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6月29日全面複課
根據新加坡教育部的最新部署,教育部屬下的母語、第三語文、音樂和美術中心上課的非應屆畢業生將從6月29日起複課,高等教育學府也將逐步複課。
目前複課僅限不超過50人的試驗課和一些原本在網上進行的課程,所有大型課程和講堂課仍必須在線上進行。學生在課堂上也必須如同考試時那樣分開坐,只能進行小組討論,在食堂也必須盡可能間隔著坐,上學、休息和放學都必須錯開時間,減少擁擠的情況出現。學生和職員也仍然必須戴上口罩,或按情況所需,例如有健康狀況的學生,也可戴上面罩。
部分學校活動,例如體能訓練和面對面的輔導課也獲准逐步恢複,但同樣必須遵守安全管理措施,例如保持至少一米距離以及確保在場人數不超過50。小組活動仍能在遵守安全管理措施的情況下進行,這包括校園導覽、講解會等。
新加坡學生全面返校之後,學校將允許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體育活動以及參與肢體接觸極少的球賽;另外,校方也會要求學生進行不會有身體接觸的運動,包括個人運動如有氧運動、舞蹈、身體強化鍛煉、跳繩,技能訓練,或是一對一的隔網運動,如羽毛球、桌球和迷你網球等。教練或指導員能夠通過遠程方式指導的一些課外活動如舞蹈、計算機程序編寫、美術以及機器人(Robotics)等也可恢複進行。
較適合面對面指導的其他課外活動將只能在班級層面進行,以避免學生過多地接觸,這表示一部分學生可能不會參與自己原來的課外活動,而是和同班同學一起學習新的事物。此外,所有學校仍須遵守安全管理措施,身體不適的學生和職員,或是家裏有人出現感冒症狀、正在進行居家隔離或是履行居家通知的學生和職員,都不應該上學。
學校複課後 需更注意弱勢群體學生
新加坡教育部第二部長英蘭妮表示,學生需要遵循預防新冠肺炎措施的同時,學校也要多注意弱勢群體學生。英蘭妮指出,目前爲這組學生提供的補習班等計劃,都需要直接接觸到學生,因此政府將探討如何使用虛擬方式,包括推出新的“提升”計劃,通過一名協調員,將學生和社區援助聯系起來。
新加坡劍橋O水准母語筆試于6月18日開始進行,但有大約70名因冠病接獲隔離令、居家通知或正在放缺席假的學生,今年將無法應考。新加坡教育部第二部長英蘭妮接受新加坡當地媒體訪問時說,新加坡考試與評鑒局將和學校合作,爲這些受影響的學生提供特別安排。
英蘭妮表示:“只要學生能參加預計7月份舉行的口試和聽力理解考試,他們就可以選擇在年底參加考試。老師將與學生合作,確保考生做好充分的應考准備。”
複課之後,許多家長仍舊對疫情期間開課表示擔憂,小新君將家長們疫情期間最爲關心的問題列在下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
Q:
我對目前的疫情還是很擔心。學校重開後,能不能讓孫子繼續在家學習?
A:
全國學校6月2日起重開,首階段中小學畢業班學生恢複每日返校上課,其余年級則采取每周輪流返校制度。學校會盡所能落實各項安全管理措施,確保學生和教師能安全回返學校上課。在家學習的效果始終比不上面對面授課。學校早前從4月8日至5月4日實施全面居家學習,6月學校假期又提前到5月。如果繼續讓你的孫子在家學習,意味他將有超過八周沒有到學校上課。讓你的孫子回校上課,教師就能更有效地給予指導。
Q:
兒童染上冠病,會出現哪些症狀?
A:
兒童染上冠病後的症狀跟成年人大同小異,只是一般上都較輕微。除了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和咳嗽之外,也有半數病例出現發燒症狀。這些症狀與普通感冒很相似,而兒童患上普通感冒是很普遍的,每個孩子每年平均會患普通流感六到八次。其他在兒童患者身上較不常見的冠病症狀包括肌肉疼痛、喉嚨痛、頭痛、嘔吐及腹瀉。
Q:
我該如何分辨普通感冒與冠病症狀?
A:
冠病所引起的呼吸道相關症狀與普通感冒非常相似。如果孩子曾與冠病確診病患接觸過,或者曾在出現症狀兩周前到過其他國家,那患上冠病的可能性就會大爲增加。如果孩子身上出現的症狀並非典型的冠病症狀,例如皮膚起紅疹,那導因就多半是與冠病完全無關的其他病症了。如果無法清楚確認孩子的症狀,不妨看醫生求診。醫生會進一步評估孩子的健康狀況,並了解相關的旅遊史和接觸對象,再決定是否做冠病檢測。
Q:
孩子出現疑似症狀,我該怎麽做?
A:
孩子出現疑似冠病症狀,家長自然會擔心,但是在這個時候尤其需要保持冷靜。頻密檢測孩子的體溫,謹慎留意症狀是否惡化。好多小朋友即使傷風咳嗽也可以如常玩樂,吃好睡好,情緒沒受到太大影響。不過即便如此,父母還是應該讓孩子留在家中休息,並確保孩子多喝水或其他液體,體內水分充足有助于加強身體免疫力,避免到公共場所以免傳播病毒或病菌。如果症狀五天後還是不見減緩,請務必看醫生。
Q:
有哪些狀況算是警訊,提醒我得帶孩子看醫生求診?
A:
如果孩子呼吸急促不順暢,甚至上氣不接下氣,看起來疲倦或不尋常地嗜睡,喝液體有困難,或者出現脫水迹象(例如排尿次數減少),便應馬上帶孩子去看醫生,由醫生對孩子的狀況做專業檢查和評估。醫生也可能安排驗血或X光檢測做進一步檢查。這些警訊是常見的,卻並不限于這些情況。孩子的狀況家長最清楚。一旦出現任何值得關注的異常現象,盡早看醫生,也讓自己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