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惜薇 宋慧純 林靜雯
剛過去的第13屆新加坡大選中,20位人民行動黨議員沒有參選,工人黨則有三位原議員引退,讓這兩個老牌政黨都有機會進一步注入新血,推進政黨的領導更新。
《聯合早報》記者訪問執政黨一位引退的前部長、一位國會副議長和兩位國會議員,了解他們退出政壇後的生活與計劃、他們對本屆大選結果的看法,以及冠病疫情等帶給他們的啓示。
陪夫人美國治癌 林瑞生六字送第四代領導
“減短痛,爭長益”——正陪妻子在美國接受治療的前內閣部長林瑞生,親身體會泱泱大國應對冠病疫情的態度,感觸良多,他以這六個字總結我國政治領導當前的挑戰。
林瑞生夫人兩年前罹患第四期癌症,病情惡化後到美國接受臨床實驗,每三個星期注入還未上市的實驗性藥物,把病情穩定下來。
這位之前在東海岸集選區領軍的部長,前陣子頻繁往返新美兩地,兼顧家人與工作。近幾月來,因冠病疫情關系他無法回國,只能透過網絡與居民保持聯絡,以及關心大選選情。
林瑞生坦言近期沒有拍照,發來此前與居民交流的照片,反映他人在異鄉、心系新加坡的心情寫照(林瑞生提供)
如今大選塵埃落定,他把生活重心側向家人,同時也和全國職工總會保持聯系,“關注勞資政緊密結合,在這不尋常時期,更好地照顧工友們”。林瑞生也是職總前秘書長,他目前是職總行政與研究部信托委員會主席。
問他知道妻子生病時,有沒有後悔之前沒有花太多時間陪伴家人,他說:“與其檢討過去,不如珍惜現在,掌握未來。”
這位公教中學校友透過電郵接受《聯合早報》采訪,一字一句都以華文書寫。
問:冠病的處理方式會動搖人民對第四代領導團隊(4G)的信心嗎?
答:我今年66歲了。經曆好幾回的風風雨雨。每一次的挑戰都不一樣。不過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新加坡精神。大家一起奮鬥,互相關懷,共同爭取兩大目標:一是短期的痛楚,盡量幫人民減輕;二是看准長期的機遇和利益,盡量爲國爲民爭取。
減短痛,爭長益,過去1G、2G、3G都是這樣。這次面対百年考驗,4G也是一樣,令我欣慰。
各國處理冠病的表現不一。整體而言,可從三個數字的高低來看,那就是:病例、入院和死亡人數。
病例的多寡,是這三組數字中比較不准確的,因爲國家進行更多檢測,就會發現更多病例,反之就較少。
比較可靠的數據應該是入院和死亡人數。檢測與否,騙得了大衆卻騙不了冠病。最終病情發作,病人還是得看醫生、進醫院,有些甚至丟命。從這兩個比較可靠的數字來看,雖然我國人口密度是全球最高之一,但我們的醫院並沒有爆滿。死亡人數也是全球最低之一。
同樣重要的,是幫助囯人保住工作,避免大量裁員、失業率快速上升。這點我覺得我們做得比別的國家好很多。新加坡勞資政的互動互信,是工友們的最佳保障。
林瑞生期望這次的百年大挑戰會加強大家對年輕一代領導的信心。圖爲紅獅跳傘隊的國慶彩排。(李健玮攝)
我相信也期望這次的百年大挑戰,會加強政府和人民之間的團結與互信,也加強大家對年輕一代領導的信任與信心。
問:這回冠病給你什麽啓示?
答:我這次近看美國、遠觀新加坡,感慨萬千。我們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他們都沒辦到。不是我們比較聰明,而是他們太分裂了。這裏政治太多,領導不足,不關懷民衆,只關注選票。結果,分裂的政治,造成分裂的政策、社會和國家。
新加坡很不一樣。自獨立至今,執政不是爲選票而搞政治,是爲國爲民而獻身服務。面對挑戰時,舉國上下一起奮鬥,走出困境。我們國家比別人小,但是我們的表現比別人好,成就比別人大,因爲我們知道,事在人爲,團結就是力量。
問:你如何看待國家的發展與未來?
