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將效仿德國,讓工讀教育成爲本地主流教育模式之一,目標是到了2030年,本地能有12%的學生修讀工讀課程。
教育部長王乙康于德國12日下午3時(新加坡時間昨晚10時),在參訪德國自動化技術集團ABB Stotz海德堡總公司時作出上述宣布,並在那裏見證新加坡教育部和德國機構簽署聯合宣言。
教育部與巴登—符騰堡州(Baden-Wurttemberg)教育、青年及體育部(簡稱MEYS)簽署的聯合宣言,旨在擴大兩國于數碼化、老年病學與社區關懷,以及教師培訓方面的合作。新加坡理工大學也與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雙元制應用技術大學(DHBW Mannheim)簽署合作備忘錄,安排學生參與海外實習和交換計劃。
王乙康致辭時指出,本地教育領域正經曆顛覆性的改變,網上課程、人工智能與電腦應用計算課程日益受落,以致教育工作者已不清楚應該幫助學生爲哪種職業做好准備,學生也誤以爲要豐富履曆,就得每三到五年換工作。
王乙康說:“我們應該要‘回歸基本’,也就是重視技能,不是那種重複性的技能,而是連人工智能也無法取代的精深技能。”
新加坡將效仿德國,讓工讀教育成爲本地主流教育模式之一,目標是到了2030年,本地能有12%的學生修讀工讀課程。(檔案照)
德國實行工讀教育模式多年
德國多年來實行工讀教育模式,在爲期三年的課程中,學生每上三個月的課,就會到所屬企業工作三個月,以提升專業領域的特長。在求學期間,學生也是企業員工,每月可領取上千歐元的薪水。不過學生不受合約牽制,畢業後可自由尋找工作。
新加坡工藝教育局目前的工讀專業文憑課程(Work Study Diploma)也有類似安排。學生可報讀“學徒制”(apprenticeship-based)培訓課程,一邊上課一邊在企業學習,通過實踐深化專業技能。
王乙康此次是陪同總統哈莉瑪到德國訪問。
總統昨天除了參觀ABB Stotz總公司,也參觀了位于法蘭克福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大陸集團是全球五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曾獲許多工業4.0企業獎項,産品包括電子刹車系統、機殼系統及部件輪胎等。
集團發言人在導覽時指出,人力局限是德國汽車業在生産線上面對的最大挑戰。該集團在轉型過程中,除了得推動自動化,也必須確保全球超過24萬名員工提升技能。
發言人也透露,在6萬4000名德國員工當中,近兩成缺乏相關技能(unskilled),有的只在學校完成基本教育,有的則中途辍學。大陸集團爲中途辍學者設計了一項爲期三年的職業培訓課程,助他們掌握操作軟件所需的技能,完成課程後還可獲得德國工商聯合會認證的證書。
大陸集團2012年也在新加坡設廠,于文慶路興建亞洲最大的汽車資訊管理系統研究和開發中心,1400名本地職員中以軟件工程師居多。
記者:劉智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