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會議員殷吉星(Inderjit Singh)。(海峽時報)
作者 張麗蘋
710大選塵埃落定後,線上評論多,線下的高談闊論也多,就連平日只看到老人打盹的組屋區樂齡角落,也成了熱鬧非凡的“議事廳”。
在網上,較受矚目且廣爲新加坡網民轉載的評論,就是前國會議員殷吉星(Inderjit Singh)(11日)晚上在面簿上刊登的兩則各約1800字的英文評論。一天後的數據顯示,上下文各有超過3200人分享,每篇的點贊人數也超過6200人。
殷吉星出身于一個窮困家庭,父親當過司阍和巴士司機。殷吉星在1996年當選爲宏茂橋集選區議員,從政期間也曾擔任行動黨副黨鞭,2015年大選引退後,就定期撰寫一些有關行動黨的評論,一向敢怒敢言。
殷吉星在1996年當選爲宏茂橋集選區議員,從政期間也曾擔任行動黨副黨鞭,2015年大選前引退。(每日新聞)
這兩篇貼文爲何會引來那麽多人點贊與分享?看看標題就能看出端倪。
第一篇:爲何這是一個分水嶺選舉?新加坡人是如何投票的?競選造勢方式又如何影響選民?
第二篇:人民行動黨和反對黨面臨的更深層問題,行動黨未來該走什麽樣的路?
文內的觀察與總結應該是擊中了許多網民心中的想法與結論,因而引起共鳴。
在第一篇貼文中,殷吉星指出: 從本屆大選投票成績來看,人民行動黨獲得61.2%總得票率並非該黨最差勁的表現,這個成績比2011年大選進步了1個百分點。
新加坡人必須扪心自問的是:10年來,1個百分點得票率的進步,能否視爲真正的改善?別忘了這屆大選很多方面的條件都對反對黨不利,而且每當行動黨在危機期間(例如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舉行大選,選舉成績總是出奇的好。
然而這次大選,我們卻看到一些重大轉變,也看到了新加坡人發出的明確信號。
一個例子就是馬林百列集選區。
行動黨馬林百列“五男”團隊(左起):謝健平、閥賀米、陳川仁、陳詩龍醫生、唐振輝。(新明日報)
行動黨團隊的馬林百列候選人明顯比工人黨那幾名相對默默無聞的候選人更有經驗,也展現出巨大的潛能,然而最終得票率卻只有57%。對此,殷吉星說:
“爲什麽會這樣呢?我相信今天的工人黨已經取得行動黨多年來建立起來的同等聲譽。他們(工人黨)在選民當中已得到品牌認同,被視爲名聲好、負責任的政黨。”
不同年齡層的新加坡選民如何投票
殷吉星認爲建國一代(約40萬名選民)在這屆大選應該有多達80%至90%將手中的票投給行動黨。
組屋區居民(heartlanders)則應該有70%至80%投票給行動黨。
這兩群人是行動黨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也對行動黨心存感激,沒有他們,行動黨也許無法獲得61%的總得票率。
投反對票的群體最有可能是年輕選民,尤其是千禧一代,殷吉星估計有多達50%都將選票投給反對黨。他們向往多元化的聲音、想看到不同意見的碰撞、不希望一黨獨大而且在沒有足夠辯論的前提下就推行政策,也不願意接受行動黨政府曆來的官僚治國方式。
由于今年的競選造勢都在社交媒體展開,反對黨這回很好地利用了社媒發出年輕選民高度認可的信息,成功拉票。相比之下,行動黨的網上競選方式就顯得老套乏味。
還有一點就是,年輕選民看到行動黨支持者不斷攻擊反對黨候選人的人格,認爲這是“肮髒的政治”,也促使他們用手中的選票來表達他們對行動黨這種手段的不滿。
殷吉星認爲此次造成最大變數的就是那些步入中年、收入中等的夾心層。他們受過良好教育,當中有不少是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與技師(PMET)以及自由業者,他們有不少人在疫情中失業又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行動黨的政綱並沒有打動他們,反而讓他們對第四代領導人的治國能力感到質疑,于是在反對黨候選人較強的區域,就將票投給反對黨。
競選造勢風格
殷吉星指出,選民普遍認爲行動黨在這屆的造勢期,將注意力都放在人身攻擊、謾罵和人格诋毀等方面,加上各種警局報案、出動打假法(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POFMA)的手段,都讓年輕選民感到反感。
相比之下,反對黨在競選造勢時,給人的感覺就比行動黨更有君子風度,只攻擊政策,對事不對人。新加坡選民這次將選票投給反對黨,也在釋放這樣的一個信息:
是時候在政治上展現寬宏大量,集中在討論課題,並虛心接受善意的批評。
行動黨在本屆大選的一大問題就是:因小失大。只關注並忙著反駁反對黨提出的個別課題:1000萬人口、抗疫手法不到位等等,反而讓行動黨的整體政綱失焦,無法讓新加坡選民很好地理解爲何行動黨的政綱優于反對黨?
