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概之
“華人國家”反而成了新加坡的催命符,咱何時擁有死保新加坡的決心和能力,才能指望人家在南海問題上倒戈。
5月26日,美先後派遣2架偵察機、兩架B1B轟炸機、一架KC-135R從新加坡起飛,分別前往中國東海、南海領域展開“飛越自由”;
5月28日,美國“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和新加坡“堅信”號隱形護衛艦在南海展開“自由航行”,並舉行聯合演練;
僅7月份,美國拒絕承認中國的南海主權後,從偵察機到雙航母戰鬥群一共抵近偵察12次。
不少人覺著新加坡平時低調做人專心發財,跟咱在南海又沒有主權沖突,國內華人占比還超75%+,所以在南海問題上別說偏心站咱這邊了,至少也是兩不相幫坐看吃瓜吧。怎麽現在卻蹦出來,認了美國當爸爸,跟後頭一起上咱這碰瓷來了呢?
但其實,新加坡認美作父很多年,早成了一項優良傳統既定國策。
倒貼都被嫌棄的國度
別看新加坡現在西裝革履人模人樣的,但二戰剛結束時人還是開局一條狗要啥啥沒有的小屌絲。
當時的政治新星李光耀手段毒得很,前腳聯合當地GCD趕走英國佬搞自治,後腳又嫌自家山窮水惡,暗地勾結馬來西亞人把前盟友清洗幹淨,接著轉頭拿新加坡當嫁妝合並到馬來去了。
合並後不久,一心想著掌權馬來西亞的李光耀就火急火燎發動華人平權運動,但誰成想,馬來西亞人本就觊觎肥得流油的華人群體,自身又是排斥異教徒尤其無神論的穆斯林,李這一鬧,人立刻借機搞事上街打砸搶燒一條龍安排的明明白白。
所以沒過兩年,馬來西亞國會就全票贊成又把新加坡開除國籍禮送出境了,見過要死要活求獨立的,但像新加坡這樣上位失敗被人抓包、強行踢出去二次獨立的奇葩,曆史上還是頭一號。
(65年新加坡二次獨立,李光耀痛哭流涕,在小本本裏寫道: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麽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不管怎麽說,沒了馬來西亞的人口市場和工業原料後,基本新加坡所有産業鏈和銷售鏈都得推倒重來。
而且以往英國駐新基地光後勤和大保健服務就至少創造了4萬工作崗位,每年能給當地創收5千萬英鎊(當時占全國收入20%…),上次李光耀搞自治分家已經把英爸爸得罪慘了,英軍早帶著小姨子跑路回家找女王嘤嘤嘤,弄得新加坡是人財兩失鴨梨山大。
更難的是,東邊有個拳打蘇修腳踢美帝的大國,西邊越南入侵柬埔寨、印度邊境異動背後都有蘇聯向東南亞伸爪的影子。
當時新加坡正處于最虛弱的時候,倉庫窮得跑老鼠、百姓人心思變完全談不上國家認同,軍隊更是老弱病殘開個槍能嚇跑一半。此時不管是大國搞意識形態輸出,還是蘇聯以印度越南爲跳板布局東南亞,新加坡都是那個最有可能被分裂策反甚至直接吞並的對象。
所以從對沖蘇中威脅、吸引外資、穩定人心、擴大就業的角度考慮,李光耀意識到,他該給新加坡找個新爸爸了。
于是乎,那幾年新加坡在聯合國、不結盟運動等各種場合瘋狂刷存在感,搶到麥克風就噴蘇聯帝國主義肆意擴張渣男本質人盡皆知,唯我皿煮大美利堅心向和平用愛發電。而作爲鎮守馬六甲海峽的關建國,新加坡這麽明目張膽地上門賣屁股,美爸爸當然是笑著原諒他呀。
沒多久,兩國便簽了賣身契,新加坡將自家大半機場都打包送給了美國空軍使用,美國軍艦可在任意時間停泊全新加坡的任意港口而無需事前告知,越南戰爭期間,新加坡爲美國第七艦隊提供從停泊補給到整修嘿嘿嘿等一條龍服務。
(哪怕後來蘇聯力疲,李光耀也一直不放松警惕:“我們不能只看到戈爾巴喬夫的玉米棒子微笑,不要忘記這是一個連牙齒都武裝的大國。”)
而作爲回報,美國將新加坡納入保護範圍,各類國際組織一路綠燈火速辦卡,大量資金技術紛紛湧入了這個占地面積只有浦東新區60%的小國。
幾十年來,李光耀都堅持將海量資金砸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發展上,同時把新加坡定位爲商品中轉與資本流通的自由之都,將地理優勢發揮到極致,借著中日韓等亞洲國家崛起的東風將自己打造成連接亞歐北美三大洲的物流中轉站和商業金融中心。
