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特打響價格戰,20美元/桶不是夢?
3月6日在維也納舉行的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及盟友)擴大減産談判以失敗告終。
周六,沙特迅即發動“全面油價戰爭”。首先,沙特大幅降低售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國外的市場的原油價格,折扣幅度創逾20年來最大,以吸引國外煉油廠購買沙特原油。聲明文件顯示:
4月賣往亞洲的原油定價下調4-6美元/桶;
4月賣往美國的原油定價下調7美元/桶;
這些簡直是世所罕見的跳樓白菜價。
更瘋狂的是,沙特賣給西北歐煉油商的輕質原油售價低至10.25美元/桶。
而同時,沙特還不忘告知各位下家買方,4月沙特的原油産量可能會從本月的約970萬桶/日增至1000萬桶/日,甚至達到1200萬桶/日的紀錄水平。
在此背景下,由于疫情目前在全球擴散沒有遏制的迹象,多家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國際原油價格,很可能將從現在的45美元左右,跌到20美元左右,甚至會跌到10美元左右。
在此之前,2014年國際石油價格便出現過20美元的奇景。
2014年,美國頁岩氣(油)革命大獲成功,國內大批低價頁岩油准備向全球出口。沙特、俄羅斯與美國頁岩油生産商爲爭奪全球市場份額,大幅增産導致國際油價瘋狂下跌,在2015年末和2016年初跌到了25美元水平。
這一價格已低于很多石油生産商的盈虧平衡點,導致不少石油玩家破産。
2、國際石油暴跌,中國機會來了?
此輪石油戰爭,大的背景是全球經濟不景氣能源需求下滑嚴重,而引爆的導火索則是最大消費國中國受疫情影響需求大幅下降。
要知道,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油氣進口國、第二大油氣消費國以及第一大油氣增量消費國。
由于2019年最新統計數據還未更新,這裏就以BP的2018年數據爲例。
2018年,中國石油消費量達到628百萬噸,同比增長5.1%,占全球總消費量14%,僅次于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892.8萬噸。
再看看天然氣消費與進口。
2018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830億方(這一數據與發改委數據有些微出入),全球排名第三,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
而從進口量而言,2018年中國進口LNG735億方,僅次于日本1130億方,全球位列第二。
(當然,國家原油價格深度下跌,對于幾家國家石油公司而言並不一定都是好事,因爲也可能跌出了他們的盈虧平衡點。)
從天然氣産業來看,原油價格降低恐怕影響更大。
最近,因爲疫情的影響,國內天然氣消費大幅降低,中海油、中石油先後爆出與國際天然氣出口商洽談進口天然氣長協遭遇不可抗力事宜。
而同時,爲了促進工業企業複産複工平穩經濟發展,2月22日,國家發改委要求上遊氣源單位階段性降低非居民氣價,這對背負著高價長協的上遊單位來說簡直壓力山大。
不過恰逢國際原油價格降低,三桶油原先與國際天然氣出口商簽訂的長協又都是與國家原油價格挂鈎的,這自然能夠使三桶油進口的管道氣以及LNG價格大幅降低。
目前,由于供過于求,國際LNG現貨價格一路走低,亞洲現貨已低至3.4美元/MMBTU左右,折合約0.83元/方。
而以目前45美元油價來計算,上遊單位進口的長協價格7-8美元/MMBTU,折合約1.9元/方。正因爲如此,上遊背負著巨大的進口成本壓力。
而若國際油價深度下跌,油價跌至20美金時,國內進口長協價格將輕松跌至1元/方以內,白菜價有木有。
上遊進口成本也將進一步下降,這對上遊氣源降價和國內終端用氣價格下降都是利好和喘息之機。終端價格若能夠得到大幅下降,對于在疫情中遭受巨大打擊的國內工商業將是個巨大的利好和刺激。
新一輪國際石油戰爭,對于目前正處于高通脹壓力下的中國(當然是通脹還是滯脹還有爭論)而言,恰恰是釋放內部壓力的好時機,總之機遇大于挑戰。
緊抓契機,天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