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總理昨天(9月2日)參與政府施政方針辯論時,作出長達1個半小時的演講,過後又與國會反對黨領袖過招,火花四射。
總理的演講有一段談話提到新加坡領導團隊的更替,也談到新加坡政府未來會采取哪種“開放、建設性”的政治作風。
李總理首先指出,每一代新加坡領導人都有自己的領導風格,政策上的重點也大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每代領導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與他們那代新加坡人建立緊密聯系、能夠苦民之苦、贏得人民的信任與支持、也能夠找到讓民衆起共鳴的新想法。
李顯龍:我跟李光耀和吳作棟的作風不一樣
在談到領導方式時,總理說自己的團隊,與建國總理李光耀或者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在擔任新加坡總理所領導的團隊,作風和處事方式都不相同。
他先以建國總理李光耀爲例說明,李光耀和元老級領導人的治國方式很直接從不拐彎抹角。
“這種方式在當時非常有必要也很合適。新加坡人當時都強力支持李光耀。今天的新加坡人很可能會認爲這種方式太強硬、毫不妥協。你去閱讀那些老的演講稿,語氣的直接、用詞的力度,都讓你忍不住說:天哪,我們今天能不能換個方式說同樣的東西?”
吳作棟的領導風格又不一樣。
“他(吳作棟)的做法是將國人團結起來,爲新加坡下一階段的成長建立社會共識。這與李光耀的治國方式有很大的反差,卻很適合他那一代的新加坡人。吳作棟也證明他的方式行得通。”
“我和我的團隊與李光耀或者吳作棟的團隊都不一樣。我們找到自己的方式來與這一代新加坡人接觸。過去16年,我們一起經曆了許多起起落落,然後調整政策來適應國人新的需求。現在,新加坡人都知道我爲人如何、怎樣工作。他們一直給予我強力支持。我們一起讓新加坡向前邁進。”
同樣的,第四代領導人也必須找到他們自己不一樣的治國方式、站穩腳步、與下一代新加坡人建立聯系。
“第四代領導人正展開群策群力共創未來(SG Together)對話。他們知道新加坡人不但想要政府聽見他們的聲音,也想要參與更多,因此第四代領導人希望能滿足新加坡人這種不斷膨脹的欲望。”
紅螞蟻倒是有注意到,第四代領導人的治國方式很喜歡用很多“SG”,以及很多“Together”。
何謂開放、建設性的治國方式?
李顯龍總理在分享我國政府未來將采取什麽樣的開放、建設性治國作風時,用三種場景來解釋。
一、在討論政策的特定細節時,可以稍微比較放松
“我們將敞開心扉傾聽不同的聲音。我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案和解決方法,也會采納所有具建設性的看法與觀點。我們也會確保所有討論都有事實與邏輯依據、而且是在獲知情境與經驗的情況下展開。
二、如果討論涉及國家基本利益的課題
“政府不可能守株待兔坐等共識形成。我們依然需要展開全面討論,而且更深入討論。如果討論完後仍有不同看法,那政府就必須評斷然後作出它認爲最好的抉擇,並爲此負全責。既然人民選我們來治國,我們就必須治理。身爲政府的義務就是作出這些抉擇,然後對人民承擔責任。”
三、如果與課題和政策無關也並非當務之急,只是挑戰政府是否有資格治理國家
“那政府就必須站起來強力捍衛自己。政府必須壓下這種挑戰,並證明它的確配當政府。如果做不到,那它就必須讓路,讓給另一個團隊接手。”
李顯龍補充說,我國沿用的是英國威斯敏斯特體系(Westminster system)議會,是一種兩權相互制衡的體制。
“在國會裏,反對黨領袖就坐在前排,坐在總理的正對面,所以畢丹星先生現在坐在那個位置。他坐在那裏不是來當啦啦隊,幫政府表現得更好。他坐在那裏是爲了挑戰現任總理與政府,指出他們犯下的錯誤、點出政府的不足、不斷一點一點削弱政府和總理的信譽,這麽一來在下次大選或時機成熟時,反對黨就能一舉將政府踢走,取而代之。”
“我這麽說不是要批評新加坡的任何政黨,或者新加坡的任何人。我這麽說是因爲這個體制就是這麽設計在運作的。”
