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
呂愛麗 報道
全美世界(Best World)、新絲路集團(New Silkroutes Group)、承興大健康(Camsing Healthcare)等本地上市公司,近年都因爲審計問題引起監管機構關注,而引起關注的焦點都與它們在中國的業務有關。
停牌中的全美世界和承興大健康今年已經分別完成獨立檢討和特別審計。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SGX RegCo)認爲,全美的實際財務狀況以及業務是否合法有待厘清,因此未能以“公平、透明和有次序”的方式恢複交易。
至于承興大健康,監管公司將特別審計報告提交給有關當局,同時進一步調查公司是否違反上市條例。
新絲路目前如常交易,集團也已表示將委托一家獨立會計公司,檢討集團與一家中國公司達成的兩項協議。此前,獨立審計師德勤(Deloitte)表示,無法就兩項協議的商業原理、商業實質性及協議的結構,獲得足夠的審計證據。
不針對個別事件評論,企業治理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麥潤田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的確,在中國擁有業務的公司會發生一些引起關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其他國家或市場通常不太會發生。”
這些問題包括:會計慣例、審計品質、公司治理或內部監控不足、投資者的資訊披露不足、無法向當地的投資者或管理層追究責任、可能違反外彙管制,以及其他涉及業務發展和相關法律的問題等。
以全美爲例,該公司表示經營模式已于2018年由出口轉爲特許經營。負責獨立檢討工作的普華永道(PwC)卻認爲,兩者不論是銷售或傭金的計算方式如出一轍,它的特許經營模式可能存在違反中國直銷和傳銷條例的潛在風險。
全美不久前表示,正在探討調整中國業務模式,以確保符合當地的傳銷和直銷法律。
承興大健康的特別審計師則發現,它的子公司Nature’s Farm于2019財年以280萬元向香港高博明(Global Biotech Medical)購買了一批穿戴科技裝置。交易雖獲得Nature’s Farm總裁華民批准,卻未向董事會尋求批准。而且銀行賬戶的簽名人姜紹陽並非公司職員或管理層。
麥潤田認爲,中國市場龐大是吸引公司前往拓展的誘因,“但該市場也存在不少風險”。
可從幾方面檢視中國業務
盡管市場不該以偏概全的認爲在中國有業務即有風險,麥潤田建議,投資者可以從幾個方面檢視這些業務。這包括公司的合作夥伴是否具備良好信譽、在當地的交易是否出現風險信號以及本地公司對當地業務的實際掌控程度等。
新加坡證券投資者協會(SIAS)會長大衛·傑樂(David Gerald)則指出,公司治理失當或違規行爲也發生在其他司法管轄區和其他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傑樂受訪時說,若有公司違反上市條例,監管公司會迅速采取行動。若出現可能違反上市條例的風險或問題,新交所也有不同的因應方式,包括發出遵循通知(Notice of Compliance)、要求公司說明或要求公司董事采取特定行動等。
智闊法律(Zico Insights Law)董事邱洋博士受訪時說:“任何一家公司開拓任何市場,都必須做到基本的盡責調查。”
她指出,中國的企業治理發展程度不如新加坡,加上一些地方政府會出台地方政策,如果不熟悉中國的法律環境,最好與當地政府機構聯系,以及尋找中型以上的律師事務所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