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
新加坡大選7月10日舉行、同日結束。本次大選被視爲選民對政府處理疫情表現,以及對第四代領導層的信任公投。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取得83席,延續它自1965年立國以來掌權的局面,在野工人黨則有10席。有聲音也認爲,這次選舉也是驗證未來總理大熱王瑞傑的領導能力的試金石。
外界認爲,不論這次選舉結果如何,新加坡的政治體也展示出它是李光耀時代遺留的模式,也能看到人民行動黨掌握政權的背後有著成熟的官員選拔流程和標准。
新加坡大選共劃設14個單選區、6個4人集選區、11個5人集選區,朝野包括11個政黨在內共有192名候選人競逐93席。集選區是新加坡實行的一種選舉制度,確保國會有少數種族代表。圖爲新加坡總統哈利瑪參加投票。(圖片來源:路透社)
第13屆新加坡大選正式落下帷幕。這次疫情之下的大選因防疫措施導致投票時間延長兩個小時至晚上10點,計票工作一直持續到清晨。在全島31個選區的93個議席中,人民行動黨一共拿下83個議席,得票率爲61.24%,低于上一屆大選的69.9%。
工人黨在本次選舉中一共拿下10個議席,是曆來最好的成績。他們守住了阿裕尼集選區和後港單選區,還拿下新的盛港集選區。李顯龍總理表示工人黨黨魁畢丹星將正式受委爲反對黨領袖。
行動黨險勝保住東西海岸:除了盛港和阿裕尼,本屆大選還有幾個熱點戰區。在東海岸集選區,由副總理王瑞傑領軍的團隊以53.41%的選票勝選。在西海岸方面,由兩位部長易華仁和李智陞領導的行動黨團隊,以51.69%的得票率險勝新加坡前進黨。
行動黨新人拿下單選區:行動黨這次派出兩名新人顔曉芳和葉漢榮旗開得勝,打敗前進黨的候選人。葉漢榮更以60.83%的得票率,打敗前進黨的對手羅舒玉當選。
工人黨成功守土再攻下盛港:工人黨候選人陳立峰也不負衆望,守住了後港單選區。在盛港集選區,工人黨是以52.13%的得票率當選。工人黨的候選人林志蔚說感謝相信他們團隊的每個人,把夢想轉變成現實。他們會努力爲更光明的未來和新加坡努力。他也感謝盛港居民。
其他反對黨一無所獲:挑戰失敗的前進黨秘書長陳清木在記者會上表示,盡管在本屆選舉一無所獲,但團隊起到了一定影響力,所挑戰的九個選區平均獲得四成的選民支持。新加坡民主也毫無斬獲,秘書長徐順全在武吉巴督單選區,敗給了穆仁禮。主席淡馬亞也在武吉班讓單選區輸給了連榮華。
本屆大選廢票率僅1.81%,曆史最低!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給各行各業造成空前經濟沖擊,在這一非常時期舉行的選舉,使選民更重視手中的一票的作用。這使本屆新加坡大選廢票率首次降至2%以下的水平,創下新加坡曆屆選舉的最低廢票率紀錄:
本屆大選共有253萬5565名選民投票,並出現4萬5772張廢票,廢票率達1.81%。這比上屆大選的2.05%,少了約0.2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美聯社
有政治觀察家認爲,在利害攸關性更高的選舉中,選民對于選擇支持哪一方的重要性有更強烈的意識,也就更不可能出現投廢票的情況:
同樣的,在選民視爲關鍵的選舉中,可能出現更高的投票率。投票率高也意味著,從上屆大選到本屆大選的廢票絕對數如果保持不變,廢票率也會因爲較大的投票者基數而下跌。
新加坡曾在2001年9·11事件後舉行的大選同樣反映這樣的趨勢,當年的廢票率從1997年大選的2.4%跌至2.1%,但到2006年大選時又回升至2.3%。
本屆大選最高的廢票率,大多出現在人民行動黨表現較好的選區。以連續兩屆出現單議席選區票王的拉丁馬士區爲例,行動黨候選人楊益財贏得74%選票,而這區投票的2萬3556名選民中,有817人投下廢票,廢票率達3.47%。
由李顯龍總理領軍的團隊在宏茂橋集選區迎戰弱旅革新黨,取得約72%得票率。該集選區17萬8039名前往投票的選民中,5009人投下廢票,廢票率達2.81%。
圖片來源:美聯社
而在競爭較激烈的選區,廢票率普遍偏低。工人黨競逐的四個集選區和兩個單選區,廢票率不超過1.36%。該黨角逐的榜鵝西區,廢票率更是本屆大選唯一一個少過1%的選區,2萬5865名投票的選民中,只有216人投廢票。
此外,新加坡前進黨西海岸集選區的團隊,在一場激戰後取得48.31%的得票率,爲落敗反對黨團隊中最高。該區的廢票率同樣偏低,14萬名投票的選民中僅1645人,或1.17%投廢票。
廢票率整體下降也顯示出新加坡反對黨的候選人素質整體提升。品牌較鮮明的政黨如工人黨,甚至是新成立的新加坡前進黨都推出更多、素質較好的候選人,因此選民有了更多的選擇,而不會讓選票作廢。
李顯龍:對大選結果感到滿意!