一句“搭便車”行爲引熱議
李顯龍總理在演講時也引用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在選舉倒數第二天,和一名中年女選民的對話,借此批評將選票投給反對黨的選民是“搭便車”(free-rider)行爲。
那名中年女選民指有朋友向她鼓吹“投票給反對黨不影響行動黨執政”,以及“行動黨會更努力爲你服務,之前承諾的事都會做到,等于買一送一”。那樣的說法令她感到困擾,不知該如何反駁。
總理說他其實有發現,在今年7月的大選中,不少人將票投給反對黨,是因爲他們認爲行動黨最終依然會繼續執政。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工人黨就是以此作爲競選訴求,在明確表達不尋求組建政府的情況下,試圖壯大反對黨勢力。”
可想而知,工人黨黨魁兼國會反對黨領袖畢丹星聽了這番話,內心肯定不舒服。他聽完總理的演講後立刻起身發言,讓總理知道他內心不舒服。
“我們根本沒有宏偉夢想要組建政府。我肯定沒有這種想法。我爲什麽加入反對黨?因爲我相信國會的民主必須有反對黨存在。如果大家都希望別人挺身而出,根本不會有反對黨,一定要有人在沙裏插旗說:我來。確保反對黨成員都能竭盡所能爲人民服務,是我和我黨員當仁不讓的義務。這是我對新加坡人的承諾,也是我對總理的承諾。”
總理答複時,進一步解釋“搭便車”選民那種想魚與熊掌兼得的心態很危險。
“如果你出來參選,然後告訴選民請投我一票,因爲我會比行動黨議員做得更好,我認爲這是很合理的。但如果你說,請投我一票,因爲其他人會投給行動黨,行動黨也將成爲政府,經濟學家稱這爲‘搭便車’行爲。這意味著選民不盡本分投選心目中的政府,表達身爲選民的真實想法和喜好,純粹只是占了他人便宜。”
在李總理看來,這是錯誤的投票思維,也不符合道德。如果大家都這麽想也這麽做,最後選出來的政府將是大家都不想要的。
“如果你說我其實希望讓其中一個政府執政,但甯可將選票投給其他人,這真的很有問題。當你這麽做時,體制將出錯。”
畢丹星聽了強烈反駁說:
“我不認爲阿裕尼、後港(過去30年都由工人黨執政)和盛港(本屆大選贏來)的居民,被稱爲‘搭便車’的人會感到高興。他們不是搭便車。”
“這些選區的選民對我們有信心是因爲他們知道國會裏有反對黨,最終對新加坡有利。……當國會有選民選出來的反對黨議員時,政府才會更努力傾聽,人民很重視這點,這是我的看法。……畢竟國會過了50年才承認反對黨領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並非在追逐一個目的地,而是想爲新加坡做對的事。”
網紅時評人:總理用詞太深奧
李顯龍與畢丹星針對“搭便車”概念交鋒,在網上引起熱議,也激起不少本地“網紅時評人”的反應。
前官委議員鄭恩裏(Calvin Cheng)在面簿上寫道,總理用詞太深奧啦,很多人都不明白“搭便車”這個經濟概念,所以才會那麽生氣。就連畢丹星也理解錯誤,所以才怒上心頭。
“當李顯龍總理提到‘搭便車’時,這是一種學術概念,也就是社會學家常說的‘搭便車問題’。這與搭車毫無關聯,也不是指對方白吃白住(free-loader)。這肯定不是一種侮辱。”
資深媒體人默樂(Bertha Henson)則撰文說:總理生氣了!
不過她也被總理提出的“搭便車”比喻惹毛!
默樂指出,執政黨政府在競選期間,在呼籲選民投票給行動黨時,不也說“投我一票,附送反對黨”,因爲國會永遠都會有12名非選區反對黨議員?
“總理難道沒有考慮到人民是真的想削弱行動黨在國會的議員人數,因爲他們並不同意行動黨永遠是對的?或許人們真的認爲政府的表現甚至還不如總理所提到的紐約愛樂樂團呢?”
默樂也有注意到總理昨晚在面簿上寫道:“新加坡選民已經發出聲音,我尊重他們的選擇。政府將盡其本分與反對黨合作,讓國會成爲辯論的建設性論壇。”
默樂在總結時寫道:
“我很欣慰總理說他會尊重選民的選擇。是的,大選已經結束。拜托,政府能不能將重點轉移到治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