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拾遺
安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美國國會通過了《經濟穩定緊急法案》,撥款7000億美元拯救“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房貸抵押公司。獲得政府注資的公司包括花旗集團(Citigroup)、美國國際集團(AIG)以及兩家分別稱爲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的房貸抵押公司。
根據時任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的說法,“大到不能倒”的公司是指那些規模大而且與整體經濟有千絲萬縷關系的企業,它們一旦倒閉將對金融系統及經濟帶來嚴重後果。他強調,政府在危機時拯救這些公司,並非特別照顧它們的管理層、老板或債權人,而是考慮到這些企業倒閉對總體經濟的破壞遠大過于拯救的成本。因此,政府通過鼓勵企業合並、提供貸款或注資,拯救這些公司。
今年以來,全球因冠病疫情而收緊邊境管制措施,導致航空公司停飛而面對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由于航空業對經濟及全球互聯互通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數的國家都竭力拯救航空公司,尤其是政府持股的國家航空公司。
各國封鎖新航“飛不起”
每月料耗損4.6億元
在疫情暴發前,航空業占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超過5%,雇用員工達19萬2000人。新航(SIA)是新加坡的名片,也是這個小島國作爲航空樞紐的關鍵因素。因此,新航被視爲新加坡的“戰略資産”,也是一個重要到不能倒的公司。拯救航空業及新航,成爲國家大事。其實,在政府推出多輪的財政援助配套中,航空相關行業獲得重點援助。
在5月份,新航發行附加股以及強制性可轉換債券(簡稱MCB),分別籌集55億元及33億元資金,總額高達88億元。政府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在新航持有55%股權,但它在新航這一輪的集資中投下約63億元,約占總集資的72%。這是因爲它吃下所有未被其他股東認購的MCB,以確保新航籌集到所需的資金。
這次的巨額集資只纾緩了新航的資金流動問題,但關鍵還是恢複航空需求,讓新航再度展翅翺翔,否則只有坐吃山空。有分析師估計,在各國邊境管制沒有放松的情況下,新航每個月的現金耗損估計達4.6億元。新航預期,在2021年3月之前,客運力不可能達到疫情前的一半。因此,盡管有政府的財政援助配套以及上述的巨額集資,新航最近還是裁退了約2000名員工。
上星期二(6日),交通部長王乙康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指出,樟宜機場目前處理的搭客量相當于疫情前的1.5%,而客運航班次數也只有6%。在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中,樟宜機場的排名從第七位猛降至第58位。首當其沖的是新航以及樟宜機場集團。
爲了提振航空業的需求,王乙康宣布政府將單方面開放邊境,以更好的病毒檢測方式取代關閉邊境的做法。他也重申政府支持新航的決心。他指出,要不是最近籌集的巨額資金,就沒有今天的新航。即使如此,新航尚未脫離險境。
新航接下來兩三年
盈利可見度料很低
新航目前的股價已下跌至3.51元,比截至6月底的每股賬面資産5.93元低了41%。換句話說,它的股價與資産(P/B)的比率只有0.59倍。此外,在淡馬錫控股的支持下,新航還可在15個月內另外發行總額62億元的MCB。因此,新航比其他航空公司有更大的財力打持久戰。
另一方面,新航通過裁員、減薪以及延遲接收新飛機,以削減開支。隨著政府開放邊境,搭客量有望增加,從而提高新航的收入。從這個角度來看,新航股價是否已經見底?
盡管新航的股價今年以來已下跌45%,但分析師普遍認爲,新航在接下來兩三年的盈利可見度很低。根據彭博社的統計,在12名分析師的研究報告中,有四個建議賣出,八個建議持守,而沒有分析師建議買入。他們給予的目標價平均是3.44元。
在疫情暴發前,航空業的競爭已很激烈。面對中東航空公司及廉價航空的競爭,新航在2017年推出了三年的轉型計劃。由于新航在購買新飛機的龐大資本開支,它這幾年來的自由現金流都呈負數,從而推高了債務。
此外,它在購買飛機燃油期貨的巨額虧損,也影響了新航的股價表現。雖然新航在疫情暴發後采取削減成本措施,並停止購買燃油期貨,但接收新飛機的資本開支及長達五年的燃油對沖合約,將繼續對新航的資産負債表構成壓力。另一方面,由于航空需求改變,新航在縮減機隊及飛行路線的檢討中,老舊飛機的減值也將影響盈利。截至今年6月底,新航一個季度虧損了11億元。
盡管新加坡決定開放邊境,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國家還是限制旅遊,因此航空業的複蘇將須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航空業要在2024年才可能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新航估計,到了今年底,它的乘客運載力也只能恢複到疫情前的15%。
在這漫長的複蘇過程中,新航將繼續耗損現金,並且不太可能派發股息。同時,它可能向股東進行多一輪的集資活動,再度攤薄股東的權益。雖然新航是一個重要到不能倒的公司,但投資者陪同它進行長跑涉及機會成本。在現階段,投資于新航股票的資金,轉向其他的股票,或許會給投資者更快更高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