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然是一個以華人爲主體化的國家,但是中國文化在新加坡的影響力卻是在不停地減弱,目前的新加坡,英語才是他們的通用語言,而各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比如華語、泰米爾語、馬來語則退居第二位。這個政策是就是李光耀引以爲傲的雙語制度,李光耀認爲,該政策在新加坡的崛起之路上功莫大焉。
所謂的雙語制度,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兩種語言,一種是國家的通用語言,一種是各民族自己的語言,李光耀認爲,前者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經濟的發展,後者則不會讓人們失去自己文化上的根。從李光耀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李光耀似乎無心抹殺漢語,但是客觀上,李光耀確實造成了漢語地位的下降,英語雖然讓新加坡受到了西方資本的好處,但是也讓新加坡失去了很多中國崛起帶來商機。
很多網友因此質疑李光耀是黃皮白心的香蕉人,但是說實話,用這種觀點去看待一個政治家,尤其是一個國家的“國父”,是非常幼稚的一件事。李光耀自始至終就沒有想過要讓新加坡爲中國服務,我們也沒有理由去要求他這麽做。李光耀所在乎的只有新加坡的未來如何發展,他是一個地道的實用主義者,當意識到靠近西方有利時,他就會靠近西方,當中國崛起之後,他們也會和中國做買賣。
在改革開放前後,李光耀就非常看好中國,他預言這個大國必將崛起,所以新加坡也在有意識地往中國這邊接軌,一個是他們的漢語教育,李光耀力主廢除各種華語方言,而學習華語普通話,一個是他們的文字改革,我們所使用的是漢字簡體字,新加坡要和我們做生意,當然是也采用簡體字比較好。于是,從79年開始李光耀就全盤接受了我們的拼音標准和簡體字標准。
當然,除了往中國這邊靠,努力和中國接軌,采用簡體字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的漢字在新加坡依舊屬于第二文字,很多人更習慣英語熟悉,漢字這種古老的文字的筆畫對很多人來說確實過于複雜了,李光耀爲了推行漢文化、方便書寫,也會使用簡體字。事實上,從1969年到79年,新加坡在還未采用大陸簡體字標准前,他們曾創立過一套自己的漢字簡化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