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全島因雨水滲入地面裂縫導致的坑窪數量,比去年平均數多出一倍。有轎車司機申訴途經泛島快速公路時兩次陷坑,車身猛烈顛簸,左車輪差點被紮破,輪圈也變形。網上也有腳踏車騎士投訴,因沒能避開路上坑窪而摔傷。陸交局表示會先進行臨時修補,待雨季後局部重鋪路面。
上個星期天晚上11時10分,朱萊達(40歲,空服人員)一家四口開車經過泛島快速公路時,車輪在短短800米內兩次陷入坑窪,導致車身猛烈震動。她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坐在後座也受驚嚇。
朱萊達受訪時形容:“當時下著小雨,車子駛進淡濱尼出口時,車底發出‘砰’的一聲巨響,車身劇烈猛晃。我們還沒回過神來,車子又猛烈搖晃。當時連我都慌了,還以爲是撞到石頭或樹幹。”
回到家下車一看,才發現車輪破了,輪圈也變形,車子後來送修花了700元。
朱萊達的丈夫在車子送修期間,還特地借車返回事發地點查看,發現路面上有兩個坑窪,其中一個約1米長,可放下一把長傘。兩個坑窪之間相隔不到800米。
朱萊達上周二在網上公開自己的經曆,提醒公路使用者注意安全,她也透露已向陸路交通管理局反映情況。
另外,也有網民聲稱,目睹腳踏車騎士因沒及時避開坑窪而摔傷。一名網民在本地腳踏車愛好者面簿群組中說,近一周內已看到三起類似事件。
陸交局:不造成隱患
路面裂縫屬正常損耗
陸交局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稱,坑窪是雨水滲入路面裂痕後逐漸形成的,當局會先做臨時修補,雨季後局部重鋪路面。
發言人透露,過去幾周天氣潮濕,今年1月出現的坑窪,數量是去年每月平均的一倍。
他解釋,路面出現裂縫屬于正常損耗,但不造成隱患,駕車者依舊能安全行車,當局也會定期檢查、維修和重鋪路面。
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楚劍指出,持久下雨會導致部分路面長時間浸泡在水裏,積水會滲入道路下方的泥土,造成道路和底下的泥土松軟,減弱泥土阻力,就會形成坑窪,但坑窪其實很容易修補。
他說,雖然道路可以設計成能承擔更高的濕重量,但這未必是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考慮到合理的工程成本,沒有道路可以設計成百分之百零風險。”
陸交局指出,若發現任何道路問題,公衆可通過陸交局網站、MyTransport.SG應用或“一聯通”(OneService)應用反饋。
“爲了安全起見,當局目前會暫時修補坑窪,待評估路況後,會在雨季後進行局部重鋪等長久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