這個選舉也讓大家看到,大選前那幾年有沒有頻密走訪選區、深入民心才是拉票的關鍵。新成立的新加坡前進黨最吃虧就在于他們大選前沒有機會走訪選區,所以最終一個議席也沒能拿下。
陳清木醫生(擊拳者)領導的新加坡前進黨雖然在2019年1月成立,候選人卻在今年初才敲定並開始走訪選區。(聯合早報)
對政府和行動黨領袖的信心與信任
殷吉星說,行動黨在這次競選並沒有妥善應對反對黨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上的疑問,包括:
民選總統制度的修改;
修改憲法來舉行大選;
2013年人口白皮書的後續問題;
外來人才課題;
政府組屋屋契問題;
毫無啓發性的未來經濟委員會報告。
加上新加坡貧富懸殊日益嚴峻、生活成本上漲、PMET失業等等,都讓新加坡人,尤其是夾心層感到極度焦慮。然而行動黨卻沒有抓緊時機在大選前和競選造勢期間纾解國人的這份焦慮感,導致選民對行動黨失去信心。
雖然第四代(4G)行動黨領導人不斷重申他們一定會謙虛尊重地聽取民意,但實際上,許多選民都不覺得這些第四代領導人的行動有顯示他們履行了承諾。殷吉星說:
選民對于4G領導人的普遍印象依然是:高傲、精英主義者、天生的貴族,總給人一種“我們最懂”的態度。
如果第四代領導人能夠建立起有效的反饋渠道,而不是只仰賴狹窄圈子的反饋,就能更好地理解新加坡公司與個人正面臨的實際問題。
殷吉星指出,冠病疫情是一個可以讓第四代領導人展現實力的機會。他們的努力大家有看在眼裏,但表現卻不能像2003年應付沙斯那般打上高分。在此次疫情的管理上,國人似乎對政府和領導團隊完全失去信心。大選前的幾個誤判、錄音門事件以及措辭不妥的行動黨文告,都削弱了人民對第四代領導人的信心。
第四代領導人不能指望能繼承上幾代領導人的聲望,他們必須靠自己的行動來博取人民的信任。這次若不是李顯龍總理暗示他不會那麽早移交政權給第四代領導人,然後讓尚達曼國務資政講解政府計劃如何照顧新加坡人,行動黨的總得票率可能會掉到60%以下。
反對黨未來可走的路
殷吉星說,目前選民看到的是,不同反對黨之間缺乏團結,似乎只注重于滿足各自的利益。對這些反對黨而言,要全面團結是不可能的,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讓三大反對黨巨頭組成聯盟,向選民證明他們有能力在國會裏形成強有力的反對聲音。一盤散沙對反對黨一點幫助都沒有,這次反而幫到了行動黨。
2020年大選競選期最後一天,競逐阿裕尼集選區的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舉手者)于7月8日帶領競選團隊候選人貝理安、嚴燕松和莫哈默費沙走訪選區內的高文熟食中心拉票。(海峽時報)
行動黨這次幾乎拿下所有的單選區(後港區除外),即使派出首挑大梁的新候選人也依然能勝出。反而在集選區方面,一旦遇到強勁的反對黨候選人,就無法勝出,這顯示集選區已不再是行動黨的優勢。
工人黨在阿裕尼集選區的高票當選也顯示了新加坡選民的成熟度。即使五名候選人當中有三人是非華族也不影響選民最終的決定。
行動黨未來可走的路
殷吉星總結說,行動黨首先必須檢討整體的形象。他們必須意識到在重要課題上,不可能有所有的答案,但只要全心全意付出與各社會階層人民協商,就能找出解決方案。他們也必須意識到,犯錯了,向選民道歉,選民會接受的,但一定要問責。年輕選民不希望看到一個高高在上的政府。
李顯龍總理(左一)以行動黨秘書長身份7月11日淩晨召開記者會總結大選選情。(聯合早報)
在年輕選民看來,投票給行動黨是贊同官僚主義,投票給反對黨是投選了多元化和務實作風。他們想看到是具備願景和創業思維,能夠集思廣益帶領新加坡邁向未來的領導人,而不只是普通的經理人或順從者。
最後,就是建立信任,這個任務是重中之重,對行動黨而言,亡羊補牢未爲晚也。再拖下去就不一定了。 看完殷吉星的這兩篇長貼文,紅螞蟻長老笑著總結說,如果殷吉星下屆大選也像陳清木那樣過檔到反對黨陣營,可能就會很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