答:減短痛,我們一定會盡力而爲。不過,大家必須緊記,事成了,我們也只有一半的成功。另一半的成功,其實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爭長益。
過去我們常說: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五年一大變。可是,過去短短幾個月,全世界已經曆“大過于大”的改變。
這次首當其沖的是全球供應鏈。中美摩擦加上冠病沖擊,將造成更多更大的國家走向自供自足的經濟發展方向,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新挑戰。
同時,冠病也會造成全球更多企業多用科技,精簡人手,全球就業市場將起大波動。
不過,所謂越危險的地方,是越安全的地方。只要我們有特出的條件,不管全球供應鏈,就業情勢起了多大改變,我們還是可占一席之地的。我們面對的問題不是未來世界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而是未來的新加坡經濟和工友會不會越來越特別。
就算每個國家都想自供自足,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國家,不論大小,都有足夠的國內市場、科技、創新、人材、資金、基礎設施等,來進行所有的投資項目。
同樣地,就算越來越多企業想要精簡人手,新工作還是會源源不斷地出現,而且素質和待遇也會越來越好。
其次是我們的中小企業。全球好多中小企業因爲資金流動不足、科技應用不及時、適應速度不夠快,結果受重創。
中小企業是我國提供就業機會的最大支柱。過去我們大力支持,大力鼓勵他們,但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我們大力的支持,而是我們的全力以赴。新加坡要比較全面地以行業轉型爲核心,整行整業一起整體改造,盡快達到“線上線下,天衣無縫”的操作。只有這樣,大中小企業才能一起走進未來。
問:對于東海岸集選區的選民,你有什麽話要說嗎?
答:隨著世界的大變化,我們未來幾年將會面臨很多很大的新挑戰。成功與否,將決定我們未來10年、20年的發展和進展。感謝大家爲我們自己和後代,選出一支最肯獻身爲國、最能帶領人民、最敢以創新來排除萬難的國家領導。我認識(副總理)王瑞傑已多年。他人好、心好、頭腦好。我肯定我國4G會繼續是一個負責任、有作爲、可信任的政府。東海岸團隊也會更好地關懷照顧我們的居民。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管是通過什麽角色,我還是會繼續努力,爲國爲民效勞的。
李美花刷了牙就想去義順南
在國會上,李美花總爲民據理力爭,言辭犀利。走出國會,她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義順南不同咖啡店,哪怕只有喝杯咖啡的時間,她都抓緊機會傾聽民聲。
如今走到揮別政治舞台之際,李美花說,從政這些年最開心的莫過于與居民交流的時候,而最艱難的時候,正是與居民道別那一刻。
2006年以政壇新秀之姿代表人民行動黨角逐宏茂橋集選區議席的李美花是土木工程師出身,當選後負責義順南區事務。義順南區在2011年大選被劃入義順集選區後,李美花在2011年和2015年大選中,都代表行動黨捍衛義順集選區,兩次都成功勝選。
李美花(左一)將咖啡店當成與居民之間的情感聯系站,常在不同咖啡店與居民交談。(梁麒麟攝)
擔任後座議員14年後,59歲的李美花上個月宣布告別政壇。回首這一路走來,她說:“最開心當然是和居民在一起的時候。幾乎每一天,我刷了牙,就是想到要來義順南。”
有居民知道她會來咖啡店,就自制芋頭糕、菜頭粿等。大家會一起點咖啡烏配早餐,邊吃邊交流。
多年來,李美花極力爭取提升區內設施,像是卡迪地鐵站旁的天橋電梯,就是她锲而不舍爭取而來的。不管爭取什麽,過程再難,她說,只要失望了不放棄,就可以再等機會爭取。
