望在國會看到更多元和不同的聲音,以及更有力的監督和制衡。
但李總理也發現,許多人在今年7月的大選中,把票投給反對黨的同時,認爲行動黨會繼續執政。
“事實上,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工人黨就是以此作爲競選訴求,在明確表達不尋求組建政府的情況下,試圖壯大反對黨勢力。”
工人黨今年不僅保住阿裕尼集選區和後港區議席,還攻下新劃設的盛港集選區,使其議員人數達到10名。
李總理昨天引述國務資政張志賢的競選經曆說,曾有選民問他,是不是真的可以票投反對黨,因爲政府會繼續掌權,而落選的行動黨候選人還會繼續在選區服務,達到了魚和熊掌兼得?在李總理看來,這是錯誤的投票思維。
畢丹星:投工人黨選民是在表達許多國人實際感受
他解釋說:“如果越來越多國人希望行動黨組建政府,卻爲了多元和制衡把票投給反對黨,我們還能繼續吸引優秀的人才從政,維持部長和議員的質量嗎?究竟要到什麽程度,期許反對黨壯大的選票,就會變成替換政府的選票?”
面對執政黨的批評,身爲工人黨秘書長的反對黨領袖畢丹星,在李總理演講後緊接著反駁說,投工人黨的選民絕對不是在“搭便車”,而是在表達許多新加坡人的實際感受:“我們希望國會裏有反對黨,國會必須要有反對黨。”
畢丹星說,雖然憲法已透過非選區議員制保障國會的反對黨名額,但“唯有當選的反對黨議員,才能讓政府更努力傾聽民意,而這對人們來說是重要的”。
然而,李總理回應時說,非選區議員制確實奏效,否則反對黨如工人黨和新加坡前進黨不會利用這個制度壯大實力。他指出,選民若認爲政府有做不對的地方,只管把政府趕下台,但如果選民不忠于自己的真實想法,選擇策略性投票,“這不符合道義,也不是爲新加坡做對的事”。
“當你說我真的想要某個政黨組建政府,但我會投票給另一個政黨時……制度就會出問題。”他說:“選舉不僅關乎市鎮理事會,更是爲國家選出政府。人們必須牢牢記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