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一頓免費霸王餐,你願意做出怎樣的犧牲?台灣地區年輕人說:“我可以直接改名!”如今,這波改名熱潮還在延續,甚至從台灣刮到了東南亞! 起初,台灣一家日本連鎖壽司店“壽司郎”推出促銷,只要名字中有“鲑”、“魚”同音字者,同音一字享9折,同音兩字享5折。如果同音同字同順序,更可全桌六人免費用餐。(圖源:壽司郎)壽司郎還舉出例子,像是:“俞”小明、陳小“圭”就是9折;王“瑰瑜”、陳“渝圭”有5折,而王“鲑魚”因同音同字,所以可享完全免費。 台灣所謂“鲑魚”,就是中國大陸和新加坡慣稱的“三文魚”。這樣的“諧音梗”優惠活動,聽起來難度太高,于是就有台灣網友就吐槽壽司郎的活動太沒誠意,誰會真的叫“鲑魚”啊!沒想到,爲了吃上這霸王餐,竟有數百人特地去改名,上千人沾光吃上免費餐,引爆“鲑魚之亂”!“鲑魚之亂”燒到國際 台灣年輕人尤其瘋狂,改名方式千奇百怪,據各縣市民政局透露,除了直接把名字改爲“鲑魚”,還有人改爲“帥鲑魚”、“無情爆吃鲑魚流氓”、“鲑魚全部都給我端上來”、“鲑魚丼飯”、“帥鲑魚王者改名來吃壽司郎賠錢賠得爽不爽”…… 一名男子甚至改成長達36字的怪名——“陳愛台灣國慶鮑鲔鲑魚松葉蟹海膽幹貝龍蝦和牛肉美福華君品晶華希爾頓凱薩老爺”,令人咋舌。
(圖源:網絡)如今“鲑魚之亂”還登上國際媒體,歐美主流媒體如《BBC》、《衛報》、《華盛頓郵報》、《CNN》都報導此事,讓外國網友看傻眼。按照台灣現行法令,民衆一輩子有三次改名機會,台灣改名的手續費是新台幣80元(3.8新幣),許多年輕人覺得“劃算”,紛紛趁年輕留下瘋狂回憶。台灣內政部緊急發文,並貼出梗圖“實至名鲑”,呼籲大家改名要慎重,並提醒一輩子只能改名三次,別算錯踏上了“不鲑路”,一輩子都叫“鲑魚”。(圖源:台灣內政部)此外,在台灣社群網站上,越來越多人分享自己的改名後的身份證照片,引起社會廣泛議論。
有人譴責直呼“太扯”、 “真是窮極無聊,一個人的名字爲了吃就這麽輕易改了,真不知腦袋裝什麽”、 “要多閑、多餓、多窮、多想紅才能有此決定?對于現在的台灣年輕人我深感佩服”。 “台灣迷因”臉書專頁搭上熱潮,制作了多張“鲑魚”搞笑梗圖,引起網絡瘋傳。
有學者分析指出,台灣年輕人的網絡次文化點燃了這次的獨特社會現象。
另外有網友認爲,名字對于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因爲其它原因更改還說得過去,但爲了這一餐而去改名,就太荒謬了。如果連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名字,那麽誰會尊重你? 台灣社會的改名風氣 其實在台灣,改名俨然是一種社會風氣。從政治圈到娛樂圈,從名人到民衆,大家都愛改名。 不過,島內民衆改名大多數是爲了“改運”,也有人是因爲覺得本來的名字不好聽想換一個,所以姓名學在台灣才會這麽火爆。然而,這次因鲑魚而引發的“改名潮”,卻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無可否認的是,雖然激起社會輿論,但壽司店此次的行銷策略大獲成功,幾乎不用行銷成本,就能通過話題獲得巨大的曝光率。(圖源:Singapore Legal Advice)新加坡能換名字嗎? 對新加坡公民來說,需要通過一份法律文件即改名契約(Change of Name Deed Poll)才可改名。據I.R.B Law網站資料,以下是具體的步驟:
1)通過律師事務所完成網上改名契約申請
2)前往律師事務所簽署改名契約
3)遞交改名契約至新加坡移民局
需要注意的是,成功申請改名後,你必須在更改姓名的28天內補辦換身份證手續。同時,需要通知其他機構,例如銀行、保險公司和教育機構要求他們記錄中,更新你的名字。 根據Singapore Legal Advice網站顯示,雖然新加坡當局並沒有限制改名的次數,但是這一系列手續加起來,改一次名需耗費約500新幣,費用也不算便宜。
(圖源:Singapore Legal Advice)
新加坡的改名轉運
有哪些名藝人“中招”?
其實對于新加坡人,華人改姓名的現象太普遍了,而且也很容易改。畢竟大家在身份證上登記的,都是字母拼寫的英文名。那爲什麽要改名,無非是聽從風水師的建議,爲了轉運,比方說財運亨通、事業順遂或者身體健康……就把跟了自己很多的中文名給換了。
塑造了經典花無缺形象的新加坡演員吳岱融,號稱“新加坡吳秀波”,他在上世紀80年代出道時,用的還是本名吳瑰岸,吳岱融是他後來加入香港無線電視時,才改的。
這兩位,大家應該都認識,很長時間號稱新傳媒“金童玉女”的李銘順和範文芳。無獨有偶,他倆都曾改過名。
男主李銘順,曾在2005年去“金”改名叫李名順,據說那樣會幫他成長,變得更成熟沉穩。不曾想幾年後的一個深夜,他駕車不慎撞到人,當時是離開現場了,才又倒回去查看傷者情況的,爲此他還蒙受了牢獄之災。雖然只是一天,當時也足以震撼娛樂圈了。大概是意識到了改名對轉運無補,不久後他的名字又改回李銘順。至于範文芳,則曾短暫改名叫範雯芳。新傳媒這兩位纏鬥了N多年的視後,也都改過名~~左邊的芮恩,不曉得什麽時候開始,就改叫瑞恩了;右邊這位,出道時本名歐燕萍,不久後就更名爲現在更爲人熟知的歐萱了。感覺和天後王菲的改名風格,某些方面異曲同工。當初王菲爲進軍香港歌壇,改名比較有港味的“王靖雯”,過了幾年在站穩腳跟後,就用回了單名“王菲”。的確讀起來,歐萱、王菲都比較容易上口。還有這位曾經的新傳媒七公主之一陳鳳玲。
2008年的農曆新年後,陳鳳玲宣布改名叫“陳靓瑄”,據說是之前被下了愛情降頭,在一名高人協助下的解降之舉。不太清楚她是什麽時候改回本名的,只知道在數年前的紅星大獎上,來自中國的绯聞男友徐鳴傑在得獎後吻了她,踢爆兩人戀愛關系時,用的名字是陳鳳玲。這是不是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名字還是用慣了的好?
印象比較深的是這位,來自馬來西亞,英文名Apple的洪依萍,在數年前解釋改名爲洪乙心的原因時,說依萍給人以孤苦無根之感。據說改名以後的運勢果真不錯。
話說回來,你願意爲了一頓霸王餐而改名嗎?或曾經爲了何事改名?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