除了服務居民,李美花在2008年7月出任新加坡桌球總會會長,見證我國女隊同年在北京奧運會奪取桌球女團銀牌,迎來新加坡48年來首枚奧運獎牌。但男單選手高甯在北京奧運會首場男單賽中沒有教練在場上指導,含淚落敗。李美花對教練“重女輕男”不在場邊感到不滿,賽後即對媒體說需要檢討。在慶祝得牌之際,桌球隊領隊和教練可能被革職等消息傳出,鬧得滿城風雨。當時,她在記者會上道歉,並透露已開始談教練續約一事,領隊借調期也延長,風波才就此平息。
時隔多年談到此事,李美花坦言當時比較辛苦,可說是一大挑戰,但那並非她從政以來最難的時候。她說:“最難的時候就是……大選競選期間的那個星期天。看到居民這樣不舍得……。”說到這裏,李美花數度哽咽,沒再多談。
很多義順南居民早將這位人稱“花姐”的草根議員當成自家人,在咖啡店主動與“花姐”擊拳。(梁麒麟攝)
10幾年下來,很多義順南居民早將這位人稱“花姐”的草根議員當成自家人。記者與李美花約在區內咖啡店進行專訪時,許多居民主動與“花姐”擊拳,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不怕批評 有話直說
被問及可曾考慮過繼續從政,李美花說:“我們從政的,有進來的一天,就有出去的一天……如何引進新人從政呢?當然做了兩三屆的都要能退讓。我做了三屆,大概也是退休的時候了。”
從政至今,李美花的國會發言向來讓人印象深刻。好比幾個月前,政府宣布逐步解除病毒阻斷措施後允許甜品店重開,卻把中藥行排除在外。李美花對此表示不解,在國會反問“是不是中藥比不上冰淇淋或蛋糕好吃?”她甚至前後用華英語追問三次,衛生部長顔金勇當天始終沒正面回應。但不久後,政府宣布,做足安全措施的中藥行可恢複營業。
多次爲民發聲讓“花姐”深受民衆尊敬,但她也曾因將不知感恩的選民比喻爲“死鬼仔”“敗家子”,引來批評聲浪。
對于直來直往的個性,李美花說,她向來有話直說,不喜歡拐彎抹角。問她難道不怕得罪人?她說:“我總覺得我不是爲我個人去爭取,是爲了居民。我當然希望部長可以聽得進去。”
想回馬國探望母親
李美花透露,從政初期,確實有部長不太能接受她的直腸子。“總理當時就把我叫去,說有某某人投訴咯。當時我說,這些是居民在咖啡店跟我說的。那你要我真實告訴你們嗎?他當然要,所以就沒事了。”
談及未來計劃,李美花說,現在新馬兩國邊境還沒開放自由通行,她暫時無法到馬國探望母親。她說:“我要去看媽媽,陪陪媽媽,過後再打算。”
但她透露,已接下母校邀約,擔任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咨詢委員會主席一職。
來自馬來西亞的李美花幼時家境貧寒,苦讀多年後選擇到南大深造,之後在本地紮根創業並從政。她說:“工作幾十年,(南大)他們認爲我現在很適合幫他們,所以我一口答應了。他們正籌備中,還要召進其他成員。”
張有福奉勸年輕代議士 勿因忙碌錯過天倫
剛過去的星期二,《聯合早報》記者到國會大廈專訪張有福,他清理完辦公室,碰上准備以反對黨領袖新身份搬入國會大廈辦公室的畢丹星。
張有福(67歲)原本負責的榜鵝東區,在本屆大選中並入盛港集選區,這個新的集選區由畢丹星領導的工人黨拿下。
告別熟悉環境之際遇上政壇對手,張有福並沒有流露出唏噓,而是豁然面對國人要國會有更多反對聲音的訴求。
“我認爲總理是對的,選民並不要換政府,從他們不是把票投給任何一個反對黨,而是集中投票給工人黨,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由陳清木領導的前進黨,就可看出這點。
“這些都是風格比較溫和的政黨。”
2001年“九一一”事件過後,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取得75%的選票。這回大選雖逢冠病危機,執政黨得票率卻僅有61.2%。
對此,張有福不願意猜測若早前冠病疫情較不穩定時就舉行大選,執政黨的得票率如何,但他相信若工人黨競爭的席位超過一半,不少人投票時就會更保守。
至于由原內閣部長、全國職工總會秘書長黃志明領軍的行動黨盛港團隊敗北,是否讓他感到意外,張有福坦言“政治不外就是預計不可預計的事”。
加入行動黨也能在體制內推動改變
