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麽一個視頻,一個爸爸帶著11歲的兒子去旅行,一路上,爸爸將錢包和行程安排都交給兒子,老爸只負責帶著他走路。
他們從福建出發,遊曆了好幾個省,再回到福建。旅途中,孩子除了要整理自己的行李,計劃路線以整理當天視頻日記外,孩子也沒有落下每一天的功課,每天晚上,該學習學習,該做作業做作業。
當很多家長還在抱怨:“孩子做作業要大人守著,電腦玩一整天,睡覺、吃飯、上學都靠催,總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讓大人跟著看著,否則,別指望他能自己做好。”上文中的小男孩,已經可以在遊遊的時候還不落下學習了,小小年級,自律能力如此強,真是令人驚歎!
自律是什麽?
通俗來講,自律就是一種自控力,即克制自己想做某事的沖動;自律也是在該做的時候,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都要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不自律的人就是欲望和感情的奴隸!
相信,擁有孩子自律,是很多家庭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吧,希望,回到家,能看到孩子主動地去做作業;希望即使不斷電,孩子也能主動不去開;希望即使手機就在身邊,孩子也不會拿去玩;希望即使不用陪讀,不用大吼大叫,孩子也能主動去完成自己的事情。
然而,孩子的自律並非天生就會的,需要父母去幫助他養成。要養成一個自律的習慣,不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家庭教育也至關重要。
那麽,該如何做才能培養孩子自律?
1. 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
記得陳道明在《傳承者》做點評時說過這麽一句話:“當一個人擁有了熱愛的事業,他就找到了生命和存在的意義。”
這讓我深有感觸,在幫助孩子學習或培養特長的時候,若能幫孩子找到他真正熱愛,感興趣的事物,就能幫孩子抵制其他的誘惑。
16歲參加《詩詞大會》奪冠的才女武藝姝,從小,她母親就善于培養她對詩詞的熱愛。武藝姝說,只要一聊到詩詞,內心就壓抑不住的興奮,學習之余,隨身攜帶詩集,閱讀背誦。
這是一種來自于內心的樂趣,是一種來自于內心的驅動力,無需外力推動,也會驅使一個人願意付出時間去計劃,去執行一件事。
2.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孩子說:“作業周一交,我明天再做也不遲”,“爸媽不催,再多玩會電腦沒事”,“再睡會,應該不會遲到”,“反正不急……”
是否覺得這種現象很熟悉?對待孩子做事拖延,讓孩子學會記時間日志非常重要。
時間日志是擬一個計劃表,把孩子一天要完成的任務做成一個清單表,並且給每個任務加上一個完成的期限。最簡單的是直接在網上買一本《記事手冊》,當孩子按時完成一個任務時,打個勾;反之打叉,並對孩子進行適當懲罰,讓孩子爲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教孩子懂得守時的重要性。
據我觀察,那些做事無規劃、拖拖沓沓的孩子,通常對時間沒什麽概念,不清楚自己該幹什麽,不清楚時間怎麽就沒了,不清楚不能完成任務會有什麽後果……不懂自我約束,就盡是瞎逛,一會幹這,一會搗鼓那。但有了時間日志之後,這種情況就能慢慢改變。慢慢引導孩子養成有效並且高效地管理利用時間的好習慣,養成自律。
3. 幫助孩子樹立守規則的意識
孩子小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玩手機、懶床等,這時就需要父母“他律”來幫助。
比如孩子想要玩手機,那麽就和孩子商量好,規定時間,每次最多只能玩20分鍾,時間到了,就不能再玩了,如果孩子還鬧著要再玩一會,父母也別輕易放棄執行。
制定規則之後,父母堅持按照規則來做,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習慣,也會覺得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性格。當形成習慣後,及時沒有別人的提醒,也能主動去做事,這就是自律的不竭動力。
4. 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現在,很多父母會要求孩子自律,但是自己卻是雙標,比如說,自己私闖紅燈,卻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規則;自己經常上班遲到,卻要求孩子准時起床……不懂自律,毫無生活秩序感的父母,也難以把孩子調教成高度自律的優秀模樣。
領導家有個8歲的小姑娘,真的是非常喜歡看書,隨時隨地都能靜下心來看書,我問領導怎麽才能培養出這麽自覺的女孩兒,領導說:“在我們家,只要有時間,我們會一人一本書,誰也不打擾誰,我們都覺得是一種享受。”
在她們家,不教就是最好的教,父母就是最好的教科書,父母什麽樣,孩子就會朝著什麽樣學。
要記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
在這條路上,彼此守望,一起成長,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