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以來,中國與新加坡就保持著良好的雙邊關系,隨著中新貿易的發展,新加坡對中國的態度也在不斷變化。
近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近日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就給出了新加坡在中美之間“無法支持任何一方”的說法。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采訪中,在討論到中美關系問題時,李顯龍認爲中美今天發生軍事沖突的風險已經高于五年前,這種可能性目前雖然不高,但中美的對外關系都以內部考慮爲中心,可能迫使雙方采取強硬態度,使兩國輕易陷入僵局及引發沖突。
對于兩國可能發生的沖突,李顯龍希望新加坡站在中立立場,既不偏向美國也不偏向中國。李顯龍認爲,美國是新加坡過去數十年中最主要的安全夥伴,也是新加坡最大的投資者,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國家的貢獻。同時,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出口市場,新加坡的經濟在中國的崛起中受益匪淺,如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般。
這是新加坡在國家整體利益權衡上作出的變化。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在區域內的影響力也不斷增強,新加坡也在隨著時勢變化而平衡對中美雙方的關系。這不是李顯龍第一次表態不在中美間站隊,在特朗普時代,李顯龍就多次作出過表態。
高度發達的經濟才是新加坡的根本優勢
2020年11月17日,李顯龍在第三屆創新經濟論壇上,就對中美未來發展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爲中美應該努力明確雙方具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同時控制可能出現分歧的領域。
對于當時正在競選的拜登,他也提出“希望拜登能把精力集中在同中國建立一個全面的建設性關系的框架上。”對于拜登提出的結盟反中政策,李顯龍表示了反對,並批評稱“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會排除其他國家的聯盟,尤其是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
這是新加坡作爲一個小國選擇的斡旋路線。在國力遠超自己的大國之間,盡力保證自身的利益,並避免與任何一方沖突,是小國比較明智的選擇。但是牆頭草在沖突升級時非常危險,稍有不慎就可能面臨兩頭挨打的局面。
雖然兩頭交好的斡旋政策正在逐漸成爲東南亞國家的主流做法,但對于新加坡這樣的國家來說,真正到了沖突升級的時刻,站不站隊並由不得自己。
新加坡是個高度依賴美國的國家,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奉行的都是對美國一邊倒的政策。新加坡對美國是軍事依存的存在,由于國土狹小缺乏縱深,新加坡的軍隊大多駐紮于海外,高度依賴美軍培訓與提供場地。
新軍高度依賴美軍
雖然李顯龍名義上是新軍的最高指揮官,但是在海外的新軍在緊急狀況下實際上是依賴與北約共同行動的,李顯龍能起到的指揮作用有限,國內所存的兵力也相當有限。
當大國之間爆發軍事沖突時,新軍的命運實際上就握在美軍手中,究竟站在哪邊輪不到新加坡自己做主。但是作爲一個小國,保護自己眼前的既得利益比考慮未來低概率發生的沖突要重要得多。
所以近年來,李顯龍希望新加坡扮演一個“勸架者”的角色,勸和中美之間的矛盾,盡量讓新加坡的利益最大化。雖然有點“牆頭草”的意味,但是新加坡自身孱弱的軍事實力不允許其做太多操作,只有擴大化經濟優勢,面對可能來臨的沖突新加坡才有更多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