本屆大選7月10日舉行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7月11日清晨舉行的記者會上說,對大選結果整體感到滿意,會負責任地使用選民的委托來處理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衰退,使新加坡人安全地度過危機。
李顯龍還通過Facebook發文表示行動黨在本屆大選的得票率雖然不盡理想,但他感謝選民的委托。人民行動黨在第13屆國會選舉中贏得83個議席,總得票率是61.24%,但卻無法從反對黨工人黨手中奪回後港單選區和阿裕尼集選區,還丟失了盛港集選區。
圖片來源:路透社
對此李顯龍認爲,選民在這屆大選中清楚表達希望國會內的聲音更多元化。他說新加坡人雖屬意人民行動黨籌組政府,但他們、尤其是年輕選民希望看到國會有更多反對派。他認爲,結果顯示國民置身新冠肺炎危機中所感到的痛苦以及不確定因素:
這不是一個令人感覺良好的選舉,而是(反映)民衆在面對一些實際的問題以及預期未來有更多困境的選舉。
這不是一個令人感覺良好的選舉,而是(反映)民衆在面對一些實際的問題以及預期未來有更多困境的選舉。
李顯龍敦促新加坡人抛開分歧,團結起來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未來的挑戰不僅需要整個政府應對,但更需要整個國家應對。同時李顯龍恭喜工人黨有出色的表現,表示在處理眼前的迫切問題時,他期待該黨議員參與並對國會辯論和全國辯論做出貢獻。
王瑞傑:行動黨當選議員已開始工作!
大選結束後,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表示,人民行動黨當選議員已經在選區展開工作,團隊也將全心全力服務所有新加坡人,共同度過這場疫情和迎接未來的挑戰。他本人也和東海岸集選區團隊的其他成員這個周末走訪了區內多個地點,答謝選民。
王瑞傑呼籲新加坡人團結,並專注在首要任務,讓新加坡走出冠病疫情後更加堅強。同時他也強調表反對黨必須願意同執政黨合作,以捍衛新加坡的國家利益。
李顯龍總理在選前和選後都承諾,他及國務資政張志賢和尚達曼會率領年輕閣員,確保新加坡安然渡過難關。他也強調會把運行良好的國家,完好地交棒給下一代領導班子。
而本次大選也是對即將于未來一兩年內上台的新加坡第四代領導群體的民意試煉。幾年前曾表示可能再今年卸任的現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早在2018年就扶持了第四代領導班子,當年11月人民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一職也被現在副總理王瑞傑接替,到2019年下一任總理人選已經非常明朗。雖然外界猜測李顯龍有可能因爲疫情的影響而推遲卸任計劃,但是王瑞傑的接任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王瑞傑現年59歲,祖籍是中國廣東潮州,早年曾是時任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的私人秘書,也曾擔任新加坡駐世貿組織(WTO)的談判代表、貿易工業部常任秘書等職。2005年4月,王瑞傑出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2011年當選國會議員,2015年的大選之後就任教育部部長,此後又轉任財政部長至今。在新加坡第四代領導班子中,王瑞傑的政治資曆最深。
而王瑞傑晉升的路線和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以及李顯龍都非常相似,皆從國會議員開始轉入內閣,在接任總理之前擔任副總理的角色。從吳作棟、李顯龍到王瑞傑的從政經曆,也可看到新加坡領導人選拔的幾個決定性因素:
第一,直至第四代領導人,新加坡第一任總理李光耀的扶持仍然重要。
與吳作棟、李顯龍一樣,王瑞傑在從政早期也獲得過李光耀的扶持。
第二,具有豐富的從政經驗,特別是要在經濟調控層面有所曆練。
吳作棟是經濟學出身,從政前曾是新加坡海皇輪船公司的董事經理,從政後先後擔任過財政資深部長、貿工部長;而李顯龍在32歲就曾被委任貿工部的政務部長一職,此後很快成爲政府組織的經濟委員會主席,在內閣任職期間也多年在貿工部工作,擔任副總理之前先後成爲金融管理局局長和財政部長,提出多項經濟改革政策。
圖爲2018年王瑞傑在新加坡出席東盟財長會議。(圖片來源:美聯社)
