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有一個冷凍食品的帝國!他的創始人就是靠一張福建春卷皮發家,讓“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第一家’的薄餅”成爲現實!他就是“薄餅之王”——魏成輝。
餐桌上是一張薄到幾乎透明的薄餅皮,它的旁邊,是早已准備好的胡蘿蔔絲、豆芽、生菜,還有各式海鮮和各種肉類。輕輕把自己喜歡的食材放到薄皮卷的中央,慢慢卷裹起來,然後蘸著鮮美的醬料,貪婪地咬上一口,那是一種親切的、濃郁的家鄉味道。
這就是全球海外華人幾乎都嘗過的福建街頭小吃春卷皮的魅力,也是新加坡華商魏成輝能成爲全球“薄餅之王”的法寶。
作爲魏成輝的冷凍食品帝國的旗艦,第一家食品廠公司(以下簡稱第一家)以每天生産3500萬張餅皮的速度,席卷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和歐洲等地,甚至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能看到春卷皮的身影。一張張春卷皮爲魏成輝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這門看似簡單的生意,卻幫助他登上了2020年新加坡福布斯財富榜的十八強。
魏成輝先生經常說:“我是個簡單的人,做的春卷皮也是簡單的東西。”可就是這種將簡單做到極致的精神,就足以讓人敬佩。
做機械維修賺到250萬美元
魏成輝一開始不是做春卷皮的,他的家底不錯,在21歲時,他說服父親借他8000美元,開一家自己的修理店。
這在當時,也算是不小的投資。然而這家店僅一年時間便倒閉了,小受打擊的魏成輝並沒有灰心,他總結了經驗並再次進軍修理行業。經過四年的打磨,他的“星城”修理店年收入達到了50萬美元,後來他又在裕廊船廠開了家船舶修理場,經過多年的經營,他的兩家公司年收入合計達到了250萬美元。
賺到巨額的財富,反倒讓魏成輝陷入了沉思。繼續做機械維修還是轉行做別的?一時間,濃濃的鄉愁湧上心頭。他時常想起自打他6歲跟隨母親從福建福清下南洋到新加坡之後,他和家人擠在芽籠的小屋裏,靠一間雜貨鋪過生活,簡單的生活讓他小時候清苦但很快樂。他時常懷念小時候在福建老家,懷念家旁邊街頭的美食。
拿著巨款想轉行 卻選擇了最簡單的春卷皮
魏成輝當時便想到,華人都喜愛春卷,而制造春卷的“薄餅皮”幾乎沒有人去做。于是,他決定改行,就從最簡答的春卷皮做起,果斷出資買下一家機制春卷皮私人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並將公司改名爲“第一家食品廠有限公司”,這便是今天的“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廠”的雛形。
當時,“第一家”還是一家只有23名員工的小作坊,餅皮日産量只有3200張。魏成輝很快便認識到,食品制造需要分兩步走,一是要自動化大批量生産,但單憑現在的人工制造,效率太低;二是新加坡的本地市場太小了,要想發展,就必須到海外華人聚集的地方打開市場。
認准了前路,魏成輝便從日本進口了機械設備,並經過多次改裝,設計出一套擁有專利的機械生産流程,而且能生産出方形的餅皮。第一家生産出來的薄餅皮味道就跟手擀的圓餅一樣好,而且售賣價格相當便宜。手工制作的餅皮,零售價要每張0.4元,一分鍾只能做出4張,而一個工人最多只能連續工作兩小時。相比之下,機器加工的餅皮只賣六分錢,一分鍾能生産180張。
一時間,這種簡單的美食在新加坡大賣。1986年,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親自爲魏成輝頒發了“全國生産力獎”,這也成爲“第一家”最爲榮耀的時刻之一。
定下一個小目標 有人的地方就要有“第一家”
第一家食品廠成功將春卷皮生産推向全面機械化、自動化。産能是提高了,市場也要跟上。當時魏成輝就爲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有人的地方,就要有“第一家”。但是這個目標何其大!爲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幾乎參加了當時所有的世界食品博覽會,向世界各地推銷自己的薄餅皮。
魏成輝回憶說:“自己頭一次坐飛機是前往悉尼參加一場食品展覽會,全世界的食品業巨頭都雲集于此,這就像大衛跟歌利亞(聖經中被大衛殺死的巨人)過招一樣。”在悉尼唐人街,他四處碰壁,他的“新時代”餅皮受到抵制。但他堅持走訪各家餐館,跟廚師交流,讓他們認識到方形的餅皮會讓制作薄皮卷變得更容易。最後,他用自己的堅持換來了客戶的信任,小小薄餅皮在澳洲漸漸打開市場。
回想當時的情況,魏成輝說:“當時只想著要把世界市場打開,倒沒有什麽周密的策劃,因爲考慮太多反而不利于行動,企業家應該有冒險精神,只要確定自己有基礎,就該出去闖一闖。”
春卷皮席卷歐美 深入華人的每個角落
成功登陸澳洲,讓魏成輝更有信心。春卷皮雖簡單,但它是大家喜愛的食物,爲了更多的華人能嘗到地道的美食,他自然將目標瞄准了華人數量更多的歐美等市場。
