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十三屆大選,一定程度上反映獅城人民對執政黨忠誠的眷戀及年輕選民對執政黨不同期待的反差。
在疫情中舉行大選,對大部分選民而言,正如李總理選後貼文指出:是“痛楚與茫然”的決定;然而新生代卻祈望國會有更多元的聲音及更多的監督制衡。
按世界民主議會的選舉標准,獲得選民61.24%的支持率已算是大勝。但這是新加坡獨立以來執政黨曆來得票率倒數第三,故李總理在選後直言大選結果不如預期中理想。
選民到底發出什麽信息?新加坡政治會有哪些新風向?
一、史無前例的“疫情大選”首次不准政黨舉行群衆大會,經過10天競選就完成投票,堪稱世界“最有效率”的議會選舉。
普遍上,人們對執政黨的“閃電”強勢決策有所茫然;也就激發年輕選民産生抵觸情緒。據統計,25至39歲選民人口數量比往年增多到70多萬人;加上20至24歲者,新生代成爲本屆大選相當大的群體,只比45至64歲年齡層的105萬多選民略少。
筆者在大選前曾評論:20-40歲的新生代選民及候選人的素質,將主宰本屆大選的結果。
二、新生代選民選擇具有一定素質的工人黨新生代團隊,有曆來最多(10名)工人黨議員中選。工人黨成爲本屆大選的大贏家。
黨魁畢丹星選後也覺得“有點意外”。工人黨盛港候選人林志蔚在首場英文電視辯論中提醒選民,行動黨將再次執政,而國會應有監督制衡,避免行動黨開“空頭支票”。這在臉書等新媒體獲得很高的點擊率及轉載。
工人黨遲至提名日才公布盛港B隊候選人何廷儒、林志蔚、蔡慶威和辣玉莎;此隱身戰術讓行動黨第四代領袖王俊傑離開淡濱尼集選區,轉戰東海岸集選區對壘其C隊,結果具有較多新生代選民的盛港選擇了工人黨的新生代團隊。
三、非一般“網絡大選”催生了新生代選民與候選人的網絡互動。此次網上競選適逢執政及在野黨“換血”,有評論認爲“世代交替之戰”或“換代大選”。這不僅對熟悉社交媒體的新生代選民頗有吸引力;而且在運用社交媒體等網絡宣傳方面,正是相對年輕化的工人黨候選人所熟悉及擅長的。
工人黨新秀佘雪玲個人在臉書的點擊互動率就高達50萬人次。整體而言,工人黨通過畢丹星、林志蔚及佘雪玲的網絡效應,除捍衛了阿裕尼、後港,奪下盛港集選區,其他各選區得票率都有不俗表現。
四、新生代選民民智開放成熟,接受少數種族候選人及談化種族與宗教課題。阿裕尼五名當選者中有三人屬少數族群代表,這反映選民不分種族期望能在國會裏有多元聲音及社會正義的表達;也反映新生代選民希望政府聆聽接受他們的訴求。總體受過國民教育及國民服役的新生代,表現了開放成熟的智慧。
針對工人黨候選人辣玉莎在競選期間的網絡失言風波,坊間對行動黨在她道歉後,仍發表文告要求工人黨澄清立場及警方介入,不但讓新生代選民産生反感,年紀較大者早也不認同這種“肮髒政治”(陳清木醫生評語)的延續。
五、疫情大選誕生新加坡政黨政治新裏程碑。集選區制度本是讓足夠的少數種族國會議員代表不同種族發聲;如今此制度對行動黨卻不一定帶來優勢。這足以說明本屆大選結果基本上是由20-40歲新生代選民及候選人的素質所主宰。
行動黨的“換代”約有20名議員引退,包括吳作棟、許文遠、林勳強、林瑞生、雅國博士等;而工人黨的劉程強、方榮發及陳碩茂也同時引退,以致大選出現不少資深議員引退讓賢,參選的新面孔比舊面孔多。這是執政黨第四代領導班子及反對黨新人轉型爲5G網絡世代,爲國服務的新時代。
工人黨新任秘書長畢丹星具有承先啓後的領導力。這位43歲本地土生土長的錫克族,獲得國立大學曆史系榮譽學士、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文學碩士及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博士;他也獲得國民服役少校官階。他率領工人黨崛起,甚至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國大藍平兒博士評論:如果工人黨能好好地管理盛港,他們就能在東部建立強大的堡壘,開始政治旅途的長征。這或許就是新加坡兩黨制的開始。這印證2006年國父李光耀先生的評論:讓我告訴已在國會有10到20年知名度的工人黨劉程強及詹時中,收羅5到6名好候選人奪得一個集選區並用5年時間管好市鎮理事會的話;這證明你有能力管理該地區,則有朝一日選民將投票選出你爲執政黨,組織政府領導新加坡。
劉程強2011年阿裕尼集選區的勝出,讓國內外看到各政黨在公平與溫和的選戰環境及國會制度中的良性競爭和議事。李總理確認畢丹星爲反對黨領袖的地位,等于接受反對黨在國會的重要作用和貢獻。
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已正式被委任爲反對黨領袖,他將得到所需人手和資源,也將享有國會特權,如率先發言的權力及擁有更長的發言時間等。李總理希望,反對黨不僅能進行具建設性的辯論,也能認真提出替代政策。
隨著新一屆內閣已宣誓就職,新一屆國會即將複會,新加坡的政黨政治將進入穩定發展的新時期。這將讓所有新加坡人受惠。而作爲國會最大反對黨,工人黨自身也必將面對新挑戰。
作者:張克潤
畢業于南洋大學獲壹等榮譽學位。現爲南洋大學校友學術會副會長兼新加坡文化遺産研究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