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修撰180年來的館史,新加坡福建會館出版新書《世紀跨越·新加坡福建會館180周年報刊史料選彙編》,精心篩選編撰各大報刊、史籍、檔案等關于福建會館的報道,集成上下兩冊的報刊史料彙編,是研究新加坡社會史的重要文獻。
這套專書的出版,是福建會館180周年慶活動之一,昨天由李顯龍總理主持發布儀式。福建會館會長陳精毅在獻詞中說,《世紀跨越》的出版“是會館180年來奮鬥曆程的展現,也從側面反映新加坡開埠以來筚路藍縷的發展之路,希望讓後世能更珍惜現時所擁有,感恩先輩之付出,以信心和堅毅精神,應對未來的挑戰。”
《世紀跨越》由福建會館理事與專家學者組成的編委團隊,花了九個月時間,整理了180年來數以千計的報刊新聞報道,以及文物局曆史文獻檔案,甄選具代表性的報道與特稿編彙成書,工程浩大。
這兩冊共548頁的專書由杜南發主編,他是福建會館理事,也是《新明日報》前總編輯,其他編委成員包括林孝勝、林源福、呂世聰、許振義和陳建存。
杜南發指出,這是曆來首次對福建會館成立至今的史料,進行全面彙集整理的一項浩大文獻工程。過去180年來,福建會館的報道在本地中英文報刊上幾乎從未間斷,加上曆年公私文檔裏的相關文獻,構成一系列相當完整的曆史記錄,是本地非常難得和寶貴的一套社會文化史檔案資料。
發掘罕見早年文獻
編輯團隊在編彙過程中,發掘了不少過往罕見的早年文獻,包括1827年陳送等六人的《華民請願書》原始文獻全文及親筆簽名,展示開埠第一代閩幫領袖的手迹。早年的記錄及官方文獻,也確定了從1840年創設于天福宮內的會館,1916年注冊天福宮福建會館,到1937年注冊新加坡福建會館,這三個階段會名的發展曆程。19至21世紀的報刊報道,則清楚展示福建會館曆代領導層,始終以推動本地教育發展爲主要社會責任的特色。
配合新書的發布,福建會館也在昨天舉辦一場講座,主講者是《世紀跨越》主編杜南發、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教授,以及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梁秉賦博士。
杜南發指出,這批180年來的報刊報道,詳盡記錄了福建會館跨越三個世紀的重點發展輪廓,其中能看出福建會館在曆史上對中國事務及本地事務的參與和影響力。
丁荷生發言時,探討了福建會館與恒山亭的關系,他通過本地的清代墓碑研究指出,福建會館對墳山的管理,確保了福建人的關系網絡和文化脈搏,在福建原鄉和新加坡本土之間得以延續,不僅保留了中華傳統文化,也成爲銜接先賢與今人的文化紐帶。
梁秉賦則重點介紹福建會館從清代以來對本地教育的貢獻。他指出,福建會館具有洞察先機的前瞻性,在幫權年代就提倡不受宗族限制的義學教育,並且大力支持在本地推動中學教育,提高當時人們對中等教育的認識,爲本地華人社會捐地建校,培養人才。梁秉賦說:“新加坡的福建人有前瞻性,他們有鄉邑情懷,但沒有固守本土主義的情結,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