“不能在盛港勝出,不是基于單一理由。要更多反對聲音的全民情緒是其一,我認爲許多人在物色‘反對黨’英雄,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尋找條件能夠比得上行動黨候選人的人選。”
這也正是在電視辯論中,經濟學博士林志蔚憑“不該給行動黨空白支票”言論一夕爆紅的原因。
許多民衆希望加強反對黨力量抗衡執政黨,張有福則始終相信加入行動黨同樣可在體制內推動改變。(陳斌勤攝)
民衆普遍認爲反對黨是弱勢,希望加強反對黨力量以抗衡執政黨。張有福則因自己的經曆,始終相信有政治抱負者不一定得加入反對黨;加入行動黨者,同樣可以在體制內推動改變。
1988年,他在自己首個國會演講中,籲請政府部門采取五天工作制,結果被指這麽做會侵蝕工作倫理。一直到16年後的2004年9月1日,五天工作制終于在公共部門落實。
2014年,他也曾勸請政府,不要讓在建國一代配套下受惠的國人,接受支付能力調查(means testing),他的建議很快被接納。
可是,讓張有福名聲大噪的2005年8月“白象事件”,似乎顯示“在體制內推動改變”不見得容易。
當時東北地鐵線的萬國站落成兩年不啓用,負責榜鵝南事務的張有福帶領基層,在時任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長維文醫生訪問這區時,在萬國地鐵站外放置了八個造型逗趣的紙板白象。地鐵站後來在隔年1月啓用。
“那是兩碼事,我在取得公共運輸業者的承諾後,曾向居民保證萬國地鐵站將通車。可是兩周後業者居然宣布不啓用該站,我和基層的誠信蕩然無存,我們必須據理力爭。”
回想起那段往事,張有福難以忘懷當年被警察叫去問話,警察還給了他和基層“無執照提供公共娛樂”罪名。
“我和警察說,若真有提供娛樂,就是娛樂了你們警察,讓你們從到處找我們放置的白象中得到樂趣。”張有福語畢開懷大笑,完全展現他敢作敢當的風格。
他強調,不管是從體制內部推動改變,或從外頭發揮影響力,關鍵是順應民意改變而調整原來的辦事方法,千萬不能一成不變。
“以前,我們可以集結最好的腦袋關起門想方案,並在做出決定時,以不混淆民衆爲出發點公布,不提供太多選項。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很多人會想知道選擇一個方案而不是另一個背後的考量。我們就得多加解釋。”
多番解釋自然需要更多時間和耐性,而且還會拖慢解決問題的進度,但張有福覺得這是前進的不二法門。
同理,一些參選人在九天競選期間立志走遍選區每座組屋,結果不僅沒達效果,還讓居民覺得他們行色匆匆,缺少誠意。
張有福也是打擊假信息國會特選委員會主席,他認爲競選期間在使用《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POFMA)》時,手法可更輕一些(light-touch)。他舉例,訛傳的政府人口目標,以及法院對權貴網開一面的言論,兩者之間哪一個更符合假信息定義,更應該援引POFMA,其實並不難分辨。
在大選中,新加坡民主黨聲稱副總理王瑞傑曾說要把我國人口增至1000萬,引發一場激烈爭論。
“你們不要逼得我出書!”
POFMA辦事處爲網上流傳的相關假信息,向多個社交媒體用戶發出更正指令。
工人黨新人辣玉莎則被指發表冒犯性面簿貼文,包括就城市豐收教會判決,稱法院無情地判少數族群坐牢,辣玉莎後來就此道歉。
即將告別政治的紛紛擾擾,張有福對年輕議員有一個忠告。
他步入政壇時,兩個兒子分別四歲和兩歲,32年後的今天,他已經有一個10歲孫女和未滿周歲的孫子。
當年他任職新航工程,可獲得免費機票,兒子嚷著要出國,他卻因忙碌沒能讓他們如願以償。等到他在工作崗位和政壇都穩定了,再問兒子有沒有興趣舉家旅行,兒子告訴他:“旅行當然要去,但不是跟你去。”
他因此勸告年輕代議士們,勿錯過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機會。
至于如何規劃引退後生活,張有福笑說需要一些時間適應“新常態”。這“新常態”是否也包括花更多時間,陪伴在每屆大選前都問他會否再參選的妻子?“她近幾次已不再問我,她說反正我的‘最後一次’會是‘再一次’。這回她幹脆威脅我說:你再不引退,我就去幫忙拉票,不是去幫你拉票,是幫你的對手拉票!”
