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新加坡的野生菇有這麽多種,想不到吧?(葉安琪制圖)
過去兩個星期,新加坡多個地區都下起傾盆大雨。夜間溫度驟降天氣舒爽讓人更好入眠之外,全島多處草地上也長出一朵朵形狀各異的野生菇類。
紅螞蟻小時候到組屋樓下玩的時候,也曾滿心歡喜摘了一堆雨後野生菇帶回家,結果遭媽媽一頓暴打。
被打懵的紅螞蟻只記得媽媽的一句話:
“不要什麽東西都亂亂采,你怎麽知道這些菇類有沒有毒?”
世上的食用菌其實有很多品種,也因爲它們獨特的“菇香”和鮮美的味道讓人們食指大動,成爲餐桌上的常客。
可食用的菇類。(互聯網)
不過,也有更多長得與食用菌相似的菌類,其實身帶毒性,若是誤食,輕則導致頭暈目眩,重則可能會致命。
本地高溫潮濕的氣候爲菌類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生長環境。每年到了11月和12月的雨季,更是讓野生菌類瘋狂肆意生長在各個你意想不到的角落。
歐洲有個民間傳說,就是精靈通常會繞著樹跳舞。由于生長在樹木周邊的菇類,也經常以圓圈的形式生長,因此又被稱爲“精靈圈”(Fairy Rings)。在新加坡也能看到這類“精靈圈”。
圍著樹木生長的“精靈圈”。(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面簿)
近看是這個樣子。(國家公園局面簿)
紅螞蟻查詢了國家公園局網站後,發現每次下過一場大雨後,本地能見到的野生菇類品種還真不少,現將它們整理出來讓蟻粉一睹它們的風采:
白鬼筆(Stinkhorns)
帶著白色網狀裙的白鬼筆。(Serena Lee)
如圖中所見,白鬼筆通常會有一個“裙子”包裹著菌體,但也有些品種的白鬼筆是沒有外面那層網狀裙的。一般情況下它們會在雨後出現。
白鬼筆生在地上,成熟時白色海綿狀的菌柄會托著頂部的菌蓋。通常,包裹著菌柄的“裙子”會呈現白色、黃色、橘色、粉紅色或是紅色。
菌蓋上會釋放出一種甜膩濃稠帶有臭味的液體,目的是吸引昆蟲來吸食的同時,讓昆蟲的腳沾到覆蓋在菌蓋上的孢子,從而散播到遠處。
鳥巢菌(Bird’s Nest Fungi)
鳥巢菌。有民衆在新加坡西部拍到鳥巢菌。(Serena Lee)
這看似奇特的鳥巢菌會一群群地生長在泥土地面上或是木頭上。每個子實體都呈現如鳥巢般的碗狀,裏面則是有著一顆顆裝滿著菌孢的“蛋”。
當天空下起雨時,雨點擊到鳥巢菌的“鳥巢”時,會把裏面的“蛋”(孢子)甩到空中再降落在更遠處的樹木上,從而達到繁衍的效果。
馬勃菌(Puffballs)
曾有民衆在後港一帶發現巨大馬勃菌。(海峽時報)
前幾年曾經有民衆在家附近的草地上發現到超巨大的馬勃菌,據他描述這個超大的馬勃菌的直徑幾乎和他的臉一樣大!
普通大小的馬勃菌。(Chung Yi Fei)
馬勃菌的生理構造非常獨特,能讓它們被掉落的樹枝或是動物撞擊到的時候,將被包裹在裏面的菌孢噴出來。
雖然這個又圓又大的菌類長得很像我們常在西式料理中看到的紐扣蘑菇,但蟻粉們千萬不要亂摘來吃!
