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媽媽一直是新加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相比美國、加拿大、澳洲、歐洲等沒有專門的陪讀簽證,新加坡可以給陪讀媽媽合法的長期居留身份,也是爲什麽新加坡成爲小齡留學的天堂!
爲了照顧這些小留學生的衣食起居,監督他們的學業,不少中國媽媽放下工作前往海外陪孩子讀書、生活。
最終催生出帶有中國特色的特殊人群——陪讀媽媽。
文:樊琳
10年前,我與同事來新加坡旅遊,綠意盎然的環境,幹淨的街道,人性化的公共設施一下子讓我愛上了這裏。
10年前來新加坡
當時的環球影城還在修建中
後來結婚生子過著普通而又平淡的日子,原本以爲新加坡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誰知在孩子快3歲的時候,和朋友聊起幼兒園,正聊到是讀私立幼兒園還是公立幼兒園時,朋友說她一同事辭職帶孩子去了新加坡上幼兒園,不僅雙語教育,而且低齡媽媽可以陪讀,學費跟國內私立幼兒園差別不大。
最主要是可以學習雙語,將來孩子中英文自由切換啊,當時十年前在新加坡遊玩的場景又浮現在我眼前,當即就回家上網查關于來新加坡留學的信息,和家人商量,咨詢中介,來新加坡看幼兒園,一切都很順利。
內心也無比期待這邊的新生活!
初來南洋
現實與理想的差別
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半年後由于中介的幫助,租房,孩子很快就進入幼兒園,一切似乎都很順利,可短暫的新鮮感和興奮過後,現實的問題也接踵而來。。。
無助的孤獨感
由于陪讀媽媽第一年不能找工作,加上無親無故,也沒有朋友,平時孩子去幼兒園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雖說鄰居碰面也會說幾句話,但由于文化的差異,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看見別人的孩子有爸爸一起陪伴,雖說早已做好心理准備,但難免心裏失落。
事業的迷茫
沒來新加坡前,我在一家事業單位做中層,每天的工作很多很忙,再加上當時特別向往新加坡,于是毫不猶豫的就辭職了,來新加坡後每日柴米油鹽,打掃屋子,照顧孩子。
時間長了,覺得從前的工作雖說也不輕松,但比起全職媽媽24小時隨時待命的狀態那還是舒服許多,再加上新加坡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也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對我們這樣沒有身份的媽媽就更加迷茫了。
開銷越來越大
中國國內雞娃熱潮一波接一波,海澱媽義順媽魔都神媽牛娃輪番轟炸,身邊朋友無一在不雞娃,不是在培訓班的路上,就是在培訓班的路上,前段時間回國過中秋節,發現同齡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都在討論三國裏的人物,我家孩子聽的一愣一愣的,頓時心裏咯涼咯涼的。。。
更有葷雞(語數外全面開花)素雞(素質培養,興趣多方位發展),天呀,我感覺自己像從山裏出來的一樣!
完全跟不上其他人的步伐,在我還沉浸在新加坡幼兒園快樂教育中時,國內家長早就開始各大培訓班輪番“轟炸”,本來淡定的我不再淡定,除了報名興趣班,也開始問自己當初來新加坡留學的決定是否正確?
上了一年的興趣班
感覺沒學到很多東西就停了
買練習冊在家複習
學校的選擇
在本地讀書無非兩種:本地政府小學或國際學校。
但和國內不同,沒有特殊情況本地學生只能上政府小學,而外國人在小一錄取報名的時候只能聽從教育部分配,分到哪裏就在哪裏上學,好學校根本不用想,運氣不好連學都沒有得上,只能去選擇國際學校,教學質量高得國際學校也需要看入學考試成績錄取。
身邊陪讀媽媽的故事
正是這些現實的困惑,迫使我去結交了更多的陪讀媽媽,每位陪讀媽媽的背後都有著不爲人知的經曆和故事。
另外一位W媽媽陪讀6年,當初離異後,抱著想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機會的夙願,帶著孩子來求學,孩子也爭氣一路通過了AEIS,再考上名校中學,媽媽也找到了本地教育機構繼續深造,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爲孩子樹立了榜樣。
還有很多很多陪讀媽媽們的故事。。。
吃完飯送孩子去補習
再和同樣是陪讀的媽媽們的交流中,我發現孤獨感和文化差異是陪讀媽媽面臨的最大問題。
一方面要獨自面對一切,柴米油鹽醬醋茶。
另外一方面要照顧孩子,不能有任何閃失,同時爲了減輕國內老公的壓力,還要盡量節省花錢,可是到了幼小銜接或小學,各類補習的費用增加,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同時增大,對于中産階級來說壓力還是很大。
給想要來做陪讀媽媽的幾點參考建議
1,面對陌生的異國他鄉,是否有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斬妖除魔所向披靡無所不能的強大內心?
2,家裏掙錢的頂梁柱靠不靠譜?
3,陪讀的過程難免焦慮,擔心,但是要擺正心態,陪讀不是犧牲,而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學會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生存,學會面對困難和獨立思考,是否具有這樣的覺悟?
4,你真的不需要事業上的成就感麽?
5,除了做家務陪伴孩子,陪讀生活是否可以找到別的精神上的樂趣?
6,能否處理好和老公的關系和長期分居問題?
考慮好了,利弊都想清楚了,確實沒問題,而你又很想來,OK ,Just do it!
我也非常慶幸,關注了“獅城辣媽”這個公衆號,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遇到困難可以在群裏溝通,周末遛娃辣媽總會有帖子分享,以及政策方面也有很多內容。
在這個平台我認識了很多陪讀媽媽,大家一起激勵共同成長,我對自己的內心的質疑也緩輕很多,真心的感謝!
我參加獅城辣媽的線下活動
活動資料:教育講座 | 新加坡資深校長與你面對面第二期
欣媽有話說
樊琳發的合影照是在2018年的5月底,活動結束後一個星期,我就生第三個孩子,看著照片,把我自己都感動了。
爲了孩子,很多媽媽放棄中國優越的生活條件,來新加坡做陪讀媽媽,我內心是非常佩服她們的勇氣。
陪伴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孩子和媽媽都需要共同成長,共同提升,靜待花開。
感謝樊琳的投稿,也歡迎更多媽媽分享自己在新加坡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