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認同困境在客體層面的反映。對于本土居民而言,新移民的大量到來使幾十年來相對穩定的本土社會面臨著強烈的沖擊。雖然新移民中較大的比例屬于華人,但一些新加坡本土華人則認爲這些新移民既與他們不同,亦與他們數個世紀前移民至新加坡的、主要來自華南的祖先不同。這種在認知的差異性定位,造成了彼此在認同上的張力。李顯龍總理曾指出存在于新舊公民之間的認知差異使得融入絕非易事,“即使是同文同種的新移民,也有相當大的差異。這是新舊公民之間發生摩擦的一個基本原因。”
以政治認同爲例,新加坡男性公民是要服兵役的,這不僅僅是培養對于新加坡的主體認同感,還有一種對國家的責任以及服務國家和服務社會的自覺理念。但是第一代新移民並不需要服兵役,所以本土新加坡人認爲新移民缺少爲國家服務的意識,缺乏對國家的政治忠誠,沒有真正的國家認同。這一點讓很多新加坡人擔心:如果新加坡在危難時刻,他們是不是會放棄新加坡?2010年的一項調查中63%的受調查者擔心外來移民的迅速增加會削弱新加坡國民整體的國家認同意識,與1998年38%的調查結果相比,這一數據明顯高出好多。 2009年的張元元事件將這一擔憂推到了風口浪尖。來自北京的張元元在新加坡工作4年後獲得永久居留權,2009年回國參加國慶60周年閱兵方隊。接受采訪時,她“驕傲地”聲稱爲祖國服務是她最大的理想,雖然在新加坡工作,但她的心卻屬于中國。雖然她的身份只是永久居民,她的這些言行在新加坡社會還是引起軒然大波,並引發了本土社會對新移民的國家認同與政治忠誠的廣泛討論。
在經濟領域的競爭與利益碰撞也是本土居民對新移民産生不滿的重要因素。目前,隨著新移民數量的持續增加,他們在就業、住房、教育和健康福利等多個領域與本土居民産生了利益競爭關系。在本土居民的眼中,新移民的到來不僅占有了新加坡有限的資源,還拉高了房價、物價等事關民生的重要領域,讓新加坡人“淩亂不已”。200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6%的新加坡人認爲,他們反對外來新移民是因爲擔心他們搶走飯碗。2011年非官方的調查中67.09%的受訪者認爲新加坡的外國人太多了。 尤其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有意無意的就會多了一分強勢,從而更加重了本土新加坡人所感受到的被包圍感與壓迫感。不同的群體之間對“有限資源”的競爭非常容易引發彼此之間的沖突。面對競爭,任何群體都會做出有利于自我群體利益的理性選擇,以提高對本群體的社會認同。目前在經濟領域所存在的競爭關系正是新加坡本土居民與中國新移民之間出現矛盾和認同困境的基礎性原因。
也正是因爲在諸多領域本土居民與新移民之間的認知歧異與利益競爭,造成本土居民對新移民持有了疑慮、焦慮、恐懼等態度,最終引爆了“中國移民是頭號公敵”的言論,雖然發表此言論的吳家和(Gelbert Goh) 最終爲此而道歉,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反映了部分新加坡本土居民對新移民的情緒,所以有媒體稱“移民是塊燙手的山芋”。2013年上半年圍繞新移民以及人口政策問題,新加坡本土居民在芳林公園舉行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兩次公衆集會,甚至有參加者打出了較爲極端的標語和口號。而在2月份的國會辯論中,工人黨秘書長劉程強提出的新移民增加會稀釋“新加坡人核心”的觀點,更是引發公衆輿論對新移民議題的強烈反彈。
一般而言,新移民完全融入移居地,要經曆定居、適應和同化三個階段才算完成。如果新移民祖籍地與移居地的文化差異較大,彼此磨合時間會很長,甚至難以融入到本土社會,反之亦然。而新移民在移居前與本土居民分屬兩個不同的社會體系,不可避免地就會在政治理念、經濟利益、文化認同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歧異,最終在相互的磨合交融過程中,産生認同張力,造成認同困境。綜觀人類曆史,即便是同文同種的群體,如果彼此之間存在移入的時間差,同樣會出現類似結果。
針對華人新移民與新加坡本土華人社會之間的認同困境,有學者指出“因同屬中華文化、同一血統,新加坡的中國新移民及中國人與新加坡華人的融合看起來似乎沒有問題,但由于政治體制、教育背景、生活習慣、價值觀等的不同,雙方有時會發生微妙的摩擦。有時甚至會出現同一民族才有的近親憎惡感。” 而李光耀也認爲,雖然“我們有著和中國人一樣的樣貌,也講華語,但是如果一個來自中國的中國人和新加坡華人會談的話,他會發現新加坡的華人已經成爲另一個獨特的民族了”。
其實,很多來自中國的新移民之所以選擇移民新加坡,主要是因爲在他們的主觀想像裏,作爲一個華人占絕大多數比例的社會,新加坡與中國本土不會存在根本的差異性,而事實並未能如他們所願。當新移民來到新加坡以後,在融入新加坡主流社會的過程中,他們感到了困難。這種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認同困境,最終對新加坡的國家建構與國民融合都産生了深刻的影響。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大致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作爲外來主體的新移民對本土社會缺乏充分的認知和了解;未能實現完全的角色轉型,將自我的移民心態轉變爲在地心態。第二,本土居民固有的在地優越感,被迅速增長的新移民所沖淡;新移民的強勢沖擊則增強了本土居民本能自保的戒備與猜忌心理。第三,本土社群與新移民社群之間缺乏真正的認知和互信,群際互動僅限于表層,未能觸及根本。所以,要化解已經形成的認同困境,就要多管齊下,對症下藥,在國家與社會、主體與客體等不同的層面來實現對新移民議題的多層治理。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