在沒有足夠的研究和調查證實該區域生長的野生菌類能被安全食用之前,請不要沖動哦,把它們作爲照片保留起來就好了。
腹菌(土星)(Earthstars)
腹菌。(Serena Lee)
這個長得和“臭名遠照”大王花類似的腹菌,有著6到8片的外層,形成星星狀。而名爲“腹菌”也意指著它的中間,類似于腹部的地方就躺著裝滿著菌孢的白色圓球。
當這個白色圓球被雨點擊到或是動物經過擦到時,菌孢會透過頂部的一個小孔被釋放出。
夜光蘑菇(Glow-In-The-Dark Mushrooms)
會在夜間發出螢光的夜光蘑菇。(Besgroup)
神奇吧?有玩過《植物大戰僵屍》這款遊戲的蟻粉或許會知道裏面有一種蘑菇就會産生光,原來這是真的啊!
在遊戲中會産生光能量的一種蘑菇。(互聯網)
近年來,科學家在多個媒體平台上表示,有些品種的蘑菇會在黑暗中發光也是處于繁衍本能,透過在漆黑的環境中發出的微光能吸引昆蟲前來,從而達到幫它們把菌孢散播出去的目的。
這些成堆小巧的菇類會在夜間發出幽幽的螢光。(Bugsandinsects)
雖說會發光的蘑菇真的很漂亮,但蟻粉若是想在傍晚以後前往自然保護區域探索,一定要確保自身安全。
純黃白鬼傘 (Gilled Mushroom)
純黃白鬼傘實體通常比較小,初期程鬥笠型或是锺型,後期才逐漸平展成傘狀。表面覆蓋著一層檸檬黃色的粉末,內部是空心的。它們通常會在草地上散生或群生。
別看這品種的菇類長得和童話故事書裏會出現的奇幻蘑菇相似,都說了越美麗越危險,它們可是帶有毒性的哦。
曾在布萊德一帶生長的純黃白鬼傘。(海峽時報)
有網民在巴西立公園內看到很多純黃白鬼傘。(Connie Lim面簿)
毛緣毛杯菌(Cookeina Sulcipe)
毛緣毛杯菌與蜘蛛。(海峽時報)
毛緣毛杯菌和其他呈傘狀的菌蓋不同,他的菌蓋是往內凹的,程杯狀。這類菌種多數會出現在如枯木等腐蝕中的綠植上。
就如它的名字,它菌蓋的外圍覆蓋著一層細細的絨毛,顔色也比杯內淺。它的菌孢在杯內産生,所以內層質感較滑且多數是亮橘色。
多孔菌 (Bracket Fungi)
網民在麥裏芝蓄水池區內發現多孔菌。(Besgroup)
常去本地自然生態區遠足的蟻粉應該對這些多孔菌不陌生吧?
雖然它們的顔色通常比較暗淡,與它們攀附的樹木顔色相近,但它們大數量的生長絕對會讓路過的人無法不注意到它們。
生長在武吉知馬天然保護區裏的一群多孔菌。(Bugsandinsects)
琥珀小皮傘 (Orange Pinwheel)
單看名字,就覺得很可愛對不對?
一根根細長幹燥的菌柄撐著一朵朵橘色或是淡紅色的菌蓋。這菌類通常會生長在落葉或是枯樹枝等林中堆積物上。
有趣的是,一旦它們沒有接收到水分時就會枯萎,但吸飽水分後又會“複活”。
琥珀小皮傘。(Bugsandinsects)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更多能在新加坡看到的漂亮野生菇類哦,都是面簿上新加坡網民在全島不同地區看到後拍照放上網的。
紅螞蟻上網咬資料時發現,由于菌孢非常細且輕,所以偶爾也會隨風或是飛行中的鳥類和昆蟲飛到很遠的地方。
所以,要是你在自家靠近窗口或戶外的花盆中發現新長出的野生菇,請不要懷疑,它們就是不小心落到你的花盆裏頭的。但最好還是把那些亂入的菇類移走,以防它們和花盆內原有的植物爭取養分導致植物健康受影響。
蟻粉下次出門時,不妨多拍幾張本地雨後野生菇類的照片讓紅螞蟻和其他蟻粉也開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