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燃燒的島群”第235篇原創文章,全文共3996字,配圖17幅,閱讀需要12分鍾。
1942年1月23日,配屬給太平洋攻略作戰的日本陸軍南海支隊占領了俾斯麥群島上的重鎮拉包爾,日本海航、海軍陸戰隊和水面艦艇部隊隨即大量入駐,迅速將其建成中南太平洋最重要的軍事前進基地。
3月初,仍然是南海支隊又跨海占領了新幾內亞的萊城和薩拉莫阿。按計劃,隨後將發動所謂的MO作戰和RY作戰,意圖從拉包爾出發南下跨越數千公裏海域,一舉攻占圖拉吉、莫爾茲比港、乃至更加遙遠的大洋島和瑙魯島,爲軍令部提出的“美澳遮斷計劃”奠定基礎。
由于在攻占萊城和薩拉莫阿時,遭遇了美國航母“列克星敦”和“約克城”編隊的積極抵抗,MO作戰計劃被推遲了,負責該海域作戰的第四艦隊司令井上成美中將認爲,自己手頭兵力不足以在美國航空母艦的威脅下,平安將登陸部隊送到遙遠的新幾內亞島南端。
同時,軍令部和聯合艦隊就第二階段作戰方向又進行了激烈的爭論(詳情可到同名公號搜索:“二階戰略”),爭論的結果是相互妥協:聯合艦隊將在五月初先執行MO作戰和RY作戰,六月份執行自己提出的MI作戰和軍令部搭配的AL作戰,順帶消滅美國艦隊主力,七月份再回頭執行“美澳遮斷計劃”最終的FS作戰(占領斐濟、薩摩亞等遙遠島嶼),徹底切斷美澳交通線。
當然,話說山本這厮的忽悠能力的確很高,爲了讓上級部門軍令部接受自己的MI計劃,不惜答應在前後搭配上MO作戰和FS作戰,話說如果MI作戰成功了,美國艦隊被消滅,後續的FS作戰也沒了意義。如果MI作戰失利,聯合艦隊也未必再有能力進行FS作戰,所以怎麽看山本都沒虧!
在作戰方向勉強達成一致後,4月5日,聯合艦隊司令部宣布了第二階段作戰兵力使用的調整計劃。爲了加強具體負責實施MO作戰的第四艦隊的實力,准備調派第一航空戰隊的大型航母“加賀”號、第四航空戰隊的輕空母“祥鳳”號、以及第五戰隊的“妙高”、“那智”兩艘重巡洋艦前往增援,第六戰隊的四艘最老式的重巡洋艦也將編入這一作戰計劃中。
輕空母“祥鳳”號在開戰後才匆匆入役,該艦曾在1939年1月15日作爲潛艇母艦“劍埼”號竣工,設計之初已經考慮到作爲“航空母艦預備艦”的升級空間。1942年1月26日完成改造工程,重新命名爲“祥鳳”號航空母艦加入聯合艦隊,編入第一航空艦隊第四航空戰隊,同戰隊的還有老牌輕空母“龍骧”號和改裝護航航母“春日丸”號。
改造後的“祥鳳”號標准排水量1.12萬噸,航速28節,勉強可以滿足起降大型艦載機的需求。爲了保持飛行甲板的通暢,“祥鳳”號和未來的若幹艘輕空母一樣,延續了自“龍骧”號開始獲得的經驗,即不建造上層建築,把甲板空間全部留給艦載機操作。
這一類輕型航空母艦如果當成一條攻守兼備的航空使用當然是比較吃力的,較早服役的“龍骧”號航空母艦參加了入侵菲律賓的作戰,但由于艦載機太少而不可能形成有力的打擊,自衛能力也很差。
但是如果能夠作爲專職的護航戰鬥機母艦,那就不同了,輕空母的航速只要能跟得上艦隊,那麽起降輕型的戰鬥機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將輕空母飛行甲板專門用于護航戰鬥機起降,也可以把大型母艦的甲板留給更重要的攻擊機使用,可惜的是日美雙方都要在經曆了1942年的殘酷血拼後才慢慢醒悟到這一點。
