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語言學家劉一馮,也是一年級小學生的媽媽,這是我入駐頭條的第二個月。
這兩天在新加坡出差,借出差之便,以非結構性訪談的方式采訪了幾位中産華人父母,我竟然發現,大多數的新加坡父母不怎麽焦慮,遠遠沒我們焦慮。甚至只有20%的孩子才能上高中,他們大都也能接受這個現實,這是爲什麽呢?
先從引爆我的焦慮說起。
01 “你知道嗎?只有50%的孩子才可以讀高中”
新加坡來過多次,但那時主要以專業領域的學術交流爲主,並未過多關注中小學教育的情況。這次明顯不同,因爲我受刺激了。
這幾個月,身邊有無數人在耳邊強調,“你怎麽不買學區房?怎麽可以不買學區房,你知道嗎?現在只有50%的孩子可以上高中,如果你的孩子讀不了高中怎麽辦?”
我本來挺有主見一人,聽大家這麽一轟炸,我也傻了,是呀,這讀不了高中怎麽辦?我淡定不了了,我佛系不下去了。我瞬間就感覺自己養了一個廢柴。(我們在二線城市的一個普通小學,唯一的優點就是離家近)
但是,我後來冷靜下來一想,這不對啊!
這第一,即便我買了學區房,也無法百分百保證我孩子能上高中啊,因爲高中要憑真本事考的。
這第二,即便有高中讀,也未必是好高中啊。
這第三,即便是考上了好高中,也未必能上985啊。
這第四,即便上了985,也未必就一定是個人才,也未必就能爲社會做貢獻,也未必就一定幸福啊。
這會,你們肯定會跳出來罵我,學區房不是買個保證,而是概率,增加你孩子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咱且不說,這成功的定義是什麽,咱就說,經過咱以上四點的分析,這多大的概率都狠狠被稀釋了。我能承認的是,在我們這塊,買學區房,大大增加了這孩子上985的幾率。至于其他,我真的存疑。
但是,即便我存疑,我也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如果我的孩子讀不了高中,他該讀什麽?
大家告訴我,那只能去職業學校咯,比如學下修車、做菜什麽的。
其實,我還覺得沒什麽不好。所以,這不,一到新加坡,我就迫不及待地打聽人家的比率了。
02 只有20%的孩子可以升高中
在新加坡,從小學三年級後就開始分流了。成績好的去快班,不好的去慢班。
慢慢念到初中,基本上只有20%的孩子可以升高中。能去讀高中的,大部分都會去很好的大學念書。
總的來說,新加坡孩子分流基本呈三大部分,一部分是這20%最會念書的(去很好的大學),然後是一部分資質普通的學生(占30%多,去大專院校),一部分是40-50%不太會念書的(這部分比例最大,去職業學校)。
只有20%的孩子可以升高中,新加坡的父母不焦慮嗎?
這幾位采訪者給我的答案是一致的——大部分的父母不怎麽焦慮。
他們告訴我:
其一,在新加坡,好的學校不是你有錢花錢就可以上的,你考不上就是考不上,大部分的父母是幫不了孩子什麽忙,那既然是這樣沒什麽可以去走後門的空間,那就接受現實,不如讓孩子舒服一點,開心一點,過個孩子應該過的生活。接受孩子的平庸,這不是什麽丟臉的事兒,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平庸的,這是正常的。
其二,即便孩子們去讀了大專或職業院校,並不代表他們的孩子人生就無望了。他們可以在這些技術學校踏踏實實地學習、掌握一門技術,畢業之後,就可以進入社會,有一技之長,收入也不算很低。也有不少比大學生還高。他們也不覺得不好。(這點主要依賴于他們的職業教育培訓做得很好,相比國內,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其三,不管孩子們從哪裏畢業,他們工作幾年後都可以申請購買政府的祖屋(類似國內的廉租房),政府會有政策補貼和支持他們的首付款。也即是說,孩子們長大後,無論怎麽分流,不會有太大的買房壓力,都會有房子住。只是住的高級與普通、面積大與小的差別。
當然,肯定哪裏都有焦慮的父母和雞娃的父母,這幾位朋友告訴我,精英階層的孩子學習壓力肯定是很大的。另一個群體是,新移民家庭,有些華人家庭還沒在新加坡站穩腳跟,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鉚足了勁兒,孩子承載了家庭的很多希望。但大部分的新加坡父母,是沒有那麽焦慮的。
很多好的學校,小學三年級前都是幾乎沒有作業的,有的話,也是很少的。父母們願意雞娃的話,會送孩子們去上興趣班或者補習班。我采訪的這幾個中産階級家庭的孩子,都能平衡好興趣班的時間,讓孩子在晚上8:30-9點之間入睡,因爲新加坡早上上學早,所以父母們早早就養成了孩子們早睡的習慣。
03 我們怎樣才可以少點焦慮,提升點自己的幸福指數?
我無法在這篇文章裏去分析我們爲什麽如此焦慮。
寫到這裏的時候,我在想,可以做些什麽去減緩這種焦慮?
我希望有更多的學者(包括我自己),多去了解一下新加坡的職業教育爲什麽做的這麽成功?我們怎麽能成功地借鑒?我希望有更多跨國對比的文章,讓我們了解,除了讀高中,還有哪些其他的好的分流形式?我也希望能有這樣的研究團隊,能去做一個曆時20年的研究,去對比一下不同的國家裏,這些讀職業技術學院的孩子和讀好大學的孩子,他們的未來會是什麽樣的對比?到底哪一類更幸福更成功?亦或者都幸福都成功?這都需要數據和研究來說話。
其實,我們也會發現,我們自身就是數據,就是樣本。我最近經常會反思和對比我身邊的本碩博985的畢業生和其他人的生活狀態與幸福指數,還真沒發現壓倒性的結論。我們中學同學裏就有不少人,成績真的是差,三本四本也難考進,現在過得也挺好。而我們近處的,高校裏這些本碩博的985們,大多數過得也很艱辛、很不容易,好不容易熬到教授,熬到千青,極其優秀的除外,大部分也已四十不惑,大大小小一身毛病。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少年強則國強,教育的改革真的需要舉全國之力、全社會之力去推進、去改進!孩子有謀生保障和住房保障,這就是新加坡父母沒有那麽焦慮的根本。
這篇文章不算正式訪談,樣本數也不能算廣泛和豐富,但確實代表了新加坡一部分父母的看法。有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的嚴謹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