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從2020年1月1日起的一年內,中國和印度的遊客將享有免簽證入境大馬的便利,逗留期最長爲15天。具體要求爲,中印遊客可在相關移民局電子系統內登記注冊,並持有往返本國或去往第三國機票及足夠的資金方可成行。
這意味著,去馬來西亞更加便利了。
總覺得這幾年,大家出國旅遊更傾向于去歐洲、最次也要去潮流的日韓,年輕人很少會選擇東南亞國家。其實,若你們真的用心去發現,東南亞也有些不爲人知的小城,靜谧又美好,比如——馬來西亞的太平(Taiping)。
之前我寫過太平的第一個湖濱公園——太平湖;還寫過太平古老的咖啡加工廠——安東咖啡廠。如果它們還不夠吸引你來到太平,那麽今天我介紹的這個頗具曆史的工廠,可能會讓你對太平更感興趣一點。
這是位于太平十八丁的一家碳窯廠,已經延續了數百年之久。
太平是個有故事的城市,這是馬來西亞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城市。作爲馬來西亞霹雳州第二大的市鎮,太平有著不同尋常的低調,群山環繞、歲月靜好。然而,最早太平還叫做拉律的時候,一點都不太平。
那時,太平發現了珍貴的錫礦,許多下南洋討生活的華工被安排在這裏,他們常常爆發沖突。而錫礦開采後,需要良好的運輸系統來做支撐。因此在一個世紀以前,位于太平市附近沿海地帶的十八丁被委以了重任,馬來半島的第一條鐵路就在這裏建成。
十八丁這個小漁港,隨著錫礦業的蓬勃,一度成爲了輸出錫礦的重要港口。可惜,錫礦業式微後,十八丁漸漸沒落。鐵路早已不見,人們只能靠海維生。
可能上帝還是偏心的,沒有了交通之上的重要意義,卻給十八丁留下了別的東西。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使得十八丁擁有馬來半島保育最好的紅樹林。
當地人說,2004年的東南亞海嘯,正是因爲有了紅樹林的緩沖保護,十八丁才沒有受到影響。
也因爲紅樹林的繁茂,十八丁衍生出了其他相關行業,比如制炭業。
大約在一百年前,當地居民便以十八丁的紅樹來煮飯燒菜,但只有經濟能力較好的人家才用得起。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占領了馬來西亞。他們看中了十八丁的紅樹,認爲這些樹木是做木炭的上好材料,于是便在此創立了制造木炭的工業,炭窯也就隨之誕生了。
日本非常推崇木炭,因爲他們相信用木炭煮過的東西較健康。可是由于資源匮乏,日本本國並沒有制造木炭的行業,所以他們從中國和韓國進口竹炭。但竹炭相較紅樹做成的炭,效果沒那麽好,因此他們需要從馬來西亞大量進口由紅樹熏制而成的木炭。
當時,大部分十八丁炭窯生産出的木炭要運到日本,剩下一小部分留在大馬以供小販商家們使用。基本上,大馬當地只有炒粿條、賣沙爹等的小販,爲了提升食物的香味,才會使用木炭。
鼎盛時期,十八丁的炭窯多達上百家,養活了很多人。
到今天,雖然木炭的用途很廣,但整體來說,仍然是高成本、低利潤的行業。且因爲環保的原因,政府限制紅樹的砍伐。馬來西亞目前還在制造木炭的地方,只有十八丁、柔佛和馬六甲三個地方, 其中十八丁便是擁有最多炭窯的集中地,遠遠領先其他兩地,其中又以泉成炭窯最爲出色。
走在十八丁的炭窯旁,看過木炭的制作,很是神奇。炭窯大多都建在沼澤地的小河旁,制炭用的紅樹在漲潮時,會被船只運到這裏。
碧藍的天空之下,淺淺的小河、古舊的船只、滄桑的廠房,充滿了腐朽的氣息。而你知道,這些都是曆史留下的寶貴財富,能保存到今天已然不易,讓人唏噓。
運來的紅樹,還要經過工人的篩選。剖掉樹皮之後,切成標准的長度,然後整齊擺放在半圓形的窯中,再用黃泥封住窯口進行熏制,將木料炭化。
一根根的圓木,只有一位工人,一趟一趟人工搬運。天氣很熱,圓木很重,工人光著上半身。粗糙的木頭不停摩擦他的皮膚,而他早已習慣了。
一根根圓木整齊排列、色彩飽滿,不禁讓人好奇它們將會變成什麽樣子。
炭並不是直接用火燒成,而是利用窯火與熱氣將木材的水氣蒸發而成,整個過程大約要一個月,前半個月必須日夜守護著火種不可熄滅。
耐得住性子,掌握好溫度和火候,才能收獲最好的炭。
等紅樹的水分完全幹透之後,再把洞口完全封起來,讓窯冷卻8天,方能開窯,將木炭取出。
其實除了炭之外,這裏還出産一種特殊的東西——木醋。炭窯的上方會專門設置一個裝置,收集在熏烤炭的過程中,窯內排出的蒸汽。當蒸汽凝聚成液體,便會變成木醋液,順著裝置收集在一塊。
天然木醋液功能很多,某牌子神仙水其中的一種原料就是木醋。
我去參觀的時候,工人倒了一些木醋在我手上。可能倒得有點多,感覺有點刺激性,很像醋的味道。不過木醋是真的對皮膚好,甚至抹頭發上還可以祛頭皮屑。
走過十八丁,突然覺得有些許感動。在滿是機械化勞作的今天,還有些人在堅持手作的溫度。也許你覺得它們並不重要,早該被淘汰,但不管怎麽說,它們都是一份曆史。
如果沒有了對曆史的尊重與敬畏,我們又如何能夠生生不息、代代繁衍?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青雲計劃月度優質賬號、TOP MEDIA計劃百佳企鵝號、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