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名60歲及以上年長者參與本地研究調查,使用政府津貼購買助聽器的年長者,可享有高達90%的津貼,當中87%年長者表示生活品質有所改善。每天佩戴至少四小時的人當中,有91%對效果感到滿意。
與親友聚會時覺得溝通困難,卻不好意思請他們重複說過的話,聽力受損給陳炳海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退休前從事船務業的陳炳海(72歲)三年前被診斷患有中度聽力損失。他申請樂齡助行基金(Seniors’ Mobility and Enabling Fund)津貼,購買了一副助聽器。
衛生部在2013年推出升級版樂齡助行基金,符合申請條件的年長者在購買助聽器、眼鏡和輪椅等輔助用品時,可享有高達90%的津貼。扣除津貼後,一副原價3000元的助聽器只需300元。
陳炳海坦言,要在親友面前戴上助聽器,起初會覺得沒面子。“不過,新款助聽器體積小,不容易被人察覺。佩戴後聽得清楚多了,與親友近距離交談也沒那麽費力。”
一項本地研究發現,使用政府津貼購買助聽器的年長者中,87%表示生活品質有所改善。
這是本地首個針對使用樂齡助行基金幫助聽力受損年長者的研究項目。參與研究的102名60歲及以上年長者,在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之間,從亞曆山大醫院和黃廷方綜合醫院獲得由樂齡助行基金津貼的助聽器,並填寫了調查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有七成病患經常使用助聽器。每天佩戴至少四小時的年長者中,有91%對效果感到滿意。
至于另外三成病患爲何不常使用助聽器,負責領導研究的黃廷方綜合醫院聽力學主任李則宗說,原因可分爲三類:第一是不善管理,覺得很難佩戴和保養;再者是佩戴後仍聽不清楚,或因聽到很多噪音而感到不適;第三則是病患自身缺乏動力,覺得不戴助聽器也能應付。
本地60歲及以上者 三分二出現聽力損失
李則宗解釋,助聽器並不能治愈聽力損失,改善聽力的過程更像是物理治療。“剛開始佩戴會覺得環境很嘈雜,那是因爲大腦還無法適應和分辨各種聲音。”
數據顯示,本地60歲及以上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二出現聽力損失,相當于42萬2000人,到了2030年預計將翻倍。
雖然樂齡助行基金提高了助聽器使用率,但李則宗認爲,年長者對聽力損失的意識仍有待提高。“他們本身可能沒有察覺不妥,直到親友發現他們溝通不良,接受檢測後才發現其實已經患有中度聽力損失。”
中度聽力損失的患者即使聆聽近距離對話也會感到困難。
李則宗指出,年過60歲聽力就會開始退化。他鼓勵年長者盡早檢測聽力,不要誤把聽力衰退當作身體老齡化的正常現象,而不去正視問題。
“聽力損失可能影響社交和溝通能力,使年長者變得孤立和抑郁。大腦長期缺乏刺激,也可能導致失智症。妥善管理聽力損失問題,可降低失智症風險高達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