國家定位明確、領導人有B數不上頭、民衆不作死,讓新加坡走上了一條發家致富的快速路,不僅發展出吞吐量一度世界第一的最佳深水港、光航空海運等交通物流業就占GDP的20%,同時,給美爸爸修船大保健刷出來的經驗值,還連帶著讓其成了亞洲重要的海上給養基地和船只維修中心。
更誇張的是,李光耀對制造業的長期執念,也讓毛都不産沒點家産的新加坡制造業蓬勃發展,17年占了全國GDP的20%。從電子、航空到制藥等高技術含量的暴利産業紛紛落地開花,明明自己土地貧瘠一滴石油都沒有,卻玩兒成了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
像金融、商業服務這些同樣占著20%總GDP的就不說了,連深圳香港每年都有不少學生跑去新加坡找類似實習,特別這兩年香港鬧騰的情況下,新加坡在亞洲的金融地位是越發穩固。
不得不說,李光耀在馬來西亞這條陰溝裏翻船雖然挺難堪的,但人家後來這幾十年認爸爸搞經濟搞得還是順風順水很有一腿的√
但好景不長,安穩日子沒過幾年呢,新加坡又慌了,在北方,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國度抖擻身子,巍然聳立。
新加坡的南海利益
蘇聯逐步衰弱自閉後,南海漸漸只剩美國一家獨大,新加坡基于地區均勢戰略,決定向中國靠攏,于是有了76年李光耀訪華,提出“中國越強大,中美力量越平衡,新加坡就越安全”的說法。建交後,新加坡更是幾次派人指導深圳改革發展城市規劃,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兩國關系日漸升溫。
然而這種熱戀期只存在于中國對南海掌控力遠弱于美國的時候,打咱把近海魚撈差不多後,勤勞肯幹的漁民伯伯就開始遠海賽艇勇闖天涯,每次出去都是成群結隊幾十上百艘往外撲,個個又喜歡搞那種大航程、大噸位、同時能撒好幾張網、魚眼還賊細老少通吃的那種鐵殼漁船。
反正早年外海也沒人管,所謂三年不出海、出海吃三年,一時間中國漁民“打自己的漁、讓別人無魚可打”的絕食流操作可謂打遍南海無敵手,東南亞人哪見過這架勢,也就越南靠著人狠船多勉強死撐著,其他像菲律賓印尼之流,除了躲角落嘤嘤嘤外別無他法。
特別12年中國奪回黃岩島實際控制權並實現中沙群島常態化巡航管理後,咱一發狠成立了三沙警備區專門騎臉驅趕越境船只,花一年功夫吹出幾個2000英畝的大島強行占座,把中國電信機場燈塔一路修到最前線,越來越多中國海洋石油鑽井平台布設深海,連越南國家油氣集團的平明2號探測船勘探油田都被割了探測電纜…
就在這幾年間,南海格局開始漸漸向中國傾斜,而面對這情況,最著急的反倒是看似風輕雲淡局外吃瓜的新加坡。
(16年12月,美國在南海投放無人潛航器,結果剛丟下水,下一秒就被中國捕撈船光速撈起來帶走了…)
沒錯新加坡跟咱確實沒有主權爭端,但是在爭議海域的部分領空卻跟咱有利益沖突。
1946年瓜分南海空域飛行情報區時,英美把它分別劃分給新加坡、越南、菲律賓進行管理,其中新加坡就掌管著南海南部近40%的空域,咱的南沙群島所屬空域基本都在新加坡飛行情報區的覆蓋範圍內。
而06年國際民航組織批准建立三亞飛行情報區後,我們費了好大力氣才跟越南談妥把胡志明飛行情報區的部分管轄空域劃給咱擴大了管理範圍,自此新加坡就一直很擔心自家飛行情報區也要給中國咬一口。
畢竟其他國家可能不怎麽在乎這玩意兒,但新加坡不行,身爲總面積710平方公裏的彈丸小國,人領空是小得忽略不計。往往戰機剛起飛就進了鄰國領空,不僅24小時吃喝拉撒全程被鄰國雷達輕松視奸,更是沒有足夠寬敞的空域給自家空軍搞訓練演習,所以新加坡早把自家飛行情報區管理的南海空域當空軍訓練場,不容他人染指。
特別13年中國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後,任何飛行棋OFO進入識別區都需要配合識別、通報飛行計劃。這點讓新加坡越發不安,鬼知道中國今天東海畫條龍,明天會不會就來南海畫彩虹?