許多人退休時都說會找時間幹些園藝活,張有福卻說自己沒有耐心看著草一天一天長高。他不掩飾幽默的本色說:“我倒是警告不同的部長:你們不要逼得我出書!”
九年議員生涯 洪鼎基學會聆聽居民心聲
過去九年多以來擔任代議士的經驗讓洪鼎基學習到,要在社區裏推行新措施或鼓勵居民改變一些行爲,不應該拔苗助長,或單靠政府快速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花時間聆聽和了解居民心聲,從而找出對策。
洪鼎基在2011年踏入政壇,今年已步入55歲。他這些年在社區、國會及工會努力,灰白的頭發是歲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記。他選擇在本屆大選中引退,認爲是時候讓新血嘗試在國會發聲,並爲居民做出貢獻。
洪鼎基認爲,是時候讓政壇新血在國會試煉及爲居民做出貢獻,因此他選擇在本屆大選引退。(潘豐源攝)
他過去兩屆大選都當選爲宏茂橋集選區議員,負責靜山—實裏達區事務。談到爲該區居民服務的經驗,他多次重複自己從中學到的是“不要拔苗助長”。
他說,要在社區裏鼓勵居民培養一些好習慣和行爲,不少人往往就會趕著落實一系列措施來達到目標,他們沒有意識到人們是需要時間培養和調整這些行爲的。
洪鼎基認爲,欲速則不達,只在乎盡快達到最終目標,反而會弄巧反拙;不斷催促政府部門快速處理好社區事務,則會讓每個人都依賴政府來解決問題。“比如社區出現亂丟垃圾現象,不能只要求政府部門在區裏多設幾個垃圾桶,這樣雖然方便也能夠解決眼前問題,但這是拔苗助長,導致居民沒有了自發的心態。”
區裏出現“鄰避”(not in my backyard)心態,也讓洪鼎基印象深刻。許多居民雖歡迎區內增設樂齡護理中心和托兒中心等設施,但都表示希望不要建在自己住家底層。他與居民溝通後,才了解到令他們不滿的根源其實是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增設的樂齡護理中心外七個冷氣壓縮機連成一排,而壓縮機的熱氣和噪音影響到二三樓的住家。
洪鼎基指出,要解決居民的問題可能須投入額外資金和資源。在上述例子中,就須把七個壓縮機分開,這個做法雖會導致成本增加,卻能長久消除居民的顧慮。
“不論是政府部門或企業,要在社區設立新的中心或提供新服務,都得投入時間聆聽居民意見,爲居民遇到的實際問題找出對策。”
洪鼎基當上議員初期,曾執著于工作做得不夠好、不夠完美等,直到一名女居民以福建話開導他說,就連手指都有長短,他能做的是以長補短,因爲勤能補拙,這句話讓他至今都銘記于心。
卸下政治工作 只煮“工友的菜”
洪鼎基目前是全國職工總會助理總幹事,並且擔任全國德士師傅協會和全國私人計程車司機協會顧問一職。他向來在國會爲德士師傅和私召車司機積極發聲,坦言自己夾在兩者之間,十分爲難。這些年來,他須應對的最大挑戰正是如何讓德士師傅接納私召車行業進入本地市場,與他們同分一杯羹。
不少德士師傅當初都視私召車司機爲競爭對象,尤其是私召車司機無須遵守條例和考取職業執照等,令他們覺得不公平。
“當時這個問題很嚴峻,因爲競爭影響到大家生計,這兩者對立的情況也會延伸到社會上。”
不過,他也認爲,目前情況已大大改善,雖然入行門檻不平等問題還存在,但“已接近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引退後,洪鼎基把所有精力都專注在幫助工友。他指出,在疫情期間,職總所有人都鉚足全力,共同爲國人保工作和解決可能出現裁員的情況等。“卸下國會議員職務只讓我不再忙政治這一塊,但爲工友發聲的工作就要更加關注。之前我的專注力分散在照顧社區和居民等多方面,現在我可說是能夠專注煮一道菜,就只煮‘工友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