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最新全球宜居城市排名第40位。(新聞及通訊部)
根據經濟學人信息部最新公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新加坡下跌了3個名次,排名第40位。
新加坡濱海灣夜景。(新聞及通訊部)
排名是根據30多種因素,包括醫療、教育、基礎建設、社會穩定、文化生活等等,按比重設定爲總分100分,第一名的維也納得到99.1分。
前10名依次是維也納、墨爾本、雪梨、大阪、卡爾加裏(加拿大)、東京、多倫多、哥本哈根、阿德雷(澳洲)。香港從去年的第35位跌到第38位。
對于這類排名,我覺得參考就好,不必太在意。
因爲第一,它是給跨國公司外派人員時做參考用的,是從一個外人的眼光來評估一座城市的宜居性;本地人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
第二,雖然它有一整套的評估標准,看起來科學客觀,但是這些標准本身其實也是主觀的,特別是哪一個因素占的比重多少,完全因人而異,一個有孩子的人可能覺得教育很重要,一個喜歡觀看表演藝術的會覺得文化生活更重要。
第三,排名第一又如何?我們又不會多長塊肉。
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自己對于所生活的城市,是不是覺得宜居,這才是關鍵所在,特別是那些不那麽富有的人。去醫院急症室要等多久?有足夠的床位嗎?會不會因爲擔心醫藥費太高而不敢動手術?地鐵准時嗎?票價合理不?德士容易搭嗎?工作時間多長?有沒有時間陪家人?
地鐵故障時地鐵站被堵得水泄不通。(聯合晚報)
這些問題的答案,恐怕才是決定新加坡是否宜居的標准。誰在乎它排第幾名呢?
剛好國會開會,亂丟垃圾的問題又被拿出來討論,垃圾包括惡心的使用過的女性衛生棉。
組屋區存在著垃圾蟲的問題。(聯合晚報)
相信受影響的居民,都不會覺得自己的生活環境很宜居吧?更讓人無奈的是,議員只能針對執法的力度、速度等效率問題談,因爲問題的核心是人的教養,這是最無法改變的事情。跟一群缺乏教養的人爲鄰,要宜居都很難。
所以,我認爲城市是否宜居,要看城市居民的教養程度。
新加坡各大種族聚在一起慶祝國慶日。(新聞及通訊部)
每一天每一個人都必須跟其他人打交道,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禮讓的動作,都能讓人感覺宜居與否。當然,醫療、教育、基礎建設、社會穩定、文化生活等等也重要,但是缺乏居民教養這個標准,宜居城市的排名可能也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