王瑞傑則也曾4年擔任貿工部常任秘書,在2005年至2011年間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並且經曆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考驗,這期間在穩定貨幣價格、健全隱含體系以及提升企業和投資者信心方面起到領導作用,兩度在壓力之下堅持收緊貨幣政策,在2011年被英國《銀行家》雜志在2011年評選爲“亞太區最佳中央銀行行長”。
此後在擔任財政部長期間,王瑞傑又負責主持財政預算案工作,在幫助企業轉型、拓寬國際市場和培養高科技人才方面都提出過計劃。6年的金融管理局局長、4年財政部長,這樣的經曆讓王瑞傑成爲第四代領導班子中最具經濟調控背景的官員。
第三,有與各方協商和凝聚共識的領導力。
李顯龍曾經透露,從父親李光耀身上學到了領導人必備的條件,其中有兩項是要有說服民衆的能力;要懂得從理性和感性的角度洞察人心。
王瑞傑在李顯龍的委任下,對傾聽民意也極具經驗。2012年的“我們的新加坡對話會”以及2016年的未來經濟委員會都是政府征集商界、工會、民間觀點的全國性項目,他的威信正是在這些項目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關于王瑞傑還有一件趣事。他在1997年至2000年間爲已故開國總理李光耀效力,後者生前曾贊許其爲最佳首席私人秘書,然而李光耀曾在其著作說出這位“一流秘書”唯一個讓他遺憾的地方,是他不夠高。
李光耀在其著作《李光耀觀天下》(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一書中贊賞王瑞傑的表現,也指出“唯一令人遺憾之處,他不是一個大塊頭。(身高)能讓人大型集會顯得與衆不同。”
反對派工人黨政治版圖擴大!
盡管本次大選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勝出,延續它自1965年新加坡立國以來的執政地位,但反對黨工人黨成功守住阿裕尼集選區與後港單選區,還拿下盛港集選區,共在93席國會中獲得10席。
執政人民行動黨在選舉過後,在國會93席中仍擁有絕大多數席位的83席。工人黨拿下10席,是這個政黨有史以來取得大最多席次的一次。黨魁畢丹星7月11日表示,將繼續耕耘。
畢丹星感謝選民的信任,但同時感到自慚:
我一點也不感到興奮。事實是,我認爲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覺得我們要努力工作。
畢丹星指,將提醒大選成績優異的工人黨候選人“腳踏實地”,記住他們所作一切事情的原因。他表示,如果能夠以這樣的方式繼續前行,以可信反對派應有方式理性而負責地爲新加坡人發聲,將會有所進展。
本屆大選結束後,工人黨是新加坡國會中唯一擁有議席的反對黨,議席數目由上屆的6席增至10席。畢丹星說,大選成績出乎意料,也是前人爲後人鋪路使然,除了本屆大選引退的前秘書長劉程強外,過去兩屆大選還有很多參選落敗的工人黨候選人,他們都付出很多努力。
有分析員認爲,選民希望看到國會中有更多反對黨議員發揮監督角色,加上政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能力有待改進,是反對黨席位上升的主要原因:
盛港的年輕家庭比較多,所以他們對未來會比較有顧慮,對以往的政績可能會覺得說是過去式,工人黨整個團隊讓選民相當有信心。
第13屆新加坡大選正式落下帷幕,而本屆大選的最大贏家,非新加坡選民莫屬。
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以其持續的政績,仍然獲得新加坡人的肯定。但是,越來越多國人也希望國會出現更多元的聲音、更不同的點子,來應對越來越複雜和艱巨的挑戰。
本屆選舉結果,同時滿足了這一對矛盾的訴求。執政黨贏得了超過六成的選票,獲取選民明確無疑的委托繼續執政;反對黨工人黨則增加了在國會的代表性,從六席提高到10席。
朝野領袖在選後的表現,爲這場不一般的“網絡選舉”帶來政壇新氣象。他們都明白選民希望在持續的穩定中看到變革,特別是年輕一代選民,要求國會有多元的聲音。
與此同時,選舉結果也表明,主流民意仍然側重執政績效。雖然執政黨在應對冠病疫情時表現並不完美,選民最終也沒有抹殺其貢獻。從朝野政黨的選後反應觀察,新加坡選民在這次選舉中所展現的集體智慧,推動了新加坡民主政治的良性上升螺旋。
這場疫情中的選舉雖然已經結束,但疫情卻遠還沒有過去。選舉結果證明,百家爭鳴和團結一致不一定要相互抵觸,反而可能是新加坡走出危機,茁壯成長的關鍵。選民已經用手中的一票表達了態度,接下來就看朝野政黨如何精誠合作,在尊重多元的理性競爭中,爲新加坡和全體新加坡人謀取最大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