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識,爲業內培養更多輔導人才,新躍社科大學攜手新加坡心理健康協會,組織社區服務項目,以導師培訓方式讓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如何與有心理障礙的人溝通等技巧。
新項目今年4月正式啓動,共分爲兩個計劃。第一個名爲漣漪輔導計劃(RIPPLES Mentoring Programme @ North West),邀請躍大學生報名爲學員,跟著心理健康協會的義工導師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如何輔導心理障礙患者。
心理健康協會創意服務活動策劃專員吳金紅介紹,在爲期九個月的計劃中,學生會先學習心理知識理論,接著自主設計一個輔導項目,接著在協會的幫助下聯系相關機構,執行項目。“比如,有學生設計了爲聽障人士進行心理健康宣傳的計劃,我們要找到受益人,並在之後的實踐中指導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項目。”
吳金紅說,心理健康協會擁有豐富的心理健康輔導知識,而躍大能爲社區服務培養人才,並設計不同的服務項目。
兩者合作不僅能在學生中傳播青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概念,還能爲心理健康輔導領域培養更多領袖。
新躍社科大學體驗式教育中心專員(服務學習與社區參與辦公室)李秀玲(45歲)受訪時指出,項目還在試驗階段,雖然歡迎全校任何科系的學生參與,但首批參與的七名學生都是對心理健康話題有興趣或具備相關經驗的。“我們希望這個計劃就像一塊石頭,能激起漣漪,從而逐漸在社區建立一個支持青年心理健康的體系,吸引更多社區夥伴加入。”
作爲漣漪輔導計劃的導師,已有四年社區服務經驗的黃琬涵(25歲)透露,自己曾成功開導過身邊有自殺念頭的朋友。她說,很多人對心理問題還是存在偏見,不會第一時間去看醫生。“提升大家這方面的意識不僅可以讓個人正確看待心理障礙問題,也能在需要的時候給予身邊人支持。”
以學員身份加入計劃的大二學生陳欣慧(21歲)說,來認識心理健康知識的人並不一定要有心理問題。“一般人也可以了解如何緩解工作壓力等。”
用紀錄片形式推廣心理健康意識
合作項目中的另一個計劃,被稱爲視頻社區交友(Project Video Befriender)。學生需在一個學年內,學習視頻制作技巧和心理健康知識,並與受益人深入交流,最終用紀錄片的形式推廣心理健康意識。
參與計劃的大二學生廖勵傑(23歲)說,視頻制作一直是自己的興趣,加上他曾在國民服役時接觸過許多爲各種生活瑣事困擾的同僚,才讓他如今選擇參與這項計劃。“當初我不知該如何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卻又覺得自己有責任這麽做。如今這個計劃讓我既學習了感興趣的技能,又終于學到了心理健康知識,可謂一石二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