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2°的驕陽下,有這麽一座缤紛的小城。
這是一座老城,這是一座新城,
曆史被強調,但又被粉飾,
文化被高舉,卻又被過分簡化,
我們在其中,該如何解讀她
……
缤紛組屋
“紅山”是紅色的嗎?
漫談獅城,從色彩入手不只因爲這主題之重要,也源于身邊的一件事兒。我所居住的地區名爲“紅山(Red Hill)”,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爲之,這一帶的屋子都一度被粉刷成紅色。每逢乘地鐵經過,只見窗外遠近深淺的紅樓,不必聽報站,便知到家了。
丨1970年代的紅山地區(Mench Ruma)
一直以爲,事情就是如此了。不想近日,樓下張貼出一紙告示,以中文/英文/馬來文/印度語分別寫著:“政府決定重新粉刷您這一帶的房屋,有三種配色方案供您投票選擇”。一旁有三種配色方案的模板,有深紅,嫩綠和明黃。還挂著個投票箱。全民參與城市建設,倒是被我趕上一回。
丨組屋更新色彩方案 (哪哒)
還沒來得及投上我寶貴的一票,票箱已經被移除。上油漆的腳手架縱橫交錯的支起來了。又不多時,一路之遙的樓已經換了裝束,脫下在我心目中象征地方性的紅色外衣,換上了新綠色的褂子。這三十多年的老房子經這麽一打扮,竟有幾分剛剛拔地而起的味道。
丨組屋區粉刷中的新舊對比(哪哒)
那綠是嫩的很,配上純度極高的白,明晃晃有幾分刺眼。想著不出時日,我所熟悉的“紅山”將變身“綠山”,心中忽的湧起幾分不舍。一如去年眼睜睜看著樓下幾顆老椰子樹被砍伐……新和舊,哪個更好呢?那被粉刷的不只是牆面,更是記憶。那砍下的不只是樹木,更是情誼。
丨組屋新貌初現 (哪哒)
HDB易容術
事實上,不拘是我住的社區,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組屋社區都此起彼伏得經曆著這樣的易容術。重新粉刷立面是HDB(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獅城“住建部”,80%以上居住地産的開發者)的例行工作之一。
一方面是爲使舊屋換新顔,維持城市面貌。正如下圖Tiong Bahru社區,建于1960年代,作爲新加坡最早的政府組屋片區,絲毫沒有老舊的感覺,便“得益于“這樣的改造。
丨1950年代的中巴魯組屋區
丨2019年的中巴魯組屋區
(哪哒)
缤紛店屋
Shophouses:從曆史中走來的建築
丨新加坡店屋街區(marinabaysands.com)
獅城缤紛也見諸于曆史文化街區,特別是以店屋(Shophouses)爲主的片區。從東部的如切(Joo Chiat/Katong)到中部的牛車水(Chinatown),再到北部的馬裏士他(Balestier),都以聯排的店屋爲主要風景。
新加坡的店屋多建于 1840s 到 1960s之間,整體的形制沿襲了閩粵一代的下店上屋,風雨騎樓,沿街面窄進深長等特點。雖形制相當,但在建築裝飾上卻體現了多元移民文化。從檐口,門窗,柱式,地磚到內設……有的中、有的洋、有的中西合璧,頗有幾分哈爾濱“道外”的味道。
丨典型的店屋建築結構(URA)
藝術家眼中的七彩店屋
但不同于“道外“的是,新加坡的店屋融入了土生華人(Peranakan)文化的元素。它是華人/印度人與本土人文化交融的産物,體現爲巴洛克般的繁複裝飾和濃豔色彩。放眼望去,只見棗紅,明黃,翠綠,湖藍,太白……這些出現在兒童繪本上的色彩是獅城街頭的平常。從以下兩個以店屋爲原型的藝術品可見一斑。
丨娘惹風格的店屋街區(Nathalie Laoué)
丨Emerald Hill 店屋立面(Kildi Art)
大馬尋原型
店屋之色彩缤紛,除去本身的裝飾特性之外,政府的曆史街區翻新(粉刷)計劃也是“功不可沒”!細心的旅人會發現,同是店屋建築,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城市之間卻有截然不同的氣質!大馬國的槟城(Penang),馬六甲(Malacca)這兩座同樣以華人爲主、融入西洋和娘惹文化的城市,其中的店屋建築卻著實樸素很多。
丨槟城店屋街區 (asia.nikkei.com)
這樸素並不在乎建築裝飾、規模或形制,單單在乎色彩。沒有政府過多的幹涉,這裏的老房子仍舊保持著舊時的味道。曾經的明亮色彩經過百年歲月的洗禮,只剩下忽隱忽現的印迹;加上熱帶暴雨的頻頻沖刷,牆面上或是露白、或是青苔滿布,標迹出雨水的路徑。地磚雖少有日曬雨淋,但人來人往久了,也磨得發白發亮。雖顯殘敗,但比坡上的多了幾分真實,更讓人有走入曆史的感覺。
丨槟城店屋 (John S Lander)
懷念茶室中的一個午後
還記得幾年前,我和朋友在槟城老街上一處店屋茶室待了一個下午。要一壺簡陋的茶,兩人無言,只默默看著熱鬧的街道、來往的茶客發呆。仿佛觀看古舊幕布前演繹的悲喜人生劇。一個沒留神,半日便虛度了。
丨槟城店屋底層茶室 (aboutmyculture)
而在坡上,卻很難有這樣的悠閑和虛無感。一樣是百年老街,在政府積極的更新計劃下,舊貌換新顔,每一個細節都得到了最周到的呵護。屋頂的筒瓦,門前的矮牆,窗框的浮雕……最驚人的是色彩的“恢複”!最具代表性的恐怕是“南洋茶話”logo的取景地,位于Joo Chiat Road和Koon Seng Road 交口的Peranakan Shophouses。因著明亮的色彩,這裏如今已經成爲遊客街拍熱門地。周圍的店鋪中也難尋那槟城那種簡樸的茶室。
丨Peranakan Shophouses (marinabaysands.com)
(注:封面圖 Kildi Art;篇首圖 talkingtextiles.asia)
這缤紛色彩的背後,是街區、房屋的紳士化。老居民早已在半世紀之前的城市更新中遷移到政府公共住宅中,老字號也慢慢不見蹤迹。只剩下盛裝而立的店屋和熙熙攘攘的旅者。
新加坡是一個美食之都?還是一個美食沙漠?
食物和城市色彩有什麽關系?
新移民主婦如何經營三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