別說空軍了,連新加坡陸軍都找不到場子訓練,只能交錢委托台灣軍方幫忙培養步兵、裝甲兵、炮兵,16年咱在香港扣押的就是剛從台灣訓練完准備返程的新加坡裝甲車,讓台灣幫著練軍√
(讓灣醬幫著練兵…嗯沒想到新加坡內部也有我們的同志啊)
一旦咱在南海以九段線爲依據劃防空識別區,必將與新加坡飛行情報區重疊,這不僅會削弱其管理民航飛行、管理海道航運物流的權威與能力,加大了中美在臨近空域沖突最後禍及本國的可能,更將新加坡空軍徹底暴露在中國預警雷達覆蓋範圍下,今天穿啥顔色的胖次人比你還清楚,這操作實在頂不住。
另一邊,在中國一帶一路的規劃裏,新加坡不再是不可替代的亞洲國際航運中心,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港和巴生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甚至泰國潛在的克拉地峽運河,都會大大削弱新加坡物流中心的地位。
總的來說,中國雖然多次明確南海是咱核心利益不容觸犯,但並沒有對本國具體權利訴求和權力上限做出明確說明或保證。特別人工造島鬼斧神工和大驅下餃子讓全世界看到了世界工廠生産力拉滿996爆軍艦的威力後,新加坡不僅擔心自家鐵飯碗被搶,更怕南海進入規則崩壞、秩序動蕩的不確定期。
如印尼馬來等其他鄰國或許只會有些苦惱,但小國如新加坡,卻是關乎社會發展國家存亡的大事兒。
所以李光耀在06年以中國十倍競價惡意搶購瓜達爾港運營權,力挺菲律賓搞南海仲裁,在東亞峰會和香格裏拉、東盟峰會上不斷重提南海問題,甚至多次訪美促使奧巴馬提出“重返亞太”戰略,並把TPP從4國經貿合作擴展到以高標准貿易爲名限制中國發展的跨太平洋貿易協定…
(所謂南海中立協調國的背後,是美國部署在新加坡的4艘瀕海戰鬥艦、P-8A海神電子偵察機、第497飛行訓練中隊和海軍第73特遣部隊)
爲確保力量均勢,新加坡引美國入局;奧巴馬上台後美國收縮,新加坡引日本和東南亞諸國入局;諸國看著咱航母一艘接一艘漸漸認慫不吭聲,新加坡又引印度入局(19年簽署合作意向允許印度海軍停靠補給)。
小小南海,陷入其中的玩家越來越多,但隨著利益相關國或沉寂或默許或認慫,原本域外吃瓜假裝中立仙人絕食的新加坡被迫從幕後唱紅臉捅軟刀子走到台前,甚至圖窮匕見直接跟著美國搞航行自由,這其中也傳遞給咱一個明確的信號:
新加坡可以接受美日印在南海橫行,但唯獨不能是中國。
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雖然平時經濟貿易上打得火熱,但新加坡對中國的提防和政治疏遠由來已久,當年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踢出群聊,就是因爲馬來人與華人的種族矛盾,這一黑曆史讓李光耀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東南亞,身爲華人即是原罪。
占據經濟鏈條上中段、手握大半國家財富,語言文化乃至宗教信仰都與土著格格不入的華人,百年前便是當地觊觎忌憚的對象。尤其在華人占比少、多信仰伊斯蘭教或印度教的馬來西亞和印尼,對華裔移民的滲透和擴張一直都抱著警惕與排斥態度。
而且當時中蘇都在搞意識形態輸出鉚足了勁想讓世界換個喜慶顔色,但無神論這玩意兒在馬來印尼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即便新加坡獨立,他們也一直認爲新加坡華可能就是中國插在東南亞的一顆釘子,而對其虎視眈眈。
李光耀深知,以自己數百萬人口和那屁大點地方,上億馬來西亞或印尼一人一唾沫淹也淹死他們了,而即便今天,中國也不會冒著幹涉他國內政、觸及東南亞諸國神經的風險動用武力死保一個小小新加坡。
說句難聽的,“華人國家”反而成了新加坡的催命符,其生存之道在于“去中國化”和“去民族化”。
這也是爲什麽,新加坡獨立後只強調自己是多元種族的東南亞獨立國家,並關停華人學校提倡以英語爲工作語言。哪怕中美蜜月世界承認,新加坡也要拖到其他東南亞鄰居都跟中國建交了才去搭讪,爲的就是避嫌,避免馬來西亞印尼鄰國們將新加坡當成中國安插在南海的內鬼。
