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得好,這個時代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這次的新冠疫情,無數公司面臨倒閉、破産,而同時,也有一些公司抓住了時代的機會崛起。
總部設在美國加州聖荷西的熱門視訊應用程序Zoom借著疫情遠程辦公的剛性需求在2020年迅速崛起。
圖源:微博
去年12月,zoom每天僅有1000萬個視頻會議參會者,到今年4月份,此數據已經激增到3億個。
而在新加坡,自今年1月以來,Zoom在新加坡的免費用戶暴增65倍;付費用戶也激增兩倍。
圖源:8世界
除了企業用戶外,Zoom在新加坡已經被400多所學校和教育部總部自使用其中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圖源:微博
看著Zoom在新加坡風生水起,企業管理層也看到了東南亞市場的大好前景。
就在前日,Zoom視像通訊公司宣布在新加坡設立數據中心。這是Zoom首次將業務擴充到東南亞。
算上這次的新加坡,Zoom至今已在全球18個地點設有數據中心了。
Zoom還指出這是它在東南亞的第一個數據中心,且已經啓用了一個月,並已經在本月推出了Zoom Phone服務,擬在下月推出Zoom for Home服務。
以上圖源:8世界
除了zoom,還有一大波企業也已經搬來了新加坡!
德意志銀行將辦公地搬至新加坡
德意志銀行是德國最大的銀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總部設在萊因河畔的法蘭克福。
圖源:google
其亞太地區的總部本來設在香港。但由于香港經濟環境下行,接任亞太區執行長的梅倫(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決定將于今年8月份搬去新加坡。
德意志銀行駐香港的發言人表示:“我們搬至新加坡初心未變,仍致力于亞太地區的雙樞紐結構。”
圖源:網易
德銀表示香港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動蕩之中,亞太金融樞紐中心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圖源:google
曾經的香港,幾乎所有國際大銀行都將地區最高主管都被派駐于此,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集團(Citigroup)、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等。
而現在,被認爲是香港“競爭對手”的新加坡似乎更受青睐。
今年6月份,德意志銀行就宣布,將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合作
通過在岸開發外彙交易和定價引擎,在新加坡建立電子外彙(e-FX)樞紐。
以上圖源:8world
該計劃將使新加坡德意志銀行成爲紐約,倫敦和東京等全球第四大外彙中心。
戴森(Dyson)把企業總部從英國倫敦遷移到新加坡
去年一月,“吹風機大佬”戴森公司宣布,其總部將從位于英格蘭西南部的馬姆斯伯裏遷至新加坡,以滿足其在亞洲業務增長的需求。
圖源:bbc
戴森當時指出“我們的大部分客戶和生産業務都在亞洲地區。隨著戴森將電動汽車推向市場,亞洲業務的優勢將持續一段時間,並有擴大的趨勢。”
圖源:google
談及選擇新加坡的原因,管理層曾表示新加坡有比較靠近汽車銷售高增長的市場,技術性人才聚集同時有著開放的政策。
除此之外,美國石油界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在新加坡砸十億美元擴廠加強公司在新加坡的煉油設施的競爭力
互聯網大廠Facebook臉書砸十億美元在新加坡建設亞洲首座數據中心並計劃于2022年開業。
以上圖源:fb
國內互聯網巨頭騰訊、抖音、阿裏巴巴紛紛出海新加坡
國內互聯網巨頭也不錯過新加坡這塊寶地,字節跳動、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紮堆新加坡。
去年3月初,字節跳動企業辦公套件Lark于新加坡正式上線,開啓海外企業服務市場布局
字節跳動擬在新加坡設立TikTok(抖音海外版)全球總部並在新加坡組建全球支付團隊,將在海外推出支付平台
海雲數據聯手新加坡企業,布局海外AI場景應用
小米、螞蟻金服、騰訊與今日頭條相繼宣布,已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
阿裏巴巴在新加坡與南洋大學合作設立AI研究中心
以上圖源:官微
新加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著全球企業的目光
1. 良好的創業環境
高水准、高效率、低成本,早在2017年,新加坡的創業投資資金已達到了73億美元,占地區交易總額的45%。
在新加坡,有超過500家的本地和外國金融機構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産品和服務。
同時新加坡不僅爲企業提供稅收優惠,還建立完善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包含孵化器、加速器、風投機構等),和全球創新聯盟加速計劃,大力扶持創業公司的發展。
以上圖源:google
2. 優越的地理位置
新加坡作爲全世界最重要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扼守馬六甲海峽,不僅輻射整個東亞經濟圈,還連接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
圖源:souhu
它的港務集團經營著全球最繁忙的中轉貨櫃碼頭處理著全球1/4的轉運量。從樟宜國際機場起飛的客、貨航班往返于50個國家的140個城市。
同時”一帶一路”的倡議推進,新加坡作爲沿線重要支點國家,相關融資累計近109億美元,排名第一。這塊肥肉引得中資企業爭先恐後涉入。
3. 政府高效務實
跨國公司總部青睐新加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廉潔、清明、務實。
圖源:mothership
新加坡政府堅持任人唯賢、人盡其才,每年計劃引進全球一流博士500名,利用高薪的吸引力,還有環境和教育等硬件,吸引很多外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