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制造能力有多強大?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其實很好說明,疫情期間中國的口罩生産就是制造能力的生動體現。2月初,中國口罩日産量1000萬只,爲世界供應了一半的産量。一個月後,這一數字增加到近1.2億只。
“世界工廠”名副其實。
但近年來,隨著人力成本的上漲,全球制造中心轉移再一次成爲熱點話題。東南亞地區以其更加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吸引著制造業的步伐。無數媒體報道中都稱: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即將被東南亞取代。
事實果真如此嗎?
身在新加坡的我們,又是如何受到“中國制造”的影響的呢?
01. 在新”遍地開花”的中國制造
2018年,新加坡陸交局斥資約5000萬新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購買60輛電動公交車。
其中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BYD)和新加坡新科工程(ST Engineering)旗下的新科陸路系統分別標到20輛單層電動公交車的合同;由中國宇通客車和電力公司南瑞集團組成的合資公司則標到10輛單層和10輛雙層公交車的合同。
首批10輛宇通單層電動公交車已在今年4月開始服務,另有五輛比亞迪單層公交車在7月投入運作。
10月27日,中國制造的10輛雙層電動公交車在新加坡正式投入使用,爲新加坡的中國制造再添一把火。
其實不僅是交通業,中國制造早已滲入到新加坡的各行各業中,遍地開花。
這次疫情中,中國的“方艙醫院”建設再次令世界驚歎。新加坡在4月份迎來了確診病例的大爆發,急需新建隔離救治場所,于是也准備建方艙醫院。
4月10日,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建)新加坡分公司接到緊急委托,要將新加坡民航局原事故應急大廳改造成有96個單元的方艙隔離所。
面對時間緊人力不足、原材料采購困難、施工人員須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重重困境,中國交建新加坡分公司努力克服,在短短三天圓滿完成一處方艙隔離所的建設。
中國交建新加坡分公司的每一名成員都以最快速度、最佳狀態投入這次特別任務,爲新加坡防疫抗疫提供了最有力的行動支撐。
新加坡裕廊船廠大士南一期工程也是中國制造。
工程位于新加坡大士南延伸段,是該區域第一座建設的大型綜合船廠項目,單位工程多,工程量大,工期要求緊,技術要求高,受中國和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
最終由中交三航承建的這個工程被新加坡政府評價爲“未來船廠”、“夢幻船廠”、“新時代船廠的典範”。
在交通業、建築業和工程業,中國制造在新加坡風生水起。在零售業和食品業等,新加坡的中國制造也不甘落後。
蘋果手機風靡全球的那幾年,流行這樣一句話:“賣了腎也要買蘋果”。而2019年4月,華爲專賣店在新加坡迎來了不輸蘋果的待遇,在新品銷售前一日便大排長龍,成爲獅城人民競相爭搶的對象。
2017年,在新加坡售出的5台手機中,就有一台是中國品牌!新加坡的路邊也隨處可見OPPO、小米等手機招牌。
來自中國的海底撈、喜茶、探魚等餐飲品牌,更是動不動就人山人海,排隊都得靠緣分!看來獅城人民也是很把中國制造的食品業放在心上的!
說完了飽受贊譽的中國制造,再來說說有爭議的。
2009年,新加坡陸交局爲了提升地鐵班次,花了3.68億新元(約18.4億人民幣),向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川崎重工業(新加坡)有限公司及中國南車四方機車(中車)組成的合資企業添購22列C151A系列新列車。
這批22輛列車在2011年交貨後,新加坡多添購了13列新列車,假設價格不變的話,新合同又是2.17億新元(大約10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新加坡花了28億人民幣,向中車買了35輛列車。
2011至2014年,這批列車開始在新加坡投入使用。之後在2016年7月被香港媒體爆出,這批投入運營三年不到的35輛中國造地鐵列車,有26輛的車身和轉向架(bogie)的連接處發現了裂縫,問題列車占了全部出口量的近75%。
此事一出,爭議頗多。中國高鐵的成就以及其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有目共賭,但這一事件不得不說是一個關乎中國制造的重大質量事故。
新加坡地鐵公司SMRT的董事經理Lee Ling Wee接受《海峽時報》時聲明說:這些有問題的列車還在保修期內,制造商將進行維修,全部26輛列車的維修工作將在2023年完成。
無論如何,事情總算有一個結果。好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新加坡的中國制造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依然憑借頑強的生命力在獅城生長著。
02. 如果新加坡沒有了中國制造……
曾幾何時,“中國制造”一度等同于“質量不好”。但現在,時代變了,事情變了,眼光也該變了。
雖然說曾經出過SMRT的事件,但新加坡大部分的中國制造還是非常有質量保障的,也因此非常受到獅城人民的追捧。
中國制造,其實早已在不經意之中,以細水長流、潤物無聲的姿態,滲入新加坡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你能想像在新加坡沒有中國制造的日子嗎?
很多人可能會說,那能有什麽,頂多就是少幾件東西,對生活能有什麽大影響?
還真就是在方方面面都有大影響。
首先,人們的出行就要受到影響。上文提到過的,新加坡的地鐵、公交都有中國制造的影子。其實,新加坡的很多計程車也都是中國制造。
2017年2月,在超過三百位來自中國駐新加坡使館和當地政府官員、商業夥伴、專業協會、以及市民代表的注目下,由100台比亞迪e6純電動車組成的新加坡首支新能源計程車隊投入商業運營,標志著東南亞最大純電動計程車隊正式啓動。
比亞迪,作爲國內唯一將電動計程車成功推向海外的品牌,一舉實現了中國電動車企業在海外的最大規模投放,創下中、新兩國紀錄。
說不得你平時打Grab出行的時候,用的就是中國制造的比亞迪電動汽車。
人們平時買菜和用餐也都要受到影響。
中國早在2002年就成爲新加坡的第二大蔬菜來源地,僅次于鄰國馬來西亞。要是少了來自中國的水果蔬菜和其他商品,新加坡的超市怕是都得空出個一半。
再說吃飯,中國餐館在新加坡可不占少數,要是沒了這些中國制造,那些吃慣了的食客要到哪裏去解決吃飯問題呢?