“祥鳳”號竣工後首先擔任的是向南洋諸島的戰機運送工作。1942年2月,“祥鳳”號前往特魯克,3月,前往拉包爾運送戰機,4月,回到了橫須賀,在杜立特空襲東京時也曾一度出海追擊美軍航母部隊,不過當然是無功而返。5月,“祥鳳”號奉命再次前往南太平洋,准備參加即將爆發的MO作戰。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除了最出名的一、二、五航戰外,日軍還有“龍骧”、“祥鳳”、“春日丸”、“鳳翔”、“瑞鳳”這五艘輕空母,他們的編成和參戰履曆各有不同。
1941年11月的聯合艦隊編成中,“龍骧”和“春日丸”被編入第一航空艦隊第四航空戰隊,“鳳翔”和“瑞鳳”被編入第一艦隊第三航空戰隊,實質是充當戰列艦隊的空中保護傘,這種思想限制了輕空母用作大型航空母艦防空的可行性,間接導致了後來中途島戰役的慘敗。
而且從航速來看,“龍骧”和“瑞鳳”能夠達到28-29節,基本與“加賀”號相近,“鳳翔”和“春日丸”只有21-22節,用作戰列艦隊的航空護衛艦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三航戰和四航戰這種混搭又是幾個意思?
被編入第一艦隊第三航空戰隊的兩艘輕空母,在開戰後的第一個重要任務竟然是護航第一艦隊的8艘戰列艦,“一起前往迎接南雲機動部隊,並提供必要的支援”。這可真是大笑話了,南雲的六艘航空母艦已經明擺著可以輕松消滅第一艦隊的8BB2CVL,但是山本還是讓第一艦隊勞民傷財地出海擺了個大大的譜!
隨後在2月17日,“瑞鳳”號奉命向東南亞的第11航空艦隊輸送零式戰鬥機。到4月1日幹脆解散了三航戰,兩艘輕空母直接隸屬于第一艦隊,在內地負責訓練,直到5月29日才被編入中途島作戰的第二艦隊,繼續擔負空中掩護任務。
“祥鳳”號入役並編入一航艦四航戰後,既沒有執行什麽像樣的作戰任務,也看不到與同戰隊的“龍骧”、“春日丸”的配合訓練(“龍骧”好歹還執行了對菲律賓和馬來亞入侵的支援,“春日丸”一直在執行向南太平洋輸送戰機的運輸工作)。從上述五艘輕空母的運用來說,開戰初期的日本海軍是沒有把三航戰和四航戰的五艘輕空母作爲一支有力的打擊力量來看待的。
究其原因,一來除了1929年建成的“龍骧”號外,另外四艘輕空母的建成時間和訓練時間都嚴重不足,艦載機也多爲相對老舊的九六艦戰,優秀的飛行員被大量抽調到一線部隊,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對六艘重型航母的期待值很高,暫時沒有動用五艘輕空母的緊迫性。
但到了MO作戰時,終于決定動用這一艘嶄新的“祥鳳”號了。但是“祥鳳”號的備戰狀態仍然很糟糕,4月24日當她奉命從橫須賀出航時,艦上僅有12架戰鬥機(8架零戰二一型和4架九六艦戰),以及6架九七艦攻,同時還有若幹架未組裝的零戰備用機)。
4月29日,“祥鳳”號在驅逐艦“漣”號護航下抵達特魯克。
另外一艘重型航母“加賀”號的加盟則更加糾結,在4月5日得知聯合艦隊的增援方案後,第四艦隊司令官井上成美中將就鬧騰起來,憑著他與山本說不清道不明的好基友關系,他立即致電希望增派二航戰的“雙龍”,但是山本不想動用這兩艘預計將用于中途島作戰的主力航母,再說二航戰從珍珠港打到威克島、再到支援南方作戰、空襲達爾文、激戰印度洋,半年來就沒停過,的確需要回國休整。