(76年李光耀訪華,就明確向咱表示:中國以“親戚國”的身份跟新加坡套近乎,只會讓東南亞鄰國起疑和不滿,所以在鄰居沒安心前,中國最好別派貿易考察團到新加坡)
一沒曆史二沒傳承,連獨立都是被人嫌棄踢出來的結果,從礦産燃油到淡水統統得靠鄰居用愛供養,身邊圍著的都是語言文化信仰截然不同的數億馬來人、印尼人、印度人…
中國太遠,對新加坡來說,背靠東盟、用規則約束各國是他們長久生存甚至與大國平等對話的唯一方法。
中國太近,新加坡全國75%華人的根與情感歸宿都在那片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幾十年國家認同教育也難以抹去刻在骨子裏的五千年文明烙印。李光耀認爲,中國每深入南海一步,東盟就朝著內部分裂更進一步,在東南亞的規則主導權就流失一分,離新加坡喪失自主權和影響力淪爲仆從國的下場也就不遠了。
中國太近,美國太遠,中弱美強時正好能維持南海均勢,讓新加坡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利用規則恰飯甚歡。但當中美在南海的輻射能力無限趨平甚至有反超潛力時,兩國爆發沖突甚至戰爭的可能性就會加劇,新加坡也將失去作爲中間人反複橫跳的空間,被迫在中美之間二選一。
選擇前者,鄰國忌憚物流凍結歐美孤立,新加坡離不開西方,更不能沒有東盟供血;
選擇後者,75%的華人和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經貿關系,將讓新加坡丟掉最大的飯碗與發展的動力。
這些年來新加坡費盡心思又當又立地維持均勢,就是爲了避免自己有一天被迫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
只是這一天,來得比新加坡預想的還要早。
2015年,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與世長辭,同年,巴基斯坦終止協議將瓜達爾港轉交給中國。
2017年,特朗普上台,大手一揮退出TPP,吹響了全球貿易混戰的號角。
2019年,馬來西亞單方面擴大港口海域界限,侵占新加坡領海,並加速皇京和巴魯深水港的建設,劍指新加坡亞洲海運樞紐的位子。
李光耀生前一直強調各國堅守國際規則,是小國獨立生存、維持南海秩序穩定的重要前提,他終其一生都保持著對中國崛起後“傲慢改寫甚至無視”南海規則的警惕。
然而這位老人沒想到的是,最後率先選擇打破規則的,卻是他認爲維持地區穩定的基石——美國。
那麽問題來了
南海之爭新加坡站哪頭?
新加坡今後怎麽走?
首先論騎牆,可能這世上沒人比新加坡更雞賊了,與其他妖豔賤貨不同的是,新加坡懂得在給其他國家吹枕邊風來影響局勢走向的同時,堅持本國的立場原則且保持相對獨立自主。
所以即便美國軍艦飛機時常在新加坡補給轉場,但新加坡一直咬死了沒讓美帝主戰部隊上島,像航母戰鬥群、攻擊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或隱形戰鬥機這類敏感度高攻擊性強的作戰單位更是拒絕常態化部署。
現總理李顯龍也一直對“美國盟友”這詞高度敏感,經常對外強調美國是自己的安全夥伴而非盟友,新加坡不會允許美國在新加坡擁有軍事基地,話裏滿滿透著股“雖然我抽煙喝酒蹦迪燙頭但我還是個好女孩兒”的味道~
可見新加坡並非日韓菲律賓那種受限于各種原因淪爲無腦反中的軍事前哨,相反,他們很清楚一個鹬蚌相爭兩相對峙的南海更有利于小國左右逢源存活下去。所以在慫恿美日菲越上前拉仇恨對沖中國壓力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存在感以吃瓜中立理中客的白蓮花形象來強化地位協調南海秩序,可以說把走鋼絲戰略發揮到了極致。
沒法子,新加坡小國貧瘠,國內除了花崗岩啥資源都沒有,連淡水和建築泥沙都全靠進口,所以先天注定了他們只能與周圍國家交好並努力維持地區穩定,否則無論得罪哪一邊,都必將殃及池魚困死敗亡。
