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意識,爲業內培養更多輔導人才,新躍社科大學攜手新加坡心理健康協會,組織社區服務項目,以導師培訓方式讓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如何與有心理障礙的人溝通等技巧。
新項目今年4月正式啓動,共分爲兩個計劃。第一個名爲漣漪輔導計劃(RIPPLES Mentoring Programme @ North West),邀請躍大學生報名爲學員,跟著心理健康協會的義工導師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如何輔導心理障礙患者。
合作項目中的另一個計劃,被稱爲視頻社區交友(Project Video Befriender)。學生需在一個學年內,學習視頻制作技巧和心理健康知識,並與受益人深入交流,最終用紀錄片的形式推廣心理健康意識。
心理健康協會創意服務活動策劃專員吳金紅介紹,在爲期九個月的計劃中,學生會先學習心理知識理論,接著自主設計一個輔導項目,接著在協會的幫助下聯系相關機構,執行項目。
“比如,有學生設計了爲聽障人士進行心理健康宣傳的計劃,我們要找到受益人,並在之後的實踐中指導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項目。”
以學員身份加入計劃的大二學生陳欣慧說,來認識心理健康知識的人並不一定要有心理問題。“一般人也可以了解如何緩解工作壓力等。”
參與計劃的大二學生廖勵傑說,視頻制作一直是自己的興趣,加上他曾在國民服役時接觸過許多爲各種生活瑣事困擾的同僚,才讓他如今選擇參與這項計劃。
“當初我不知該如何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人,卻又覺得自己有責任這麽做。如今這個計劃讓我既學習了感興趣的技能,又終于學到了心理健康知識,可謂一石二鳥。”
吳金紅說,心理健康協會擁有豐富的心理健康輔導知識,而躍大能爲社區服務培養人才,並設計不同的服務項目。
兩者合作不僅能在學生中傳播青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概念,還能爲心理健康輔導領域培養更多領袖。
新躍社科大學體驗式教育中心專員(服務學習與社區參與辦公室)李秀玲(45歲)受訪時指出,項目還在試驗階段,雖然歡迎全校任何科系的學生參與,但首批參與的七名學生都是對心理健康話題有興趣或具備相關經驗的。
“我們希望這個計劃就像一塊石頭,能激起漣漪,從而逐漸在社區建立一個支持青年心理健康的體系,吸引更多社區夥伴加入。”
作爲漣漪輔導計劃的導師,已有四年社區服務經驗的黃琬涵透露,自己曾成功開導過身邊有自殺念頭的朋友。她說,很多人對心理問題還是存在偏見,不會第一時間去看醫生。
“提升大家這方面的意識不僅可以讓個人正確看待心理障礙問題,也能在需要的時候給予身邊人支持。”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
精神衛生疾患占全球10至19歲人群疾病和損傷負擔的16%。
所有精神衛生疾患中有半數始于14歲,但大多數病例未被發現,也沒有得到治療 。
在全球範圍內,抑郁症是青少年患病和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殺是15-19歲兒童的第三大死因。
青少年精神衛生疾患得不到解決,其後果會延續到成年期,損害身心健康,並限制成年後過上充實生活的機會。
抑郁症正在成爲僅次于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然而,很多人卻還沒有正確地認識這種疾病。
有人認爲,抑郁症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正是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未被及時發現和治療。
據估計,全世界有10%-20%的青少年有精神衛生疾患,但未得到充分診斷和治療。
青少年接觸到的風險因素越多,對其精神衛生的潛在影響就越大。
可能在青春期帶來壓力的因素包括:
渴望獲得更大的自主權
爲順應同伴導致的壓力
對性別特征的探索
其家庭生活質量
與同齡人的關系
有精神衛生疾患的青少年特別容易遭受社會排斥、歧視、羞辱(影響其尋求幫助的意願)、學習困難、冒險行爲、身體健康不佳和人權遭受侵犯等問題影響。
抑郁表現
情緒障礙
兒童行爲障礙
飲食失調
精神病
自殺和自殘
冒險行爲
促進和預防
在精神衛生領域采取幹預措施
開展促進和預防工作,以提高個人能力,使個人能夠控制情緒,避免冒險行爲,善于應對困難情況或逆境,並促進建立有利的社會環境和社交網絡。
采用多層面方法,通過各種聯絡平台(例如數字媒體、衛生或社會保健機構、學校或社區),並采取各種策略,爲青少年尤其是最脆弱的青少年提供服務。
早期發現和治療
解決有明確精神衛生疾患的青少年的需求至關重要。避免將其交送專門機構和過度醫療,優先考慮非藥物方法,並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和其他人權文書尊重兒童權利,對青少年而言是關鍵所在。
世衛組織精神衛生差距行動規劃(mhGAP)爲非專業人員提供循證指導,使其能夠在缺乏資源的環境中更好地確定和處理重點精神衛生疾患
學生自己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培養興趣愛好多交友
盡快融入到新環境中非常重要。多結交一些新朋友可以讓自己低落的情緒得到緩解,不管是社團活動還是跟朋友獨處,你們之間的彼此溝通都能讓自己的消極情緒擺脫。
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教育領事指出,美國學校十分看重學生興趣愛好培養,這與中國相對單純看重學習成績有很大不同。
有證據顯示,有興趣愛好、特別是喜歡體育運動的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比例較低。因此,她建議留學生在出國前重視培養興趣愛好,這有助于留學生更快融入當地文化,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
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家長:心靈陪伴與“放手”
在孩子出國前,家長應該認真了解孩子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了解孩子到了新環境中心理會産生的變化。
另外,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家長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出國留學後一切都需要自己做主,必要的時候往往是沒有父母幫助的。而且,家長眼中的好專業,並不能代表孩子自己的喜好。
學校又能提供哪些幫助呢?
學校:加大心理咨詢服務宣傳力度
校方專業人士可以定期讓學生做自查,感覺留學生們經常遇到的心裏問題,及時了解自己心裏狀態,根據自身情況及時尋求心理咨詢或精神科醫師的幫助。
總之,多關心學生非常重要。
領館需要做什麽?
領館:重視留學生心理健康
總領館對留學生的安全和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十分重視。只要接到家長的求助電話,就應該及時嘗試與學生進行直面溝通,判斷學生的心裏狀況。同時,總領館會和該校學聯取得聯系,通過學聯向這名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此外,在每年新生入學時,總領館教育組會在中國留學生比較集中的大學舉辦講座,介紹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遇到問題該如何處理等知識。
任何一種情緒都是能夠解決的,別覺得它是越不過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