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周四《體驗在路上》。做在當下,主要記錄研學遊學、社會實踐、冬夏令營等校外教育。
優秀學生對新加坡進行了訪問。在爲期10天的訪問中,同學們走進了新加坡的校園和課堂,和新加坡的同齡人和老師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收獲了知識和友誼。
對這次新加坡之行老師和同學們充滿了感慨:
來到美麗的獅城新加坡,走進尚義中學的課堂,真實感受了新加坡的教育教學。以下是此次新加坡行的簡要心得體會。
(一)環境:
1、幹淨、整潔的花園城市,植物到處覆蓋
2、國民有良好的環保素質,國民環保教育高度普及
3、完備的法律制度、嚴格的執法手段
(二)國民素質:
1、良好的國民素質使城市擁有良好的治安
2、良好的國民素質使公民自覺維護國家秩序遵守國家規定,道德約定
3、良好的國民素質使公民擁有對國家曆史、文化的充足了解和國家自豪感。
(三)教育:教育目標:開放性,生活化,切實化,以培養服務于社區和國家的人才爲主。
教育方式:1、新加坡的教育有我們值得借鑒的地方。新加坡發散型的課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興趣,和中國課堂相比,效率要低一些;而中國課堂可以讓學生以最快速度接受新知識,但美育、德育、生活技能教育對家庭教育的要求更高。
2、新加坡有設計貼近生活課程,有很多有關生存技能的教導,而且他們的課比較自由,這也是不同于我國的。兩國各有各的特點和優勢,就像體育課,新加坡的會學習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技巧而中國會提高學生自身身體素質的基礎;新加坡的課堂雖自由但絕不淩亂,我們的課堂雖有制但絕不呆板。各國有各國的特點,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兩國各有所長,但不可直接橫向比較,因爲中國的教育是符合自身國情,所以我們在借鑒,融合別國的文化時,一定要結合我國國情,合適,理智地爲我國現有的文化增添色彩。
3、新加坡很注重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領導能力、國民自豪感、藝術修養、高素質的培養。
4、兩國教育雖有不同,但始終把握一個核心:學習知識與技能是人生的根本。不論是學習課本還是課外的生活技能,兩國的學校都相當重視。
5、新加坡承認人有不同的智商,因而有不同的潛能。他們把最好的教育資源留給那些智商高的學生,把一般的資源給一般的學生。反過來,也絕不要求所有的人在學習上都達到一個水准。比如,他們中學有“pure”的較難課程,允許較好的學生選修,而其他學生則允許選修較簡單的內容。所以他們中學分爲快捷班,普通班,普通工藝班。這和中國目前中學教育不一樣,中國課堂所學內容一致,這需要培養學生的刻苦精神。新加坡有許多技術學校,也可以進這些學校學習一門技術,將來做技工。當然,新加坡的技術工人工資比一般白領高,這是重視技術工人、尊重體力勞動的表現。這樣的方式應該還是跟國情分不開的。
(四)文化:無論是街道上膚色不同的來往行人,抑或是小印度、甘榜格南、牛車水的風采各異,都無言證明著新加坡的有容乃大。各類宗教的依存,更爲新加坡別添風韻。這值得世界上所有國家學習。新加坡人的國家認同感永遠高于民族認同感,這跟他們,的平時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也就促進了國家的統一,爲新加坡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加坡小小的面積卻成爲世界上爲數不多的發達國家,因爲新加坡人一致認爲:停手停口,所以他們不停地勞作,直到退休都沒有停下來過,在退休後,也同樣會重新回到適合的工作崗位。
古語曰:“以大度兼容,則萬物兼濟”,新加坡以開放融合的態度,得以飛速發展。合作正如此。獨木橋上並非只有你死我活,相助而行,五分月色,七頃流華,且看九曲回廊,也是十裏春光。
來源 | 本文根據學子校外經曆整理。希望有成長的過程參照,期待看到的家長、同學有所收獲。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保護,請私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