新加坡共管公寓(EC)的最大發展商就是青建地産(南洋)集團,Compassvale Cape政府組屋共11棟,含1400套住宅都是青建建的。更別說什麽中國建築公司開發的高級公寓樓了。
你說中國制造對生活在新加坡的人“住”的影響大不大?
“衣食住行”四個裏,已經有三個都要受中國制造影響了,那最後一個“衣”又怎麽能跑的了?
不信你去翻翻,衣服褲子和鞋包,上面有多少寫著“Made in China”?
其實何止是衣食住行,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電器、生活裏用到的日用品、每天辦公都要用到的手機和電腦……
有哪一樣跟中國制造不沾邊?
如果新加坡沒有了中國制造,雖說人們倒也不必過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但肯定會給生活帶來許多不便。
這話,不誇張吧?
03. 中新合作不止中國制造
新加坡與中國制造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其實並不奇怪。
從2013到2019年,中國已連續七年成爲新加坡的最大貿易夥伴,兩國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
2020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這30年來,中國和新加坡探索出了寶貴的合作經驗,相互借鑒、不斷創新、務實合作。總體上雙邊發展勢頭良好、關系緊密、合作領域廣泛,成果也頗爲豐盛。
先說雙向合作。
中新之間多個政府間合作機制,加深了中新企業界在投資和貿易的合作。合作機制中包括新加坡和中國八個省市所成立的經貿合作理事會。
這八個經貿理事會的合作內容也不斷拓寬、不斷豐富,從早期的地方性經貿合作,發展到現在的專門領域和主題合作。
例如,2019年成立的新加坡-上海全面合作理事會,便涵蓋了共建“一帶一路”、貿易投資、金融、科技創新、商業環境、城市治理以及人文交流等各方面的合作。
1994年啓動的蘇州工業園區、2007年啓動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都是兩國企業通過實踐,相互借鑒經驗,創造合作共贏的典型例子。
與此同時,中國在新加坡的業務一直在不斷增長。
據統計,到2018年底,中國公司向新加坡的注資額總計已高達418億美元。而且近年來,新加坡的中資企業越來越多,目前在新的中資企業數量已超過7500家,其投資力度也越來越大。
阿裏巴巴就是個中典例:
截至到目前,阿裏巴巴集團對Lazada的投資額總計已達到40億美元。阿裏在2016年投資10億美元收購Lazada 51%股份,之後的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強。2017年,阿裏投資10億美元增持其Lazada股權至83%,到了2018年3月再度追加投資20億美元。
之後來自中國的字節跳動等發展強勁的互聯網公司也都要來新加坡紮根發展,中資企業和新加坡的交情只會越來越深。
另一方面,新加坡對中國的投資更是手筆極大。
新加坡國有投資企業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組合淨值約爲4030億元人民幣,在淡馬錫的總體投資規模中占比26%,已經和它在新加坡本國的投資規模齊平,並列首位。
中國許多著名的大公司背後股東都有淡馬錫的身影,甚至中國多家核心國企淡馬錫也有份參與。包括:阿裏巴巴、騰訊、美團、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還有中國平安等等。
2019年10月24日,淡馬錫全球企業發展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吳亦兵在彭博買方論壇上發言:
“我們覺得在今天的世界上從風險和回報的平衡而言,在中長期來看中國還是最好的,這也是爲什麽我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對中國經濟還是有長遠信心的原因。”
2019年10月15日,在第15次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上,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與中國副總理韓正共同宣布了新加坡-中國自由貿易升級協定將在2019年10月16日正式生效。
新中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對原來協定的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貿易救濟、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合作等領域進行升級,還新增電子商務、競爭政策和環境等三個領域。
在這次疫情期間,中新政府和企業不但以線上線下形式舉辦會議,也在今年6月建立了中國同東南亞國家間的首個“快捷通道”,讓兩地商務人員得以在疫情下恢複往來。
可以看出,盡管身處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中新政府和企業仍然能夠克服困難,有效地加強經貿合作。
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制造業。聯合國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制造業占全球制造業産值的比重已超過25%,在全球500種主要工業産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産量位居世界第一。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于今年6月發表文章說,中國産業鏈強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巨大,這將讓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在疫情過後更加凸顯。
可以看出,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很難被動搖,而新加坡更是離不開中國制造。
但中新兩國的經貿關系,遠遠不是中國制造四個字可以簡單概括的。
希望中國和新加坡繼續保持良好的經貿合作發展勢頭,未來,在經貿上開展更多的合作,達成更多的互利共贏。
資料來源:
1. 新浪財經:中國制造雙層電動公交車在新加坡投入使用
2. 新華網:中國交建匠心搭建新加坡方艙隔離所
3.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制造新加坡地鐵返工引發的思考
4. 新能源電動智能汽車:新加坡首批電動汽車中國制造
5. 獅城新聞:新加坡未解懸案——麥當勞男童失蹤案!
6. 財新網:新加坡:投資中國=投資未來
7. 東盟:中國—新加坡持續發展經濟合作
8. 新華網:《經濟學人》:疫後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將更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