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南京減負
最近有一件事情上了微博的熱搜,近日,一篇名爲《南京家長已瘋》的網文刷屏,引發網友熱議。
爲了讓孩子減負學習,南京教育局做出了一項驚人的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可不是小打小鬧啊。先來看看,南京教育局的措施都有些啥:
先是各種“不許”,不許補課,不許考試,不許公布分數,不許按成績分班。
然後突擊檢查學校,甚至查看學生書包裏有沒有“違禁物品”——卷子,課外輔導教材,作業本。
接下來,抵制花裏胡哨的課外輔導,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輔。
然後,減少課時,提前放學,下午3點已經可以坐在家裏。
面對這樣的措施,不少南京家長表示已“瘋”,這篇文章的作者更是調侃:“也許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會成爲一個活潑靈動、熱愛生活、輕松愉悅、心智健康的學渣”“南京家長在快樂與痛苦的交織中,終于瘋了”。
南京減負,其他城市不減負,不同的應試強度與最終相同的高考,這樣的後果只會更加嚴重!
社會上瘋狂的課外補習加壓,無非是想在校內學習、升學中占得先機,最終都通過校內考試來體現,考試成績又進一步刺激家長,好的希求更好,差的拚命追趕。
02
新加坡也曾減負
殊不知,在新加坡,也曾出現過南京這樣的狀況!“Kia Su”(怕輸)的新加坡家長恐怕比南京的家長還要著急!
取消考試:
1、新加坡小學一、二年級將取消所有學校考試;
2、三年內,小學三、五年級和國中一、三年級的學生也將逐步免除年中測試。
新改革規定成績單將不再記錄以下內容:
1、班級和年級排名
2、班級和年級平均分數
3、同屆學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
4、在不及格科目的分數下畫線或標紅色
5、標明整體成績及格/不及格
6、每科平均積分
7、總分
8、中學低年級學生成績冊上的L1R5、L1R4、EMB3(包括英文、數學等成績最好的三個科目)、EMB1等成績
(*圖片來源于網絡*)
新加坡教育部表示:此次的改革目的正是要消除教育的弊端,
1、消除“分數至上”的病態觀念,更重視學生品德素質的考核。
2、注重建立學生信心和求知欲。
3、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推行終身教育。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認爲目前學校的考試和測驗也許太多,出現“不平衡情況”。這個不平衡可能是知識與品德教育之間的失衡,也可能是頭腦與身體之間的失衡。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
對于剛進入校門的小學生,學校應專注于建立學生的信心和求知欲望,而不是注重成績。沒有考試後,取而代之的將是教師對學生品德和價值觀等的評估。
可是家長們卻並不買賬,以下都是家長們的心聲,幾乎和南京家長們的心聲如出一轍。
“少了考試和測驗,拿什麽來評估自己的孩子在校學習的情況。”
“沒有考試考試排名,家長都不知道孩子的level,連自己一年的平均分和總分也不知道,學什麽?”
“你家如果是富貴,免考你將永遠富貴,寒門永遠是寒門了”
“學校減負了,把學業壓力轉移到校外”
03
減負是否有益無害?
減負,就真的對孩子對社會的發展有益無害嗎?我們或許可以看看日本的案例。
日本在經曆戰後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社會發展水平提高,生活變得逐漸富裕,于是開始出現了要給學生“減負”的聲音。
日本社會對“填鴨式教育”進行批判和反思,認爲這樣只會培養出考試機器,學生的天性被扼殺,缺乏創造性。于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日本開始了寬松教育。
那二十多年的減負造就的“寬松教育”,有沒有給日本帶來預期的大量創新性人才呢?
現實情況令所有人大跌眼鏡。日本國民整體學力連年顯著下跌。
在過去30多年的日本,當教育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自我提高、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消除了爲應試而不斷刷題的學力培養壓力。
卻得到了缺乏求知欲和進取心、圖安逸不勤奮、害怕擔負責任、受不了批評、整體學力跌落的“寬松時代”。
04
真正的減負
根據以上的例子,我總結出:教育競爭極其殘酷,減負必定無效。
我們要放棄減負這一固有的思維模式,轉變思路,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新加坡教育:
我們與其減負,還不如在承認教育殘酷競爭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公辦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學生們的競爭力,減輕學生家庭負擔,提升新加坡教育整體競爭力。
只要教育還是用來選拔人才,只要好大學不是人人都可以去讀,就絕對會有競爭,學習是肯定辛苦的!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從一個國家的層面而言,教育需要用來選拔所謂的精英人才,也給普通人留下不同的去處選擇,合理的教育制度是需要給社會流動留下空間的,人們看得到上升前景的希望,焦慮感就會減低。
從個體層面上,孩子教育的方法與方向,家長總是要不停地做出選擇。
我們必須認識清楚:減負,並不單純是減時間,需要讓配套的服務也跟上,減少家長的憂慮,同時提供更多的選擇和自由。
把那些重複的、沒有用的、影響兒童思維發展的東西從課堂上移走,把有限的在校時間用于建立更好的師生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