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一些衆所周知的原因,筆者這段時間接到不少原本打算去香港買保險的客戶咨詢。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同一家保險公司(不管是保誠、友邦、宏利還是其他),在新加坡和香港有什麽不同?
一個簡單的回答是:區別還挺大的。
因爲保險公司的産品不是由母公司統一設計,再推廣到不同地區的子公司,而是由不同地方的子公司根據當地和周邊市場的情況,再結合當地法規,獨立設計自己的産品。雖然基本的保險類別大同小異,但由于每個國家或地區的具體情況不同,市場監管和法規不一,因而設計出的産品也會有顯著區別。(所以你可能會發現,香港保誠與新加坡保誠的産品區別很大,但香港保誠與香港友邦的産品就很相似,因爲後兩者所處的市場環境是一樣的。)
我們結合新加坡和香港的情況,來具體談談:
關于費率
影響保險産品費率的有幾個主要因素:人均壽命、死亡率、重疾患病率、人口投保率、市場監管等等。前三個指標新加坡和香港差不多。如果單看人均壽命,香港(85歲)甚至高于新加坡(83歲)。然而,實際比較一下就會發現,新加坡壽險的費率其實要低于香港,尤其定期壽險便宜很多,這就要牽涉到人口投保率和市場監管的問題。
從保險産品開發的角度來看,一個産品的參保者越多,覆蓋面越廣,其發生率就越容易預測,産品的定價就更准確。與香港相比,新加坡保險公司每年賣出的定期壽險占比更大。另外,新加坡金管局在2016年開始,強制要求每一家保險公司必須向消費者提供簡單、便宜的定期壽險産品,甚至推出了一個官方的保險比價網站(CompareFirst),來促進行業透明化競爭,減低價格。
此外,大陸客戶購買海外保險還涉及到一個是否存在加費的問題。因爲國內目前的人均壽命(76歲)略低于香港或新加坡,因而如果保費比當地人稍貴一點也合情合理。然而由于香港和新加坡的保險公司都在努力拓展中國市場,所以實際上對來自國內的投保人都相當友好。香港除了少數保單會對大陸客戶加費,大多數産品都可以享受與香港居民同等費率。新加坡的保險公司會對中國主要城市與非主要城市進行區分,居住在主要城市的客戶往往可以享受與新加坡居民同等費率,非主要城市的客戶則可能略有加費。
關于産品理念
筆者對兩地保單做過簡單比較,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是:新加坡的保險産品更加偏重保障,香港的保險産品更加偏重增值。
舉個例子,大陸客戶去香港買壽險很少會買消費型定期壽險;保險代理推薦的往往都是分紅型終身壽險,強調保單的升值空間。而大陸客戶來新加坡則相反,很多人會選擇定期壽險,因爲保障屬性更強。
即便同樣是終身壽險,新加坡和香港的産品設計上也有很大區別。新加坡的終身壽險往往會有一個70歲之前保障加倍的特征,倍數通常爲2倍到5倍。比如說購買的終身壽險保單基本保額是10萬,選擇的倍數是5倍,那麽如果70歲之前不幸過世,受保人家庭得到的賠償就是50萬。之所以存在這樣的設計,是因爲在一個人還有工作能力時,一旦身故,對整個家庭造成的經濟打擊會更大,因而需要額外保障。
而筆者看過的香港終身壽險保單有很多是在投保前十年提供額外50%的保額,與投保年齡無關。比如家長給10歲的孩子買20萬保額的終身壽險,那麽孩子在10歲到20歲之間可以享受30萬的保額,20歲之後基本保額則還原成10萬。
關于保單收益
儲蓄分紅類保單,新加坡的保證收益更高,香港的非保證收益更高。香港分紅保單以“悲觀情景”和“樂觀情景”來做收益預期;而新加坡分紅保單受金管局限制,必須統一使用投資回報率3.25%和4.75%來體現預期分紅。
過去幾年香港的美金儲蓄保單在內地大火,筆者也通過朋友看到過一些産品計劃書,並與新加坡同類産品作過一些比較。
舉個例子:
先是新加坡的保單
再看香港的保單
同樣是給0歲的孩子開始投保,每年投3萬,連續10年。到100歲時,新加坡保單的保證收益爲208萬,香港爲42萬。而根據各自較高的分紅情景,新加坡保單總共收益爲1297萬,香港保單則高達1.5億。
根據保單計劃書上體現的數字,香港分紅險顯然吸引力更大。不過由于可以查到的過往實際投資表現和分紅情況數據有限,筆者無法確認兩地實際收益孰高孰低。
關于幣種
香港多爲美金保單,大陸客戶在香港投保也多以美金保單爲主。這一方面因爲港幣直接與美金挂鈎,購買港幣保單意義不大;另一方面因爲國內客戶對美金較熟悉,且近些年美金的表現也較爲強勁。
新加坡的保單以新幣爲主,美金爲輔。與港幣不同,新加坡的貨幣政策是同時與一攬子國際主要貨幣挂鈎,因而穩定性相對更強。如果客戶傾向美金,新加坡也有相當豐富的美金保單可供選擇。
關于賠付
兩邊的賠付方式非常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如果大陸客戶購買新加坡保險,賠付所需的材料大多需要翻譯成英文並且公證(取決于具體保險公司)。客戶可以在國內所在城市的公證處進行辦理,也可以讓新加坡的保險代理在當地正規機構進行翻譯公證。而香港沒有這一額外要求,因而相對方便一點。
關于繳費
繳保費的方式兩邊也差不多。通常首年保費可以刷信用卡,第二年開始則可以通過銀行轉賬或電彙。很多國內客戶已有香港賬戶,可以直接在當地轉賬支付保費,或從香港電彙支付新加坡保費。如果需要在新加坡本地開戶,也可以通過保險代理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