派一航戰的“赤城”來也不合適,井上只是海兵37期,南雲是海兵36期,兩人同爲中將,南雲要來了井上是指揮不動的,那麽改派原忠一少將的五航戰“雙鶴”就成了最爲合理的選擇。4月10日,山本重新頒布命令:從4月18日起,五航戰將代替“加賀”號暫時劃歸井上的第四艦隊指揮。
根據該部署,4月13日,完成印度洋作戰的原忠一致電井上,五航戰預計將在4月28日抵達特魯克。16日中午12時37分,“雙鶴”在三艘驅逐艦的護航下于中國南海與南雲分道揚镳,17日抵達馬公。經曆了杜立特空襲並奉命追擊的小插曲後,五航戰于4月25日16時抵達特魯克,比“祥鳳”號早了4天。
進攻圖拉吉和莫爾比茲港的計劃隨即開始,井上和他的參謀們設計了一個無比複雜的作戰方案。簡單來說,他把手頭的水面艦艇兵力分成了五個部隊,分別是MO攻略部隊(直接護航登陸部隊)、MO支援部隊(負責以火炮掩護登陸部隊)、MO機動部隊(主力部隊五航戰)、MO掩護部隊(負責建立一系列水上飛機基地,增強戰前偵察能力)和圖拉吉攻略部隊(負責占領圖拉吉島)。
整個計劃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由MO掩護部隊和圖拉吉攻略部隊先行沿著所羅門群島南下,建立一系列水上飛機基地並占領群島南部的圖拉吉島,圖拉吉島是當時少數仍有澳軍駐紮並駐防有水上飛機偵察部隊的島嶼,也是被西方人較早開發的文明地區,爲當時英屬所羅門群島首府所在地。有50名澳大利亞海軍工程人員駐防,裝備6架水上飛機。至于爲什麽是澳軍駐防,顯然這是英國大表哥斡旋的結果。
第二階段將以占領莫爾茲比港爲目標,另外三支艦隊將分別從拉包爾和特魯克出發,一邊以航空兵力摧毀威脅最大的澳大利亞湯斯維爾空軍基地,一邊掩護登陸部隊直接登陸莫爾茲比港。這個階段需要跨越的海域很大,登陸部隊的航渡時間需要一周,而面臨的澳大利亞空軍實力不俗,僅在湯斯維爾就有多達300架各類飛機,這也是五航戰存在的重要意義。
第三階段當占領莫爾茲比港後,圖拉吉攻略部隊將繼續東進1000公裏,攻占大洋島和瑙魯島,完成所謂的RY作戰。偵察報告顯示那裏幾乎未設防,只要把特別陸戰隊送上去就行了。
全部作戰完成後,五航戰“雙鶴”、五戰隊和四航戰的“祥鳳”號將兼程北上,加入5月底出發的中途島攻略部隊,完成山本最看重的MI和AL作戰。
這個計劃的弊端那是相當的多,首先山本留給井上的兵力並不充裕,五航戰加“祥鳳”只有不到200架的理論載機數,實際只有五航戰的125架加上“祥鳳”的18架,總計143架,雖然還有141架岸基飛機的支援,但即使是單獨面對澳軍都不占優勢,更別說隨時可能出現的美軍了。
其次是作戰計劃複雜度高,風險最大的就是第二階段攻占千裏迢迢之外的莫爾茲比港,由于一次邁進的步子太大的確容易扯了淡,在遙遠的航渡過程中能夠管用的只有三艘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所以這也誘發了隨後在航母兵力應用上的爭吵。
最後是作戰時間的緊迫,之前解釋過MO作戰是聯合艦隊向軍令部的一次妥協,本來就有點三心二意,不舍得投入包括一、二航戰在內的精銳部隊(相比之下,第一階段作戰空襲達爾文和拉包爾這種殺雞小事都用了牛刀,更可對比出MO作戰的窘境)。這次勉強同意借出五航戰,但是限令5月10日前必須歸還,留給井上的作戰周旋時間只有不到兩周,且完全不顧慮天氣條件和戰場變化因素,這樣是不是太過分了點!
無論如何,方案出來了,兵力到位了,井上成美沒得選擇,趕鴨子上架也要出手了。