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巴西冠病疫情的最新研究顯示,染上骨痛熱症的患者可對冠病産生一定程度的免疫。本地傳染病專家受訪時對此表示意外,認爲盡管兩者有一些共性,但可能是出現與兩者交叉免疫完全無關的因素,才會出現這樣的研究結果。
路透社報道,這項尚未發布的研究是由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尼克拉斯(Miguel Nicolelis)領導。他的團隊在偶然情況下,將巴西冠狀病毒病例的地理分布,與骨痛熱症在2019年和2020年的傳播進行了比較。
結果顯示,冠病感染率較低、病例增長較慢的地區,恰好在今年或去年暴發最多骨痛熱症病例,顯示冠病的傳播與骨痛熱症存在聯系。
尼克拉斯表示,這個研究結果特別有趣,因爲以前的研究表明,即使從未感染冠病,血液中帶有骨痛熱症抗體的人也可能會在冠病檢測中呈假陽性反應。
“如果這個推論被證明正確,那麽這可能意味著感染骨痛熱症,或用安全的骨痛熱症疫苗進行免疫,可對冠病産生一定程度的免疫保護。”
本地新增骨痛熱症病例 連續第六周下降
本地上周新增674起骨痛熱症病例,已是連續第六周下降。不過今年累計病例已達2萬9728例,繼續刷寫曆史新高。
針對上述研究結果,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受訪時表示,以我國情況來說,骨痛熱症康複者血液中的IgG(Immunogloblin G)免疫球蛋白或抗體確實可能有助抵擋嚴重冠病的侵害。
他引用學術數據說,本地56歲至60歲國人的骨痛熱症血清陽性率(seroprevalence)爲86.6%,高于印度群體,特別是來自靠近孟加拉的東部地區人群。“這可能是造成南亞客工發病率高而本地年長者發病率低的原因。”
但淡馬亞強調,目前無法確認研究的准確性,仍需大量研究探尋背後原因。
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則分析,骨痛熱症病毒和冠病病毒來自不同的病毒家族,但有許多類似的非生物學共性。
例如,兩種病毒都“喜歡”人類,並在人類聚集的地方聚集和傳播。因此,“這完全有可能存在一個共同因素(稱爲混雜因素)未被發現”。
但他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全球衛生)及傳染病系主任許勵揚副教授都指出,菲律賓在去年和今年都是本地區骨痛熱症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同時有著極高的冠病病例數量。事實與巴西研究結論出現極大差異。
許勵揚說:“過去沒有報告顯示,感染了骨痛熱症所屬的黃病毒屬(flavivirus),可預防另一種非黃病毒感染,更不用說冠病感染了……這項特定的預印本(還未正式在出版物發表,先在網絡發表)研究表明,巴西的冠病與骨痛熱症之間存在關聯,這種負相關可能是與骨痛熱症和冠病交叉免疫無關的因素所致,因爲這類研究並不是爲了證明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