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之說最早出于《論語》。據《論語》記載:2400多年前,孔子帶學生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主張。一天子路掉了隊,遇見一農夫就問:你看見夫子了嗎?農夫答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孰爲夫子?
五谷究竟是指哪5種谷呢?一時還難以說清。中國古代稱糧食作物爲“谷”,有三谷、五谷、六谷和百谷之說。《周禮注》稱:三農生九谷,稷、秫、黍、稻、麻、大小豆、大小麥也。凡王之膳食用六谷,稻、黍、稷、梁、麥、苽也。其中,秫是指稻中的糯黏品種,麻應爲我國的大麻,南北朝時常吃大麻子粥,梁在古代爲多種谷物的總稱,有時指大穗長毛的谷子;苽即爲菰,即茭白的子粒,色白,做成的飯很香,稱菰米。對于五谷,《周書》說是麥、稻、黍、粟(也爲稷)和菽(大豆),楚辭《大招》注的是稻、稷、麥、豆和麻,《漢書•食貨志》稱爲麻、黍、稷、麥和豆。以上各書的說法出入不大,差別在于有麻無稻、有稻無麻、有麻有稻而無黍,所以五谷並不拘泥于6種作物,說六谷也可以,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
稻原産我國。在無錫、杭州和武昌等地的新石器時期遺址中,就出現了稻粒和稻殼。這說明早在5000年前,我國已能種稻了。如今,在廣東、廣西、雲南、西藏和台灣仍有野生稻生存。稻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世界上許多地區(尤其是東南亞)重要的糧食作物。
水稻
黍(Panicum miliaceum L.)又叫糜子或黃黍,爲禾本科黍屬作物。一年生,莖簇生,有軟毛,下部膝曲。葉條形,有長尖,生軟長毛。花序圓錐形,疏散,稍向一側垂;小穗有短柄,外穎小,內穎大,雄蕊3。颍果近球形,有光澤。原産地尚不清楚,埃及史前就有栽種。我國在周朝以後種植很廣,爲五谷之冠。如今華北各地還有栽種,北京俗稱“黃米”,做飯極爲黏稠。
糜子
稷有兩種說法。一種爲谷子(脫了殼就是小米),原産我國,野生種是什麽尚無定論。半坡村遺址中出土了裝有谷子的陶罐,說明我國在農耕開始時已種谷子。據史書記載,從遠古到南北朝,谷子一直在糧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重要的古代農書《齊民要術》將谷子排在五谷之首,其“種谷”篇中對谷子的介紹大大超過了其他作物,可見當時谷子的普遍和重要。另一種說法稱稷是黍的一個變種或品種,也叫糜子,因稷的形態極似黍。其花穗疏散,直伸或下垂,但谷粒做飯不黏,此點最易區別。
谷子
麥爲大麥(Hordeum vulgare L.)和小麥的總稱。
菽即大豆,屬豆科。《廣雅》裏說:大豆,菽也。大豆原産我國。《周書》記載:菽居北方。這說明北方地區很早就開始種大豆,栽培史也有5000多年了。大豆自古就是重要糧食作物,被列爲五谷之一。《汜勝之書》認爲,大豆易收獲、種植,主張每人應種5畝大豆,以防災荒。今天,大豆雖不爲主糧,但仍爲重要的油料和工業原料作物。18世紀大豆傳入英國和法國,19世紀傳入美國等。
大豆
麻是指大麻,屬于桑科(或大麻科)。古代也爲糧食作物,主要用它的種子。鮮族人吃的麻粥就是用大麻子做的。麻還是重要的纖維植物,古代北方織布全用麻,只是在棉花發展之後才退居其次。有一種麻叫胡麻或油麻,種子含油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