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昨天視察這個新一代全島空防系統時指出,經過約15年不斷的改良,現有的系統不但能探測與應對距離更遠的目標,所需操作人手也大大減少,還能同時應對更多種類的空中威脅。
梁偉康 報道
借助智能科技將雷達、地對空導彈等軍備結合到同一平台上,我國空軍部隊的全島空防系統獲得顯著提升,能夠迅速辨識多部敵機和空中威脅,而且在短時間內提出方案,協調攻防作戰,解除危機。
去年在國慶慶典首次亮相的ASTER-30型地對空導彈系統是最新融入這個空防系統的軍備之一。
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昨天(12月17日)走訪林厝港第二軍營視察這個新一代全島空防系統(Island Air Defence)時指出,經過約15年不斷的改良,現有的系統不但能探測與應對距離更遠的目標,所需操作人手也大大減少,還能同時應對更多種類的空中威脅。
黃永宏說:“在應對市場上現有的亞音速,甚至是超音速武器方面,我們的系統已很先進。至于高超音導彈,目前也只有很少的軍隊有能力應對,不過這也是二三十年後的事……目前的系統足以讓我們用上至少20年。”
我國空軍部隊是于2006年開始構建全島空防系統。雖然具備綜合各方信息的能力,但舊有的系統很大程度上得依賴後方的指揮官自行分析數據,決定對策。
新一代全島空防系統的智能“作戰管理系統”(Combat Management System,簡稱CMS)則能快速地將不同雷達和感應器收集到的數據加以結合分析。新的系統辨識能力也更高,可以精准地分辨進攻的是戰機、無人機或其他軍備,也能測出敵軍軍備進攻的速度,而且能同時分析多項威脅。
在昨天的模擬示範中,盡管面對約16部敵機同時進攻,系統仍能迅速分析每項威脅的詳細資料。
作戰管理系統能根據形勢 建議如何部署軍備
除了提供精准信息,新一代的作戰管理系統還能根據當下形勢,建議如何部署我軍軍備,以最有效的方式化解危機。這有助指揮官更快地掌握形勢,降低潛在的人爲疏忽,更好地做出判斷。
空軍空防作戰指揮部的空防團團長羅文亮上校受訪時補充:“在當前的環境裏,你得同時面對多重威脅,因此擁有決策輔助系統是很重要的。它能幫助我們進行分類,並決定哪個威脅最大、須先處理,然後一一化解。”
新一代全島空防系統是空軍部隊與國防科技界及企業夥伴聯手開發的成果。國防科技局(DSTA)高級項目經理鄧祥龍指出,改良工作是個不間斷的過程,每當我國增添新的空防軍備,就須將其融入系統。
替代鷹式系統(Improved Homing All the Way Killer,簡稱I-HAWK)的ASTER-30型地對空導彈就是今年8月正式融入全島空防系統的。該導彈系統的射程有至少70公裏,比鷹式系統的40公裏多出近一倍。
不過黃永宏不忘強調,新加坡不能只依靠先進的硬件應對眼前的威脅,也必須透過與他國建立關系獲取情報。“我國人口密集,不僅僅是有組織的襲擊,即便是沒有組織的一小群人,也可能對我們造成巨大傷害。情報工作因此至關重要,而我們需要有能夠合作的朋友和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