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交通部長王乙康上周在國會抛出“落井下石”這個成語後,全國職工總會副秘書長許寶琨昨天再以“雪上加霜”,批評工人黨的建議將加重企業成本,只是這次的討論不再圍繞該黨提的環境稅,而是它一直倡議的最低工資制。
對于如何協助低薪員工度過經濟寒冬,工人黨認爲,目前按行業制定漸進式薪金模式(progressive wage model)的做法耗時太久,呼籲政府同步在全國推行最低工資制,並建議把這最低要求設在1300元。
國會反對黨領袖、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周一在面簿發文指出,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于我們如何對待弱勢群體,全面推行最低工資制因此“不只是道義責任(moral imperative),也說明身爲新加坡人的意義”。
毫無意外的,這番話燃起朝野之間激烈的爭辯。許寶琨昨天參與部長聲明辯論時質問工人黨,許多中小企業仍在冠病危機中掙紮求存,它們若無法承受最低工資制所産生的成本,我國難道對這些企業沒有道德責任?
對此,工人黨議員林志蔚(盛港集選區)也嘗試以四字成語回應,強調工人黨提倡最低工資制不是在“幸災樂禍”,因爲這與支持中小企業並不抵觸。
他說,“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說,他必須付給員工足夠的薪水,他們才能買得起他的汽車。因此,付給員工足夠的薪水,不必然意味著小企業會蒙受損失。”
但林志蔚屢屢從學術角度爲最低工資制申辯,也招致了不接地氣的批評。他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在許寶琨分享一名資深工運人士給予的忠告時,語帶輕蔑地將之形容爲“民俗智慧”(folksy wisdom)。
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紮吉哈參與辯論時也指出,即使沒有最低工資制,執政黨政府這些年仍改善了低薪員工的境遇,呼籲工人黨正視這點。例如,收入排在第10個百分位的全職居民,月入1517元。這與10年前的1000元相比,增長了超過50%。
在工資之外,政府還通過就業補助(Workfare)和樂齡補貼計劃(Silver Support Scheme)等措施幫助低薪員工,紮吉哈揶揄工人黨“往往會忘記這一點”。
冠病疫情使全球陷入嚴峻的經濟寒冬,首當其沖的是低收入群體。朝野議員顯然都同意,“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絕不能成爲我國的行事作風,但對于如何改善該群體的處境,卻難以達成共識。
工人黨認爲最低工資制能爲低薪員工“雪中送炭”,但在執政黨看來是讓企業“雪上加霜”。朝野的政見或看法不一致並不稀奇,但令我擔憂的是,雙方在交鋒時互不相讓,會否讓這課題走進死胡同。
或許,執政黨會覺得,工人黨總是以副駕駛的姿態,尋瑕伺隙。但從工人黨的角度,執政黨又何嘗不是常以“說得容易做得難”,來否定他們的建議。
其實,針對漸進式薪金模式和最低工資制之間的優劣,朝野這幾個月已辯論得相當徹底。要避免它成爲無解命題,朝野必須願意各退一步。
執政黨方面,須加緊改善低薪員工的待遇。許寶琨昨天透露,通過就業入息補助,我國目前有大約3萬2000名居民的月入在1300元以下,占本地勞動隊伍的1.7%。這個人數,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顯示扶持低收入員工還有進步空間。
而工人黨方面,若真的堅信最低工資制的益處,就必須爭取到更多企業和員工的支持。只有贏得堅實的民衆基礎,才能讓它的發言更加擲地有聲。
工人黨認爲最低工資制能爲低薪員工“雪中送炭”,但在執政黨看來是讓企業“雪上加霜”。朝野的政見或看法不一致並不稀奇,但令我擔憂的是,雙方在交鋒時互不相讓,會否讓這課題走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