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昨天在新加坡透視論壇2021研討會上建議,我國可把冠病危機視爲“重新開機”的契機,就社會不平等、綠色能源和社會團結這三大議題進行“重新設定”。
冠病疫情無國界,病毒傳播更不分對象,然而,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群體因疫情所受到的經濟沖擊卻明顯不一樣。爲此,政府將從教育、技能培訓和社會安全網等面向著手,重建社會契約,把新加坡打造成更公平、更平等的社會。
教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昨天(1月25日)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主辦的新加坡透視論壇2021研討會上,勾勒出新加坡在後冠病時代的發展面貌。配合研討會主題“重新設定”(Reset),黃循財在演講中建議,我國可把冠病危機視爲“重新開機”的契機,就社會不平等、綠色能源和社會團結這三大議題進行“重新設定”。
聯合領導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的黃循財指出,爲緩解冠病疫情所加劇的貧富差距問題,多國政府不惜投入巨資,幫助人民纾困。
盡管我國也在去年史無前例地推出多達1000億元的援助配套,黃循財強調,新加坡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在于,我國並未靠借貸來資助纾困措施,而且政府早在10多年前便開始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援助力道,如先後推行就業入息補助和樂齡補貼等計劃,爲有需要的國人建構更強韌的社會安全網。
“新加坡將不斷強化社會安全網,保障處境不利和弱勢的群體,但我們得研究如何以可持續方式,長期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目標是在一個不確定和動蕩的後冠病世界中,爲新加坡人提供更多保障和支持。”
黃循財:國人應改變“重知識輕技術”思維
要解決社會不平等的途徑之一,是確保社會保持流動性。接掌教育部快半年的黃循財說,政府不但已著手對學前教育投入更多資源,並把孕期和早期兒童發展納入國家科研範圍,我國的教育模式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即把原本集中在人生前20年的學習生涯,拉長爲對掌握技術和精進技能的畢生追求。
除了政府的積極作爲,黃循財也呼籲人們改變過往“重知識,輕技術”的傳統思維和價值觀。他指出,社會的繁榮發展需要各式各樣的能力和才幹,包括工匠和技師的技藝、藝術家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護理人員的關愛精神,而經過這場冠病疫情,國人應更懂得珍惜必要服務人員的付出,包括外籍客工。
黃循財在對話環節提到,本地客工宿舍暴發疫情期間,並非所有國人都能體諒政府爲降低宿舍的病毒傳播風險,把部分客工遷出宿舍、搬入空置組屋的決定。
“我們須肯定他們的貢獻,給予他們應有的尊嚴和尊重……如果我們能在榮譽感和收入方面,給予各領域傑出人士更多肯定,而不限于知識型成就,那麽收入自然會得到更均勻分配,而我們在打造一個更公平、更平等的社會方面,也會有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