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深入了解海平面上升對我國帶來的沖擊,公用事業局今年將開始對裕廊島和市區—東海岸的海岸線展開研究。
在裕廊島和市區—東海岸之後,當局也會研究包含雙溪加株和林厝港的西北岸的防護,目標是在2030年完成這三個高危地區的海岸保護計劃的制定。
此外,公用局還將開發一個模擬系統,分析極端海平面和強降雨導致的內陸洪水對我國的影響,以便全面評估內陸和沿海洪水風險。
開發一套洪水模擬系統評估沿海基礎設施有效性
作爲全國海岸保護機構,公用局在考慮了洪水所帶來的潛在危害、該地區資産(如機場、商業區和工業區)的重要性,以及該區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等因素後,決定將裕廊島和市區—東海岸列爲首要保護的沿岸區域,並會在未來數月先對市區—東海岸研究進行招標,借鑒專家意見與國際做法,設定適合的防護措施,並配合現有的發展總藍圖,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
一些可能的設施包括防波堤、土堤、建造圩田,以及紅樹林等自然防護,並與休閑設施建在同一處,節省土地資源。研究預計需時四年完成。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永續部開支預算時宣布,公用局今年將開發一套海岸內陸洪水模擬系統(Coastal-Inland Flood Model),應對沿岸和內陸的洪水風險。
“這個計算模型將模擬洪水風險事件,評估沿海基礎設施在不同氣候情景下的有效性。這將使公用局具備規劃和實施適應性措施的能力。”
傅海燕說,公用局過去10年已花費近20億元改善我國溝渠系統,未來五年將再投入13.6億元。今年會啓動10項相關工程,地點包括實裏達北連路、實龍崗2道與實龍崗3道等。
另一方面,我國長期平均氣溫自1950年代起已上升接近一攝氏度,這一方面是因爲全球氣候暖化,而城市熱島效應也是原因之一。城市熱島效應是由于城市高樓林立,擋住自然風,加上工廠、汽車、冷氣機等散發的熱能和溫室氣體排放等因素,造成城市氣溫高于周邊地區。
永續部與市區重建局自2019年起,通過三管齊下的策略來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這包括通過部署全島範圍的氣候傳感器網絡來收集數據,更好地了解熱島效應;對熱島效應進行研究和建模,模擬市區氣候;以及與業界和公衆合作實施緩解熱島效應行動計劃,例如增加市區綠化、試用降溫材料降低建築溫度和減少人爲産生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