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的各個國家中,新加坡的經濟實力無疑是排在第一位的。作爲東南亞地區唯一的發達國家,新加坡卻就是個彈丸小國,領土面積不過724平方千米,也就相當于我們的一個縣差不多大小。
在新加坡的曆史上他曾是英國的殖民地,等二戰結束後他還加入過馬來西亞。只不過僅僅只過2年,新加坡就宣布脫離馬來西亞,成爲一個獨立國家。
那麽是因爲哪些原因,這才導致新加坡最終離開馬來西亞,獨立建國的呢?
先來看看新加坡的曆史。
新加坡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特別要注意的是,最早記載新加坡的文獻就出自中國。
三國時期,孫權爲了提高水軍戰力,擴大江海交通貿易,于是就從廣東、福建一帶挑選了許多航海水手,讓他們往返于北至遼東、南至南海的這一片海域。也就是說早在三國時期,中國的船隊就已經來回往返于南海。
公元226年,有一位羅馬帝國的商人來到中國,還前往建業面見孫權,並向孫權訴說了許多羅馬帝國的風土民俗,這下便引起孫權對海洋的好奇心,如果不是得繼續三國爭霸,說不定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就會是孫權。
但孫權終究還是對南海,已經南海周邊各國産生了巨大興趣,于是他便把探索南海的任務交給了時任交州刺史呂岱。而呂岱便派出中郎將康泰率領外交使團南下,出使南海周邊各國,進行外交活動。
據傳聞康泰和他的使團一共出訪了一百多個國家,船隊還穿過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半島,也因此自然會經過新加坡。等康泰回到吳國後,他還專門把新加坡寫進《吳時外國傳》,這便是有關新加坡最早的文獻記載。
這也說明,早在兩千年前,就已經有中國人踏上新加坡的土地。
7世紀的時候,蘇門答臘島上的室利佛逝王國崛起,他的勢力範圍還跨過馬六甲海峽,成爲第一個占據馬來群島的王國,而不過彈丸之地的新加坡,自然也被室利佛逝所占據。
一直到15世紀,新加坡都是被室利佛逝王國管轄著。但曆史上從來就不會有長久不衰的王國,室利佛逝王國也不例外,尤其是北邊的暹羅、南邊的爪哇都已經崛起,這讓室利佛逝王國最終被滿者伯夷所滅亡。
室利佛逝王國滅亡後,王室的一位王子逃到馬來半島,通過繳納大批金銀珠寶的方式,這位王子獲得了暹羅的庇護,他也得以在馬來半島建立馬六甲王朝,新加坡也因此成爲馬六甲王朝的一部分。
此時已經是15世紀,東西方之間的聯系是越來越密切。馬六甲海峽作爲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這讓新加坡成爲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樞紐,依靠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早在數百年前新加坡就已經是世界有名的商業中心。
在當時,新加坡絕對是世界上排的上號的海洋城市。在這裏,中國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歐洲人隨處可見,世界各地的物産到處都有,新加坡俨然成爲世界的商品集散中心。
但隨著時間進入到16世紀,中國的明朝開始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中國開始嚴厲禁止商人和商品流出國門,也就是說明朝主動放棄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
明朝是主動放棄了,但此時西方的殖民者卻來到東南亞。一直以來西方殖民者都希望從中國獲得大批商品,因此馬六甲海峽對他們極其重要。明朝還控制著馬六甲海峽的時候這些西方人還不敢輕舉妄動,但隨著明朝主動放棄馬六甲海峽,葡萄牙人便不再有絲毫顧慮,于是就派出遠洋艦隊進攻馬六甲王朝,馬六甲王朝最終被葡萄牙所滅亡。
滅掉馬六甲王朝後,葡萄牙從中掠奪了大量財富。但畢竟是勞師遠征,再加上當時航海技術還不夠成熟,因此葡萄牙還無法徹底在新加坡站穩腳跟。于是當馬六甲王朝的王族子弟建立柔佛王國後,新加坡便又落入柔佛王國之手。
但即便如此,東方的衰落也已經開始了。尤其是大航海時代來臨後,西方各國開始掠奪全世界,到19世紀的時候,英國人來到新加坡,通過東印度公司和堅船利炮,柔佛王國最終和英國簽訂條約,將新加坡割讓給英國,新加坡也因此在1819年成爲英國的屬地。
