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抑制消費欲望,雖然對本地家具業造成不小打擊,但也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新市場機遇。
《家具革新●逆襲求變》系列訪問三家本地家具制造商,看這些業者如何在傳統家具業中突破創新,在冠病新常態下如何轉換思路,挖掘市場潛藏商機。
冠病疫情來襲,加上隨之而來的病毒阻斷措施,許多大型企業尚且招架不住,更別說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
然而,由家族成員經營的高端衣櫃與廚房收納裝修五金公司K—創私人有限公司(Koncept Kreation),卻在艱難的營運環境中生存了下來。
兩年前在網絡社媒設業務如今一家人協力渡難關
該公司董事經理張豪祥(28歲)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這與公司早在2018年就開始在網絡與社交媒體建立業務,以及一家人在危機時期齊心合力的團結精神,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直以來,公司都采用企業對企業(B2B)營運模式,客戶對象包括家具木工公司、室內設計公司與建築師事務所。
可是,在冠病病毒阻斷措施期間,公司卻決定通過網上直播進行産品介紹,以及入駐本地主要電商平台售賣産品,直接接觸消費者。
盡管銷售成績一般,但公司仍賺取一些收入,加上獲得政府的津貼援助,總算撐過這段艱難時期。
其實,K—創公司對危機和困境並不陌生,這家由張豪祥的舅舅陳亞坤在2014年9月開創的公司,正是在他的人生低潮中誕生的。
原本是職業軍人的舅舅在離開武裝部隊後加入裝修業,不料之後卻遭公司解雇,而且沒有獲得任何賠償。
張豪祥說,K—創是舅舅憑著勇氣創立的。那時,舅舅家裏有老小要照顧,包括張豪祥和弟妹三人。原來,在張豪祥9歲時,父親過世,他和弟妹從小就由舅舅照顧,母親則在馬來西亞打理父親留下來的生意。對張豪祥來說,舅舅就像養父一樣。
由于是在過年前被解雇,沒有幾家公司招聘員工,舅舅尋找新工作頻頻碰壁。此外,本地家具五金公司也不多,要尋找相關領域的工作難上加難。
舅舅只能做兼職工作,包括臨時送貨員、搬貨員等來維持生活。天無絕人之路,舅舅的一家人包括嶽母和兩個好友之後湊足7萬元,協助他設立了公司。
“公司創立初期,生意不多,舅舅都是一腳踢,既要當貨倉助理,接收海外運來的貨物,也要駕駛羅厘送貨給客戶。
公司創立的第一年,他兼職文書工作。他目睹了舅舅創業的艱辛,盡管舅舅在家具五金業有15年的經驗,但因爲成立的是一家新公司,無法立刻取得客戶的信任。
他回憶說,公司創辦後的前半年,舅舅看著銀行裏的存款逐漸減少,但他並沒有放棄,堅持租用後港一家汽車配件商店的儲藏室來做辦公室。
“那裏只有25平方米(269平方英尺),進口的貨物也只是有位就塞……別人不肯做的,他都說可以做,像爲舊衣櫃更換已損壞的配件、更換廚房櫃生鏽的收納架零件等。”
皇天不負有心人,半年後,舅舅終于接到了總值8萬元的第一份訂單,之後其他訂單也陸續進來。公司成立第八個月,由于需要更大的空間,舅舅也在附近租了倉庫。
張豪祥和弟妹陸續加入公司。如今,舅舅已把公司生意全盤交給他管理。
“從小,舅舅就教導我們要齊心協力,讓公司能夠發展到另一個高度。對于公司年複一年都能夠拿下本地30%高樓公寓的項目,我感到雀躍。
“公司管理層互相照應與扶持以及齊心協力,才讓公司能夠取得這項成績。”
推出專利鋁型材 並獨家代理一些歐洲品牌
談到公司的優勢,他表示,公司與競爭者原本供應類似産品,但之後因推出了公司擁有專利權的鋁型材(extrusion),以及同一些高檔歐洲品牌簽訂獨家代理權,而得以擺脫同行之間的價格戰。
作爲中小企業,公司過去也面對不少挑戰,除了流失員工,也因爲客戶群小,而在創立的首兩年面對財務困難。
他指出,公司的産品多數都很笨重,貨倉管理員與送貨員都無法適應粗重的搬貨工作,因此離職率高,以致公司須不斷尋找新員工和重新培訓。
此外,雖然公司有倉庫管理科技,但許多小細節包括配件數量與規格,還是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了解。
“公司只有家人組成的五人團隊,但我們一起咬緊牙關,撐了過來。我們建立了廣泛的客戶群,並密切留意財務狀況。”
他表示,弟妹持續支持他,而公司也聘請態度良好的員工同公司並肩打造理想的工作環境。
衆人的努力取得成果,公司在2015年的全年營收是40萬元。到了2016年,公司成功標下濱海盛景豪苑(Marina One Residences)和雙景嶺(Duo Residences)的工程,創下160萬元的最高全年營收記錄。目前,公司團隊已增至10人。
盡管生意漸漸上了軌道,但公司發現本地市場的增長相當緩慢。與此同時,泰國酒店項目卻在持續增長,公司于是決定在2016年進軍泰國市場,與當地夥伴合作,設立辦事處。隔年,公司也在馬來西亞找到分銷商。
他表示計劃繼續在東南亞國家同當地企業合作、加強公司能力與擴大客戶群,並且希望通過同本地發展商合作,參與它們在海外的項目。
(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