在美國,“第一家”的路走得也挺艱難。從1983年登陸美國開始,頭五年一直不溫不火。開始每年的出貨量,只有兩個20英尺集裝箱。直到1988年收購了洛杉矶食品經銷商Main On後,他在美國的生意才有了起色,僅一個月後每月就能賣出兩個集裝箱的貨。他的這次收購也創下了新加坡中小企業收購外國工廠的先例。隨後的一年裏,他又陸續收購了美國境內五個州的擁有大規模營銷網絡的食品銷售公司,開創了新加坡企業第一個收購海外營銷網的先河。
1990年,魏成輝收購了雙龍公司,這是一家在美國頗具實力的日本企業。1992年8月,魏成輝投資2500多萬新元在馬來西亞柔佛州興建了工廠。1993年,“第一家”又斥資千萬新元,收購了荷蘭一家冷凍食品公司50%的股權,以此作爲歐洲的根據地,薄餅皮從此風靡歐洲。1997年,他又在新加坡建造了第二座食品基地,耗資近1億新元。
不斷地擴張也讓魏成輝明白,需要讓産品更豐富,才能吸引更多人。他積極開發出許多周邊産品,如印度煎餅、印度三角餃、糯米飯團和蝦卷、蔥油薄餅、雲吞皮、湯圓、奶油蛋香皮、鮮蝦餃、可麗餅等衆多美食,大大豐富了他的産品種類,也讓除了華人之外的印度人、馬來人、歐美人都深深喜歡上“第一家”的美食。
此時的“第一家”,經營規模橫跨亞美歐三大洲,“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第一家”的口號也成爲現實。如今,全球各大城市的唐人街,無論是舊金山、倫敦,還是印度加爾各答,乃至在中國大陸都可以發現“Spring Home”這個品牌的身影。雖然競爭對手不斷湧現,但沒有誰能挑戰“第一家”“薄餅之王”的市場地位,魏成輝的“薄餅大王”的美名從此譽滿全球。
忘不掉濃濃鄉情 他也有一個中國夢
依靠來自老家的美食而風靡全球,自然也要得到中國人的認可,而且中國市場潛力巨大,魏成輝早就開始謀劃如何讓自己的第一家産品回歸中國。
其實早在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魏成輝便看到了未來的大趨勢和發展前景。1991年,他回到出生地福建福清創業,積極回饋家鄉、建設家鄉。回鄉後,魏成輝先收購了福州榕城啤酒廠,後來又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創辦福建冠輝食品企業,隨後又成立福建名味食品有限公司。
隨後,魏成輝的投資足迹從福建老家拓展到中國大陸許多省市,他還收購了江蘇恒順醋業的一半股權,與江蘇恒順醋業攜手打造香醋生産基地。
探索新業務 投身內地城鎮化發展浪潮
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之後,魏成輝就一直在探索新業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參與大陸城鎮化發展浪潮、投資房地産。
從2003年開始,他敏銳地察覺到,中國二三線城市即將迎來的蓬勃發展將引發住房需求的井噴,而這將創造新的商機。他先後在天津、揚州、南通等城市布局購買土地,並先後成立了幾家房地産公司。他旗下的揚州駿和控股公司于2006年成立,並在揚州開發了三個住宅項目。他最大的開發項目是從天津中心漁港開發公司購買的一塊面積約40.5公頃的濱海土地,到2018年完工時,能創造29億美元營業收入。魏成輝還與天津市政府簽訂協議,投資2.5億美元在當地建設一座食品工業園區。
作爲一名投資者,魏成輝還以發掘那些價值被低估的公司而著稱。“我從來不投資那些勢頭正勁的股票、大宗商品或貴金屬”,他說道。魏成輝用食品業作爲根基,用地産業作輔助,配合多元化組合的投資模式,在他數億美元的投資組合中,還包括醫療保健、水務、物流和教育等行業的公司。
中新融彙 “一帶一路”上的追夢人
自從魏成輝深度參與到中國的地方建設發展後,他陸續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也以實際行動成爲新時代的追夢人。
在魏成輝看來,一個強大的祖國是海外華僑華人的底氣和支撐。在創業過程中,魏成輝始終秉持“三利”原則:有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當地人民的生活、有利于公司的發展。魏成輝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積極布局,不斷做大做強事業。
談起這些年事業的發展,魏成輝多次自豪地講述“中新融彙”的優勢。他說:“我很幸運,生于中國,成長于新加坡。我生長在中新交彙、文化交融的特殊時代,在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曆史機遇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一張春卷皮雖然又小又薄,但它卻包裹著魏成輝炙熱的感恩之心。同樣還是這張春卷皮,也展現了他本人那份把簡單的東西做到極致的難得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