在英國的經營下,新加坡再次繁榮起來,他優越的戰略意義更是讓丘吉爾稱作“東方的直布羅陀”,世人更是將新加坡稱之爲英國皇冠上的寶石。
爲此在一戰結束後,英國還斥巨資在新加坡修建了一座海軍基地。不過好玩的是,海軍基地是修建起來了,但基地裏愣是一艘軍艦都沒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由于英國的粗心大意,以至于日軍僅僅只用了7天的時間就全線占領新加坡。更讓人無語的是,這場新加坡之戰結束後,竟然有8萬名英軍士兵向日軍投降。
二戰結束後,英國重新接管新加坡。但此時的世界形勢已經和戰前大爲不同,尤其是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英國治下的殖民地都紛紛要求更多更大的自治權,甚至是要求民族獨立,而新加坡也不例外。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因此新加坡一開始也只是要求更多的自治權,于是在1948年新加坡還進行了第一次選舉,在1953年還修改了憲法。
到1958年,英國通過了新加坡的《國家法令》,新加坡也因此實現完全自治,但英國還保留著對新加坡國防、外交、修改憲法、宣布緊急狀態等權力。
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六月份的時候便通過大選選舉出第一屆自治邦的政府成員,李光耀便因此成爲新加坡的第一任總理。
到這個時候,不僅是新加坡,新加坡的周邊各國也想獨立建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1961年,馬來亞提出,馬來亞、新加坡、文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應該抱團取暖,共同建立一個聯邦國家。
這一設想不禁讓新加坡十分心動,畢竟新加坡的國土面積過于狹小,缺少土地又缺少淡水,的確是需要周邊國家的幫助。而新加坡如果能和周邊各國形成同一個國家,那新加坡就能更好的從中獲取幫助。于是李光耀便就此事舉辦了一個全民公投,最終根據71%同意的結果,1963年李光耀宣布新加坡脫離英國的統治,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而這,便是馬來西亞由來的原因。
但新加坡並沒有在馬來西亞待太久,僅僅2年過後,新加坡就宣布脫離馬來西亞,成爲一個獨立國家。也因此1965年8月9日便被新加坡確定爲國慶日。
那麽在1965年,新加坡是因爲哪些原因,最終從馬來西亞中獨立出去的呢?
第一,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矛盾。
這是最主要的矛盾。馬來西亞大多由馬來人組成,而新加坡大多由華人組成。馬來人的理念是,馬來西亞是馬來人的,因此在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後在國會中連一席之地都沒有。
而且當時的馬來西亞領導人分析種族沙文主義,一直在大力打壓華人在馬來西亞發展,這自然會引起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矛盾。
更重要的是,喬遷過去的華人,是完美的繼承了中華民族敢于吃苦、勤勞致富的優良品質,因此新加坡的經濟實力是十分強勁的。而當時控制馬來西亞政治的,都是馬來人,他們便會擔心華人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于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驅逐新加坡。
也因此,在1965年8月,馬來西亞以全票通過的結果,宣布驅逐新加坡。也因此新加坡實際上,是被迫獨立的。
第二,馬來西亞爲了保證馬來人對國家的控制。
新加坡還在馬來西亞的時候,華人比例占到總人口的44%。雖然華人在馬來西亞並沒有政治話語權,但他們控制了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
這對奉行“馬來人之上,馬來人控制國家”理念的馬來人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因此爲了降低華人的人口比例,保證馬來人對國家的控制,那就需要驅逐新加坡。
在這不可調節的矛盾下,新加坡只能無奈的接受被驅逐的這一事實,最終宣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