所以新加坡最講究“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騎牆戰略,但隨著我川皇上台後,其騰閃挪移吃瓜中立的戰略模糊空間是越來越小了,加上日韓菲律賓印尼這些國家先後選擇沉默認慫,就剩個越南還在頭鐵死撐。
沒了一幫小弟沖鋒拉仇恨,美國這兩年軍力萎縮反倒大不如前,5月雙航母巡航也才勉強湊出半支編隊跟隨,南海局勢其實在一點點向中國傾斜。長此以往,東南亞鄰國們勢必會其二心,某些國家甚至會倒向中國,進而導致東盟內讧分裂,這對新加坡來說無疑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李顯龍只能從幕後轉台前,拉印度入太平洋甚至不惜自己上台強化美方存在感來維持南海力量均勢。
但得罪咱們,就不是爛一船香蕉能解決的事兒了。18年中美毛衣戰,新加坡GDP、制造業、批發貿易增速首次下跌,去年經濟增速更是驟降至0.1%創十年新低。特別這次疫情,新加坡不僅自掏715億刀(20%的GDP)補貼給全民發紅包,還關了停産鎖國幾個月,從制造、旅遊、出口零售等諸多行業基本都涼的差不多了。
而且最要命的是,啥時複工複蘇還不是新加坡自己能說了算,只要全球疫情一天沒熬過去,從跨國貿易、物流運輸、旅遊商業乃至金融服務都沒法恢複到全盛水平。換句話說,新加坡熬過了疫情,卻可能死于豬隊友的拖累。
(世界工廠的軟肋,放到新加坡身上卻是關乎生死的要害)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新加坡在成功控制疫情的情況下,二季度GDP卻下降12.6%,美日歐等傳統貿易夥伴的投資和貿易訂單全盤萎縮,除了醫藥行業外,像建築、餐飲、制造、服務、航空、零售業等行業産值基本打了個對折,光靠幾百萬國民那點消費能力完全滿足不了新加坡本國的生産力。
國民不滿的苗頭已經很明顯了,李光耀創立的人民行動黨統治新加坡55年,雖然今年大選依舊連任,但支持率卻第一次跌到61%,不少高層議員落選丟了國會席位。
等再過5年李顯龍換屆退休,沒了“李光耀之子BUFF”加持的人民行動黨第三代領導層,還真不一定能守住江山。
咱在《股市暴跌!冷戰將至!》聊過貿易壁壘和經濟崩盤的趨勢,咱們至少還有那個體量和底氣去外銷轉內需苟塔求發育,但像新加坡這種人口市場資源啥都沒有的地獄開局,所謂物流樞紐貿易中心其實跟裸泳沒啥兩樣,我認爲一旦貿易閉鎖資源緊缺,最快崩的就是這種小國。
一旦中美冷戰互開球籍,新加坡對美國的戰略作用其實遠不如菲律賓日本越南這些前沿陣地大,而在越來越多東南亞國家選擇觀望的情況下,其實新加坡對咱來說並非不可替代的。換句話說,新加坡的價值和籌碼只會越來越小,留給他做出選擇的時間也不多了。
都說船小好調頭,但新加坡靠海運起家並以此爲命脈,一旦轉投中國不僅要面對身邊馬來西亞與印尼的猜忌,更要做好承受美國在金融、經貿、海運等全方位打壓的准備,而世界海權還在美帝的手裏,馬六甲海峽的戰略重要性並沒有發生改變。
所以從目前看,我認爲中國尚未具備快速幹涉並保住新加坡的能力和決心,那就別指望新加坡在南海之爭的問題上會偏向中國。
古人雲:站得高尿得遠。哪有什麽無緣無故的愛恨反華,咱自己沒那金剛鑽又哪來瓷器活?世界海權、帝國霸權…任重而道遠啊同志們。
如76年代李光耀訪華時所說,新加坡何時與中國交好甚至“華人親華”,不取決于新加坡當權者甚至百姓自己,而取決于周邊馬來人、印尼人對中國的態度。
同理,在這場漫長的冷戰中,哪怕東盟多數倒戈讓咱在南海取得優勢,新加坡也會是最後一個擺明車馬倒向中國的成員。
在此之前,能騎牆搞暧昧作爲中美對話窗口和地下市場就算厚道人了,畢竟這年頭大夥兒生活不易,人也不欠你啥,沒必要強求他們在局勢不明的情況下腦袋別褲腰子上陪你鬧革命。
但話說回來,一國興衰存亡不全靠個人的奮鬥,更要看曆史的進程和鄰居的心情。這種小國的悲哀,伴隨著新加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又何嘗不是一種刻在骨髓裏的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